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佳明 《新湘评论》2007,(12):33-34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主题的重要内容.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富有世界眼光和时代特点的战略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个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十七精神,成为十七大最为激越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田宪臣 《学习论坛》2008,24(9):9-12
党的十七大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强调继续解放思想,重点是要实现科学发展,着力解决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从而向全国人民吹响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伟大号角,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解放思想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前提.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旗帜提出来,不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确立了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统一。它不仅回应思想理论界的各种思潮,澄清了是非问题。统一了人们的思想认识,同时,为解决现实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这个重大理论观点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我们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要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要结论,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性质和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丰富和发展。社会和谐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因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状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6.
邸乘光 《学习论坛》2010,26(8):14-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十七大重申的一个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历史上的和谐社会思想并不就是社会和谐的现实。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体现和结果;“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集中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根据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社会和谐,是构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7.
1.怎样深刻领会和把握十七大的主题? 报告提出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相似文献   

8.
为了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本文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刻地研究。文章主要介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分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探讨了我国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统一与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命题.这种统一与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充分的依据.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入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与整合后的结构体系,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想脉络和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0.
王祖红 《新长征》2008,(3):11-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引领社会思潮、培育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提供了理论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整体,其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问题至关重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主题,实现广大人民对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本质内涵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为加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一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建设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个目标单独提出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把社会建设放在经济建设里面,十七大把社会建设单独分出来来进行阐述,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新的阶段进行社会建设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这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里面提出来社会建设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教育、卫生、和医疗,完善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扩大就业,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我认为跟过去的比较,特别是05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里面"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这次把"四位一体"的具体建设提出来了.……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国上下掀起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首先要牢牢把握大会的主题。抓住了主题,就抓住了十七大的总纲和灵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作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论断表明了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明确回答了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即科学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双赢的发展、和谐的发展。这一论断发展了唯物史观,把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64-6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在报告中,从分析十七大报告主题入手,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指出十七大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高举一面旗帜,坚持一条道路,提出一个理论体系,空前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报告认为,十七大报告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社会主义发展进行了综合性描述,使我们对美好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同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七大再次重申了这一论断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这一论断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创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主题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数次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概念,并作了深刻阐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他强调:“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认真领会这个概念和相关阐述的涵义,对于把握十七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包括12部分50条,《意见》明确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七大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再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男女两性发展不平衡现象还未完全消除,公共政策选择中社会性别意识的缺乏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文章认为,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应当充分考虑社会性别因素,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决策主流,最大程度地减小性别差异,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