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确立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直面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信仰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它只  相似文献   

2.
刘博  刘启珍  兰婷  冯铁蕾 《探索》2011,(3):143-1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一种特有的精神文化现象,它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信仰对象,集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于一体的信仰统一体,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和海宁市的部分民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出当前我国民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显著特征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倩 《党的建设》2009,(9):54-54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当前,要培养和树立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理论武器,着力培养青年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观,使青年学生真正相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各项事业建设的航标,是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经典。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就要从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环境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并形成了一些认知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直观性、矛盾性、独立性和实用性四个方面。高等院校应针对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特点,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刚  卢秋婷 《新长征》2010,(12):60-6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最先进、最科学的信仰,我国当代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展和结果。当代的青年学生被定义为高知识群体,一般是指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青年群体,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深层次推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概念的提出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部分属性上的相通性,使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成为可能。以此为视角,在实现路径上,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吸取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创新社会理想观念和吸收民间文化传统三方面来完成。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独具的品格,是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始终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信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目的和评价标准。坚定信仰极端重要,当前尤为迫切。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值得信仰,是因为它具有科学性、无产阶级性和人民性、创造性。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和群众存在信仰不坚定的倾向,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研究宣传工作者,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坚定自己的信仰,研究创造新的理论。同时,要启发和引导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坚持理性实践,在变革理性思维中突破二元思维的局限,关注人本的内在向度,领悟生存的真正含义;在价值取向意义转变中认清价值原点和价值终点,将意义追寻转向为意义赋予;以安身立命的终极寄托领悟终极形上之道,在深度反问人生意义下自觉履行社会道义,通过理性实践思维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正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是立足于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于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和环节,而不是让活生生的实际去适应过去的理论结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我们要在此过程中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信仰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层次和核心内容。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途径,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他又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徐俊 《世纪桥》2008,(8):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性工程。在新的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拓宽审视视野、转化理解视角,对于完整、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本质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它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就真正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徐俊 《世纪桥》2008,(6):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性工程。在新的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拓宽审视视野、转化理解视角,对于完整、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本质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挂意义,它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就真正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重塑中国人的信仰,是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一面旗帜,能够为重构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终将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并进一步发展为信仰。  相似文献   

15.
张先梅 《学习月刊》2010,(6):105-106
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是目前社会和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是其灵魂和根本所在。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它既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6.
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的精神依托,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精神支柱,就必然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就会使党、国家、民族陷于灾难。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历史使命的完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景。  相似文献   

17.
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深入把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不仅有利于全党全社会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有助于推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必须正视人们内心的问题和需要。人的巨大潜能和主动性源自人的需求,人的需求越强烈潜能和主动性就越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用社会需要去规范受教育者的做法,明显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变革,因而基于人的需要推动信仰教育的改进迫在眉睫。以人的需求为基点考察如何发展大学生信仰教育,可以让信仰教育同大学生内心真切的需求联合起来。正视大学生在信仰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尊重和满足信仰教育中大学生的需要,能够让信仰教育通过感化人、调动人而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党员是党的活动主体和党组织的细胞,因此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重任离不开每个党员发挥作用。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党员是党的活动主体和党组织的细胞,因此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重担和责任离不开每个党员发挥作用。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目前一些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不坚定等现象阻碍了中国梦的实现,如何坚定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