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深中拉相互了解促进中拉关系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很高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5~2006年的拉丁美洲”。这一国际学术论坛已经成为我国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论坛去年组织的关于拉丁美洲形势的研讨会很成功,拉美学者与中国官员和学者聚集一堂,分析和研究当前拉美国家的形势、改革  相似文献   

2.
拉丁美洲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拉丁美洲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关系中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联系与合作的重要伙伴。本文拟在介绍拉美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些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中拉经贸关系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今后发展中拉经济贸易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与中拉党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历来重视与外国政党的友好交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对外工作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党的对外关系不断发展,形成了“知交尽四海,万里有亲朋”的可喜局面。拉美是中共发展政...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关系迅速发展并愈发呈现一种新趋势:中拉合作正超越传统的政治经济领域而拓展至人文交流、经验分享和文明互鉴等更深更高层次。这种趋势背后的动力一方面源于构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源于相互理解的缺乏日益阻碍中拉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2018年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和2021年《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的发布,为新时期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质升级、稳步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行动指南。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来看,中拉合作关系要保持稳定和可持续性,亟待构建一种以中拉命运共同体为思想引领、以实现共同发展为根本目标、以知识分享和发展互鉴为手段、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实践平台的新型交流合作关系。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观形成的基础上,分析推进中拉发展互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释中拉发展互鉴的目标、内容和路径,并就如何通过发展互鉴构建新型交流合作关系提出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国家的变革与中阿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事务中不断发挥独特战略作用。阿拉伯国家从未中断政治与经济改革的步伐,取得相应成就,但受各种内外因素制约,国与国间的改革进展不一。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与经济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外力不能改造阿拉伯世界。在新世纪,中阿关系的全面发展面临历史新机遇,双方应抓住机遇,实现利益共赢和世代友好。  相似文献   

6.
1995年12月17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举行了换届选举。43个竞选政党中有4个突破5%“分数线”进入新杜马,即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自由民主党、“我们的家园——俄罗斯”竞选联盟和“亚博卢”联盟。它们纷纷表示将在新杜马中充分发挥作用。现将其能入选国家杜马的原因及今后的政策方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政党经费是政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各政党主要依靠党内融资和私人捐款筹集资金,国家对政党财政的规制和影响极为有限,政党与社会和私人资本的关系更为密切。2001年7月俄罗斯出台《俄联邦政党法》,首次明确了国家对政党的财政补助。普京执政后,随着国家财政补助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对私人捐助政党的限制,俄基本建立起国家对政党的财政补助制度和政党政治生活公开透明的法制框架。国家通过对政党财政的制度激励,强化了对政党的管理和监督,削弱了政党与私人资本的关系,这有助于转型时期俄政治稳定和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然而,一成不变的激励政策也使国家财政经费过多流向大党,一定程度上造成新的政党政治竞争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中东欧国家从共产党领导到多党竞争的政党制度变迁史无前例,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该问题,但全景式考察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变迁并进行理论分析的成果尚不多见。本文立足有关政党制度及其变迁的既有理论,结合中东欧国家的实际,围绕政党权力转换这一核心概念建构研究框架,从政党制度性质的变化、政党制度类型的变化、主流竞争结构的变化和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四个方面阐释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的变迁。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几乎同时放弃共产党领导,改行多党制,完成了政党制度性质的转变。其后约30年间,中东欧国家的政党制度类型及其变化呈现多样化态势,多数国家的主流竞争结构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政党制度的制度化水平不高,且没有出现明显的由弱到强的转变。总体来看,多数中东欧国家的多党制虽已建立,但尚未形成稳定的模式,发展前景不够确定。从政党权力转换出发考察政党制度变迁有助于清晰反映变迁过程,但政党制度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它的深入研究还需考虑除政党权力转换外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9.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大家出席我院这次国际学术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国际学术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我十分高兴与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朋友们一起回顾和分析一年多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形势的发展。2006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英国重视在港利益,促进英中关系发展杨义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近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英国工党新政府从英国长远的切身利益出发,也面对现实,在接受香港回归不可逆转的“既定事实”的同时,可能会顺应民心改变保守党政府在香港问题上同中国...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拉美对外贸易和中拉贸易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 90年代 ,拉美虽受东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 ,对外贸易仍快速增长 ,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制成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 ,品种趋于多样化。同一时期 ,中拉贸易获得令人瞩目的发展 ,到 2 0 0 0年突破 1 0 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中拉关系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4年 ,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取得新的进展。中国同拉美国家的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 ,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在中国与一些拉美国家的有力推动下 ,中拉经贸合作稳步迈进 ,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互补性和合作潜力 ,双边贸易额在 2 0 0 4年再创新高。中国在拉美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和能源合作 ,为中拉关系建立起更坚实的支点。中国和拉美国家在 2 1世纪发展全面合作友好关系的前景广阔而美好。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拉美所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5~2006年的拉丁美洲”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拉友好协会会长成思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凤翔,外交部拉美司司长曾刚(代表外交部部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出席会议并致辞。秘鲁驻华大使陈路、委内瑞拉驻华大使罗西奥·马内罗·冈萨雷斯女士、乌拉圭驻华大使塞萨尔·费雷尔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现将领导致辞和3位大使的演讲,以及巴拿马和多米尼加共和国驻华经贸代表对有关与中国关系及发展前景问题的提问所作的回答,经整理摘编发表。  相似文献   

14.
中央领导同志最近提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拉美。 2 0 0 4年 11月 ,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古巴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2 0 0 5年 1月底 2月初 ,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对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五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两位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问拉美 ,推动了中拉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2 0 0 5年 3月 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拉美所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国际学术论坛 :2 0 0 4~ 2 0 0 5年的拉丁美洲”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拉友好协会会长成思危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蔡武 ,中共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裘援平 ,外交部拉美司副司长杨万明 (代表外交部部领导 )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出席会议并致辞。拉美国家驻华使团团长、古巴驻华大使阿鲁菲 ,阿根廷驻华大使莫雷利 ,智利驻华大使卡夫雷拉 ,墨西哥驻华大使李子文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现将领导致辞及 4位大使的演讲整理摘编发表。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对外学术交流 ,我院国际合作局将从今年起协同有关研究所 ,举办国际学术论坛 ,讨论国际问题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今天的会议是首届国际学术论坛 ,讨论 2 0 0 4~ 2 0 0 5年拉丁美洲的形势。中国与拉美虽然相距遥远 ,但浩瀚的太平洋并没有阻断中拉人民相互交往的愿望和热情。 2 0 0 4年 1 1月 1 1日至 2 3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古巴进行了国事访问。 2 0 0 5年 1月 2 3日至 2月 3日 ,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对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牙买加进行正式访问。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 ,一…  相似文献   

16.
全国妇联已同世界上 1 5 1个国家和地区的 6 97个妇女组织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全国妇联在国际多边事务中与发展中国家联合斗争 ,积极做拉美国家高层人士和未建交国家妇女组织的工作 ,开展小额援助以扩大影响 ,认真做好拉美驻中国使节夫人的工作。全国妇联全面参与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和非政府组织论坛的活动 ,提高了自己的声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入世在即和2005年美、加、拉美国家将组建美洲自由市场,给中拉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拉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拉美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市场广阔、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为中拉经贸领域的合作创造了条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入世在即,市场巨大,对拉美国家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发展中拉经贸关系存在制约因素和难点拉美一体化进程表现出强烈的保护主义倾向,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强化美国在西半球的地位,欧盟、日本积极与拉美发展关系,等等.面对严峻的挑战和稍纵即逝的时机,中国应抓住重点国家,以大带小;增加投入,以投资带动出口;选择重点项目,以点带面;多种渠道,齐头并进,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整合能力,集中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有组织地参与竞争.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拉美所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6~2007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变化与选择”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拉友好协会会长成思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凤翔,外交部拉美司司长曾刚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出席会议并致辞。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吉列尔莫·贝莱斯、巴西驻华大使路易斯·奥古斯托·德卡斯特罗·内维斯和智利驻华大使费尔南多·雷耶斯·马塔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现将成思危副委员长、李慎明副院长、陈凤翔副部长和曾刚司长在开幕式上的演讲,以及奥古斯托大使和雷耶斯大使在“拉美的选择对中国的启示”专题研讨会上的演讲,经整理摘编发表。  相似文献   

19.
I .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Its Current Situation. The Sino-Latin American relationship has a long-standing history that starts from the trade exchanges in the middle of the 16th century. From the 18th century to the early 19th century, hundreds and thou- sands of Chinese laborers were seized and sold by the western colonists to Latin America as "coolies" who made contribution to the local eco- nomic development there.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 R. China, theSino-Latin America…  相似文献   

20.
The year 2006 saw enhanced political trust, even closer economic interdependency, and deepened strategic partnership between China and many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It is fair to say that Sino-Latin American relations have entered a new ph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