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的中国大地,万马奔腾,百舸争流。——新一轮的发展,波澜壮阔;新一轮的城市“洗牌”,悄然进行。因“温州模式”而闻名的温州,强烈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确立,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入人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步步“倒逼”,国外贸易壁垒的频频设卡,凸现了产业“低小散”、要素资源紧缺、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适应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直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温州,切实体会到了“过坎爬坡”的步履沉重。——“对温州人的关注超过对温州本土的关注,对温州发展中一些矛盾问题的关注超过对温州发展经验的关注,对温州未…  相似文献   

2.
胡恩强 《今日浙江》2005,(19):18-21
21世纪的中国大地,万马奔腾,百舸争流.   --新一轮的发展,波澜壮阔;新一轮的城市“洗牌“,悄然进行.   因“温州模式“而闻名的温州,强烈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   --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确立,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入人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步步“倒逼“,国外贸易壁垒的频频设卡,凸现了产业“低小散“、要素资源紧缺、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适应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温州实施了“一港三城”(建设东南沿海大商港、国际性轻工城、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滨海山水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战略。温州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主动,再创改革发展新优势,必须培育软性战略资源,尽最大努力改善发展软环境。基于这样的考虑,从去年8月15日开始温州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旨在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的机关“效能革命”。全市上下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和铁的手段,严格实行四条禁令”(严禁有令不行、严禁办事拖拉、严禁吃拿卡要、严禁态度刁蛮),把评判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和服务对象,注重用制度规范人、约束人,从…  相似文献   

4.
在温州提出“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第三次跨越”战略目标的同时,正面临着产业发展难以为继、要素难以为继、环境承载难以为继等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在外部制约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谁能在人力资本的使用和技术进步上取得优势,谁就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因此,必须从内生要素方面进行突破,克服制约因素,依靠科技、人才等内生要素,着力内生增长,促进温州经济“第三次跨越”。  相似文献   

5.
喜欢闯荡、敢冒风险的温州人,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大潮中创造了具有强劲生命力的“温州模式”。温州优势何在,弱项何在?后面的路子又怎么走?就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  相似文献   

6.
陈玲玲 《政策瞭望》2012,(10):37-38
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已经到了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两海两改"四大国家战略的确立和实施,为当前温州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提供了重大的机遇和动力。龙湾作为温州"1650"国际化大都市版图的中心城区、温州航空大都市的核心区块,地位重要,使命光荣,优势明显,如何在"两海两改"中抢抓战略机遇,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主动,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7.
去年以来,湖州市在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全面开展了以带头带领创业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双带双创”活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两创”总战略在农村基层有效贯彻落实的重要载体。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湖州市进一步加大了“双带双创”活动推进力度,着力把基层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积极服务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8.
苗悦 《今日浙江》2010,(18):36-37
温州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时尚之都,同时也是一座深具文化魅力的历史名城。近年来,温州市利用其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并结合商务城市的天然优势与禀赋发展旅游业,走出了一条商旅互动、融合发展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建满 《今日浙江》2005,(19):16-18
胡锦涛总书记对浙江明确提出了“三个走在前列”的要求。省委习近平书记明确指出,温州要力争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这是极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浙江“走在前列”,温州要“奋勇争先”。现在的温州,发展正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关口。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和“文化大省”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温州的现实基础、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我们要努力发展“活力温州”、提升“实力温州”、构建“和谐温州”。第一,发展“活力温州”。活力是温州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温州最重要的优势。保持活力,温…  相似文献   

10.
郑向京 《政策瞭望》2006,(10):37-38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而能不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从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宏观形势,尤其是资源环境条件的变化,温州经济发展也遭遇到“成长的烦恼”,先发优势趋于弱化,增长后劲有所减弱。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温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别是去年推出“四大工程”建设,使全市经济在实现总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也有新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项艰巨的、长期…  相似文献   

11.
王娜  郭小丽 《求索》2012,(10):255-256
温州是"中国鞋都",鞋业是温州产业结构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温州鞋业加紧转型升级的脚步,在由成本优势向技术质量优势发展过程中,企业品牌得到提升,商标战略的实施是企业提升品牌的重要环节。温州鞋业企业在商标战略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国侨乡众多,且分布广泛。长久以来,侨乡人文精神以其独特的人脉优势、人文底蕴和资源禀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也为当地高校提供了办学治校、特色发展的文化支撑。以坐落于我国著名侨乡的温州大学为例,以温州人精神为主体的温州侨乡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于温州大学创办、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作为温州人自己办起来的高校,温州大学不仅有弘扬和发展温州人精神的责任和义务,更有将温州人精神融入学校侨特色发展的基础与必要。借鉴嘉庚精神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在厦高校彼此融合、协同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温州大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设温州人精神专题课程;要以第二课堂为辅,开展温州人精神主题实践;要以文化建设为媒,写好温州人精神命题作文,从而开辟出一条将温州人精神有机融入温州大学侨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去年年底,浙江温州的领导干部也刚刚经历了一场年终“大考”——温州市27个部门的一把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工作总结和汇报,市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专家学者、媒体群众代表现场给“考生”打分。全程由温州电视台、温州人民广播电台和温州网同步直播。面对镜头,有的领导干部脸上不住地直掉大汗珠。  相似文献   

14.
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在于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要素的构建和整合。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要素问题可持续发展的要素是指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资源、人口、环境三要素。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创造性生产资源 ,文化资源。尤其是民族文化资源是贫困地区发展特色旅游经济的宝贵财富 ,在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贫困地区往往用攀比的眼光看自己的科学技术的落后而缺少用传统的眼光看到自己的优势 ,即潜在的丰富的民族文化优势 ,在追赶现代化的途径中把自己的优势置之不顾甚至丢掉。应该看到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优势的发扬光大并不矛盾 ,二者是可以得兼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按其属性又可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两大类 ,创造性资源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及手段的总和及技术含量。人口是指一定的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体。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力量和作用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 ,还包括人类与自然要素间相互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二、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要素的现状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而言。贫困地区资源呈现三高三低的典型特征即自然资源富集但开发利用低 ,落后的生...  相似文献   

15.
<正> 许是温州人“敢冒天下先”所致,温州经济每走一步都令世人瞩目,都会伴随不少争议。好不容易结束了早期、中期的种种争议之后,如今温州人又陷入了新的争议——这就是近一两年的温州资本外流、企业外迁现象。究竟是温州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外溢”,还是温州经济发展环境本身优势的“弱化”?究竟是温州经济进一步腾飞的“前奏”,还是温州工业发展模式本身存在着“缺憾”?带着对这  相似文献   

16.
发展时尚产业、建设时尚之都,是温州顺应时尚产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温州发挥独特优势和彰显城市特色的必然选择,是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的题中之义,对温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大都市形象,形成未来竞争优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17.
一、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扬长避短.震动发展.逐步探索出适合中西部山区县实际的民营经济发展路子中西部山区县人才匮乏,技术落后,资金严重短缺,目前不可能走“科技型”民营经济发展路子,只能选择投入少、见效快、滚动发展的“温州模式”。但是,中西部市场相对封闭、交通不便的区位决定了中西部山区县不能照搬“温州模式”,应当在适度发展山区农副土特商品贸易类民营经济的同时,大规模地发展山区资源加工型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应放在与山区资源相结合的第一、二产业上。发展规模应当从小到大、滚动发展。中西部山区县…  相似文献   

18.
世贸组织框架下闽台农业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经济学划分四大资源要素的方法,分析闽台农业资源要素禀赋与配置效率优势的差异性,以及闽台农业的依存性与互补性;论述了加强闽台农业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以提高闽台农业竞争力,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两趋势同时增强大背景中,闽台农业发展的一项双赢选择;揭示了农业资源要素流动与整合是闽台农业合作模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正>一、温州行业协会商会的研究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立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走上了富民强市科学发展之路,赢得了全国人民关注和赞誉。温州民间行业协会、商会创新发展,成为盛开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道路和参与式社会治理一朵奇葩,在推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组织体制改革和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将温州行业协  相似文献   

20.
王登华 《群众》2007,(6):71-72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近年来积极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要素,创新发展模式,落实发展举措,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去年完成GDP19.3亿元,财政收入3.5亿元,形成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弄清存在问题,抓住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2006年3月,江宁区实施了行政区划调整,新的秣陵街道由原百家湖、秣陵和方山三个街道合并而成,与江宁开发区、科学园紧密相依,离南京主城区仅15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