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T脱失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人梗死心肌中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情况,探讨其在人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人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情况观察。结果 人梗死心肌肌钙蛋白T有明显脱失,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显示,人梗死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面积与正常人心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可能成为人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Xiong XM  Deng SX 《法医学杂志》2008,24(2):90-93,161
目的 探寻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家免缺血心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死后稳定性.并对其在法医学实践中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系统,检测死后cTnT表达情况,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cTnT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缺血区心肌组织可见明显不规则灶状、片状cTnT缺失区,间质呈阴性表达。在4℃放置.随放置时间延长,正常和缺血心肌组织cTnT阳性表达均有减弱趋势,至14d时均完全缺失。但仅在4℃放置1~7d内,缺血心肌和正常心肌标本之间cTnT阳性反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nT的免疫组化表达用于认定死后4℃放置的尸体是否有死前心肌缺血时.宜在7d以内进行。  相似文献   

3.
金利方  陈明方  郑强  许敬尧  沈永浩  朱有法 《法医学杂志》2006,22(6):411-412,416,F0003
目的探讨早期心肌缺血的法医病理学诊断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缺血15、30、60、120、180min以及正常对照组心肌CX4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各组早期心肌缺血区内,见CX43阳性着色的分布与正常组相比,表现为部位的不同及数量上的差异。结论CX43的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早期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价值,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Ma M  Xu X  Luo B  Wu X  Zhu J 《法医学杂志》2000,16(3):141-142
为探讨心肌缺血后内皮素在心肌组织内表达的变化。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内皮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缺血60min后 ,缺血区心肌细胞呈局灶性阳性 ;缺血120min后 ,血管平滑肌、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浆均呈阳性着色。对照和缺血30min组心肌组织未见有阳性反应。上述各组HE染色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早期心肌缺血c-fos-mRNA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心肌细胞c fo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正常心肌细胞表达少量c fos mRNA ;急性心肌缺血 15min ,心肌细胞表达c fos mRNA的阳性反应增强 ,心肌缺血后 30min ,c fos mRNA阳性反应达到最高峰 ,以后逐步下降。表明 :c fos 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可为一项灵敏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死后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缺血时间心肌细胞内结蛋白的变化,为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心肌细胞内结蛋白的缺失情况。结果 正常心肌细胞结蛋白呈棕褐色阳性反应。急性心肌缺血15min,结蛋白即可在缺血区心肌呈小灶性缺染,随缺血时间延长,其缺染范围逐步扩大。结论 心肌细胞结蛋白在缺失是早期心肌缺血的极为敏感的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  相似文献   

7.
早期心肌缺血心肌肌红蛋白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只犬急性冠脉阻断60及90分钟后心肌肌红蛋白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缺血60分钟已有明显的肌红蛋白脱失,比相应H、E 染色切片更易辨认缺血灶,在H、E 染色改变不明显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已显示出肌红蛋白的缺失.冠脉阻断90分钟时,缺血区肌红蛋白缺失更加清晰,因此该方法可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NF-kB的检测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核因子-kB(NF-kB)在心肌组织内的变化,探讨其在心肌早期缺血死后诊断中的法医学意义。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缺血0.5h,1h,2h,4h,8h共6组,每组5只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S-P法),观察不同时间缺血心肌中NF-kB阳性着色,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心肌缺血30m in,心肌细胞核出现散在NF-kB阳性染色;缺血60m in,心肌阳性染色细胞核增多;4h达高峰;8h组开始下降;免疫组化染色定量检则的阳性单位:缺血2h、4h、8h分别为20.042±1.084、22.028±3.452和20.524±1.595;正常对照组未见核阳性反应。结论大鼠心肌缺血8h内,心肌细胞核NF-kB阳性染色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对早期急性心肌缺血的死后诊断具有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脏肌钙蛋白T、I与心肌损伤及其法医学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ing Y  Huang PJ  Zhang KM 《法医学杂志》2003,19(4):242-244
心脏肌钙蛋白T、I具有很高的心脏特异性,敏感性高,能检测多种不同的心肌损伤,区别心肌损伤和骨骼肌损伤,并能用作心肌损害的危险程度分级和判断预后的指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法医学上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心脏不同区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心肌缺血30min心肌局部即可出现bFGF阳性表达,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期的阳性表达的强度也有所增加。图像分析处理结果表明,缺血3h其表达水平达到高峰(55.26±14.75),同于对照组(7.27±2.49),而与缺血边缘区域(53.08±14.26)和下沉区域(53.79±15.7  相似文献   

11.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内皮素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后内皮素在心肌组织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 (SABC法 ) ,对分别经过单纯缝线结扎、药物、脂质饮食预处理后结扎及假结扎处理的 5组 60只实验大鼠 ,在冠脉左前降支结扎后的不同时间点 ,观察心肌组织的内皮素表达情况。结果 阳性组各个分组的大鼠在心肌缺血早期均出现了内皮素的阳性表达 ,且经过预处理、存在慢性心肌缺血倾向的大鼠在更短的时间内出现了阳性染色 ;而假结扎对照组未见明显的阳性染色。结论 内皮素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的病理诊断指标之一 ,并可为心性猝死 (SCD)的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周伟  王斐 《法医学杂志》1997,13(3):133-134,137
本实验按Selye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早期心肌梗死模型;又经颈外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冠状动脉痉挛模型。按心肌不同缺血时间(25min、1h、3h)及对照组将以上各模型均分成四组.每组均取心关部及其相邻组织块制成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链霉菌素-生物素-肌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LSAN-Mb染色)。结果表明:心肌梗死25min即可见左心室前壁心内膜下心肌条片状Mb缺失,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条片状缺染区向外层心肌扩展;冠状动脉痉挛组呈多发性、小灶性Mb缺失,右心室Mb缺染灶多于左心室,且Mb缺染灶多围绕冠状动脉周围,或沿一支冠状动脉之各分枝是葡萄串样分布。可见大鼠早期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肌Mb缺失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点.故LSAB-Mb法可望为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肌缺血提供客观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Chen YC  Liu SP  Guo W 《法医学杂志》2002,18(2):76-77
目的观察挤压伤大鼠早期心电图的改变,并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方法复制挤压伤大鼠动物模型,标准Ⅱ导联记录心电图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I水平。结果挤压伤后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并持续24h,伤后6h血清cTnI则显著升高,并持续24h以上。结论肢体挤压伤早期存在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早期心肌梗死bFGF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 B 《法医学杂志》2000,16(4):205-207
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人体早期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心肌梗死组 24例的心肌细胞核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核均为强阳性染色,有些细胞浆也有阳性染色,尤以心肌梗死灶周围区域心肌细胞为甚。可疑梗死组 21例中 17例见心肌细胞核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核为强阳性染色, 4例为弱阳性染色,未见阴性染色。而正常心脏对照组 16例中 3例呈弱阳性染色,其余均为阴性。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对照组 bFGF阳性指数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和可疑心肌梗死组( P< 0.001),而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果表明 bFGF免疫组化染色可望为早期心肌缺血致猝死的死后诊断提供客观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缺血时间心肌细胞内补体C5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C5在心肌缺血 15min即可出现阳性反应 ,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 ,其反应面积逐步增大。心肌细胞内C5阳性是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内C5的变化可望成为早期心肌缺血死后诊断的一种有意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胡丙杰  陈玉川 《法医学杂志》1996,12(2):79-80,96
作者应用抗S100抗体,对10例正常心脏传导系统的神经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S100阳性的神经组织在心脏传导系统内广泛分布,其含量以窦房结最多,房室结次之,希氏束和束支最少。该研究获得了正常人心脏传导系统神经组织分布的概貌,为进一步研究心脏传导系统神经组织病变与猝死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