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薄一波副总理一九八一年四月三十日在全国公安战线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表扬了耐心改造违法青少年的王胜川、邵玉华等同志。他说: “宋朝人欧阳修、写了一篇文章叫《纵囚论》,讲到唐太宗李世民把三百多名死囚放走了,要他们什么时候回来服刑,他们都能回来。这件事,本来是说唐太宗施‘恩德’,感化罪犯。但作者对于‘纵囚’这种做法并不以为然。我看邵玉华同志比唐太宗高明,她是实实在在做了这件事。不只是放走而且她还把四十九个人都改造过来了,这四十九个人教育好了,还帮助公安机关做工作,抓罪犯。这一条就比那个李世民高明。”  相似文献   

2.
赵元波 《政府法制》2013,(14):12-12
宋太宗时期,寇准被贬至青州。寇准被贬去青州后,太宗经常闷闷不乐,经常向身边的人问起有关寇准在青州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贞观六年,唐太宗想要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唯独宰相魏征一人反对.唐太宗感觉失了面子,质问魏征:"为何众人皆支持朕举行封禅大典,独你魏征一人反对?" 魏征则道:"陛下功业虽高,但恩泽尚未及全国;国家已太平,但物资还不丰富;外邦虽已臣服,但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祥瑞虽多次出现,但法网还不够紧密;年成虽说不错,但仓库还是空乏.所以,我认为不可举行封禅."唐太宗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4.
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见了少府 少监窦德素,问他:"宫中最近有什么修 建工程?"窦德素回宫后把这事报告了唐 太宗,唐太宗很生气,责备房玄龄等人 说:"你们只管政府里的事务,宫里小小 的修建跟你们的职务无关。"房玄龄等叩 头认错。魏征走上前来说:"小臣我不明 白陛下您为什么责备房玄龄等人,而房 玄龄等人又认的是什么错!房玄龄等人 总理国政,是陛下您的臂膀耳目,对于内 外的事情怎么能有不该了解的呢?如果 您所营建的工程是对的,他们应该协助 陛下您来完成,要是不对,他们应该请求 陛下停止进行。他们向主管人员询问,是 理应如此的。所以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责 备他们,他们又因为什么而认错!"唐太 宗听后十分惭愧。 贞观八年,有个叫郑仁基的人,他的  相似文献   

5.
贞观六年,唐太宗想要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唯独宰相魏征一人反对。唐太宗感觉失了面子,质问魏征:“为何众人皆支持朕举行封禅大典,独你魏征一人反对?”魏征则道:“陛下功业虽高,但恩泽尚未及全国;国家已太平,但物资还不丰富;外邦虽已臣服,但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祥瑞虽多次出现,但法网还不够紧密;年成虽说不错,但仓库还是空乏。所以,我认为不可举行封禅。”唐太宗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6.
朱书民 《政府法制》2012,(35):34-34
初唐名臣裴矩以敢于直谏而为人称道。唐太宗称帝后,憎恶官吏贪污受贿,于是就秘密派左右向官吏行贿,测试这些官员是否廉洁。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接受了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下令将其处死。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手下有一位非常能干的臣子,叫李世勣铺谠谖皇?对他很是器重。李世勣也因而位高权重,大展抱负。后来,唐太宗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就找了个茬,把李世勣贬到外地谌衔?越能干的人越危险。如果李世勣拖拖拉拉不赴任的话,就将他杀掉,以免日后威胁太子的权位。但李世勣恭恭敬敬,没有半句牢骚,立马就赴任了。  相似文献   

8.
5月2日,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谭福德一行4人,轻车简从,到青州调查研究。刚落座,即对闻讯赶来的青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吴同一同志申明了“活动纪律”:不准宴请。听完工作汇报,已到吃饭时间,谭书记一行走进了自助餐厅。谭书记一边往餐盘中夹菜,一边询问身旁的吴同一同志:“公款吃喝玩乐问题,你们抓得怎么样?”“从去年开始,我们采取严明纪律、加强管理、认真检查三管齐下的办法,狠刹公款吃喝歪风,现在‘自吃自’和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问题已基本解决。‘自助餐’也是我们采取的措施之一。”谭书记满意地点点头:“…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吏治比较清明,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从隋朝奢侈腐化而亡国的事实中吸取教训,在治贪理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颇为后人赞誉。禁奢重俭历代帝王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多有追求华美衣食,到处巡幸游猎,以显荣耀的通病。唐太宗在前半身则注意预防这种“病”。他把“禁奢重俭”作为安邦定国的重要措施。贞观7年2月,唐太宗外出巡视到达蒲州,刺史赵元楷为了取媚皇帝,驱使城中百姓穿着单衣,冒着春寒夹道欢迎唐太宗的车驾,还预先把州府和城…  相似文献   

10.
贞观元年正月,为了延揽人才,朝廷广开选举,数以千计参加会选的人从四面八方云集长安。看到这种情景,唐太宗非常高兴,特地把尚书仆射封德彝召来,要他留心发现文武奇才。这时,吏部  相似文献   

11.
镜照其人     
《西京杂记》卷三中记载:传记秦始皇有面镜子,能照见人心的善恶。故有"明镜高悬"之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其间,有魏征的辅佐,能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之论,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纳"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之谏,才有"贞观之治"之果。所以,在魏征病逝时,唐太宗放声大哭道:"魏征就是我的镜子啊!"日前,特意去看望一位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朋友。久病需良医,人难想亲朋。一为安慰他,二为担心他事后的心境。他见我后,格外兴奋,滔滔不绝的谈吐,值得一记:"一场官司,把我变成了另一个人。平日里不敢出门,怕见到同志们问长问短;…  相似文献   

12.
亚瑟 《政府法制》2011,(21):24-24
唐人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中,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三次桃花运:第一次桃花运,发生在贞观元年(六二七)。幽州都督右领军、庐江王瑗因为谋反被诛杀后,其宠姬入宫,成为唐太宗的美人(嫔妃的一个级别)。大概是因为人长得漂亮,得以在太宗身边服侍。 第二次桃花运,发生在贞观二年。  相似文献   

13.
法与言     
近读史书,古人在法制问题上,也曾有依法不依言的记载,个人服从法律的作法是我们足资借鉴的.唐贞观元年,太宗李世民认为绞刑、断趾等刑太惨,便令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与一些学士、法官更改律令.法官们遵命把绞刑、断趾改订为“役流”.太宗下诏颁行.当时,唐朝盛行选才,有不少人假造资历,诈骗舞弊.唐太宗又“敕令自首,不首者死.”不久,发现了选才舞弊的人,唐太宗让杀掉,但是,忠清公直的大  相似文献   

14.
李乔 《政府法制》2012,(15):17-17
浩劫年代的歪理,把人们束缚得既愚昧又可怜,人们被歪理伤害了,却还迷信它。史学家王伯祥先生一次坐人力车回家,车夫问起他的收入,王如实相告。不料车夫大怒,说:“我拉车,你坐车,已不公平,你竟然还拿这么多钱!”随即令王伯祥下车步行。后来王伯祥与人说到此事时说:“车夫说得一点也不错,所以就会有革命,就要造反。”实际上,这个车夫的行为,哪能和旧社会劳动人民的造反、革命相提并论呢?  相似文献   

15.
合浦县是我区沿海开放县,人口108万。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经济发展较快。199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27亿元,尤其是农村经济实力排在广西“十强”县(市)之首。促使合浦县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重视抓好政府法制监督,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并提供保证。他们通过总结后认识到,搞市场经济,光抓经济建设,不抓法制不行;抓法制,不抓政府法制不行;抓政府法制,不抓执法和执法监督不行。今年初,县委提出了“把合浦县建设成为广西第一县”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16.
正韩国"岁月"号客轮失事事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虽然这艘客轮沉没的确切原因还在调查中,但可以推断相关人员对工作不负责任应该是事故的主要原因。那个让大家在舱室里别动、等候通知而自己却率先逃跑的代理船长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把众多学生和乘客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船长和船员虽然从船上逃了出来,却逃不脱法律的制裁。他们一个没落地全部被抓。据说,那名船长还有可能被判遗弃致人死亡罪,相关责任人也被一一追责,就连韩国总理也要为此引咎辞职。一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电影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伙警察去民宅抓捕人,首先掏出警官证说:“我们是警察。”然后拿出拘传证:“请你跟我走一趟。”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很多场合中警察抓人是不出示警官证和拘传证的。5月24日《京华时报》报道,河北4名警察见了“目标”就冲上去用手铐铐住,强制往警车里塞人,以致招来民工阻止带人拒捕事件。据当地派出所一位工作人员说,被抓的人在河北定兴因欠款被起诉,因4名河北警察现场暂时无法出示异地抓人的拘传证,民工们拒绝让他们把人带走。民工拒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实际上是私权与公权的博弈,这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周林 《政府法制》2014,(2):18-18
提起唐太宗,很多人会将他与“明君”画等号。的确,唐太宗28岁登基,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9.
唐代贞观元年九月,国家广泛选拔人才,其中有一些人冒 充名门,弄虚作假来骗取官职。唐太宗下令叫这些人自首,如 不自首,就要处以死刑。案子由大理寺查办,不久查出一个假 冒的人来,大理寺少卿戴胄将其判处流刑。 唐太宗说:"我下令要对不自首的人处以死刑!你却只判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常常能从“取”人之短中受益。在安全生产中,“取”人之短就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吸取别人事故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在“安全时候抓安全,无事的时候想有事”,把“小事”当作“大事”抓,把苗头当作事故抓,把工作做到前面,落到实处,防患于未然,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