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事实婚姻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实婚姻是婚姻法的热点问题之一.事实婚姻的性质、法律效力在婚姻立法中的规定不尽相同,对事实婚姻如何定位是婚姻法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重婚罪中“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关系”、“有配偶”、“重婚”、“结婚”等概念的理解,应结合有关立法及其相关立法精神来进行。前婚是非法同居关系的,由于欠缺重婚罪的犯罪要件,不构成重婚罪。  相似文献   

3.
论事实婚姻在重婚罪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婚姻在重婚罪的犯罪构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基于立法目的的差异和考虑问题角度的不同,婚姻法和刑法对事实婚姻予以区别对待,这是合理的,不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对于事实婚姻是否影响重婚罪成立的问题,应当根据事实婚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以及事实婚姻属于在先婚姻还是在后婚姻,分别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4.
论“事实婚姻”之重婚罪的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问题的提出首先让我们来看司法实践中两起真实的案例 :例一 ,1989年 11月 ,被告人方伍峰参军入伍后与原籍同村女青年王某恋爱。 1993年 7月 ,两人按乡俗未经登记举行了婚礼。当时 ,因被告人方伍峰未到法定婚龄 ,故未到结婚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此后 ,两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次年生一女孩。 1995年 8月 ,被告人方伍峰结识了部队驻地附近的小学教师李某。 1996年 2月与李某领取了结婚证书 ,同年年底 ,李某生下一女孩。后王某向部队告发方伍峰重婚。(见《刑事审判参考》第 10 8页 )例二 ,被告人宋某于 17岁时在 1994年冬经人介绍和…  相似文献   

5.
刑法上的事实同居,指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二人未经登记而自愿持续共同生活两年以上的事实状态。事实同居广泛存在于现实中,其本质特征是双方物质上及精神上的相互支持以致不分你我,具备了法律婚姻的实质要件。与民法的注重形式要件不同,刑法认定犯罪侧重于实质要件。法律婚姻的效力在刑法上也适用于事实同居,如财产的共同共有权利、同居义务、相互抚养义务,从而影响财产犯罪、遗弃罪、强奸罪、重婚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6.
事实重婚是指因法律婚姻或事实婚姻而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或明知他人因法律婚姻或事实婚姻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行为。在事实婚姻具有法律效力时,事实重婚可以构成重婚罪。应当在实践中恰当地区分重婚犯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处理好特殊情形下的事实重婚行为,清晰界定事实重婚中的罪数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重婚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婚罪中的配偶,应当理解为事实婚姻和所有符合法定结婚形式要件的婚姻当事人,其中包括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未经宣告无效和撤销的婚姻当事人。关于有配偶者重婚的问题,应仅限于与他人进行了婚姻登记的情形,同时增设非法同居罪规制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以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我国现行法律在事实婚姻效力认定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事实婚姻存在的现状、影响和原因,提出了如何对待事实婚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事实婚姻的概念在我国法学界争论颇多,目前大致有三种代表性表述:第一种为"承认说"。认为事实婚姻是"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婚姻。"第二种为"公认说"。认为事实婚姻是"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  相似文献   

10.
事实婚姻是婚姻法的热点问题之一。事实婚姻的性质、法律效力在婚姻法中的规定不尽相同,对事实婚姻如何定位是婚姻法应解决的问题。本文指出了我国新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对事实婚姻问题规定中存在的不够完善的地方,分析了当前我国事实婚姻产生和存在的现状、影响和原因,最后阐述了进一步完善事实婚姻制度,提出完善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决策失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成决策失误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是决策制度的因素和决策者的因素两种。决策制度的因素往往为第一位因素。此外,决策失误还有决策方法、决策环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错误”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代合同法理论 ,意思表示作为合同的基本要件之一 ,其真实性如何 ,将直接影响着合同的效力。而影响意思表示的真实性的因素又错纵复杂 ,并且不同的因素也会产生不同的合同效力。“错误” ,作为影响意思表示真实性的因素之一 ,在国外立法中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反观我国现行立法 ,却存在诸多缺陷 ,学界也缺乏深入研究。为此 ,有必要加强对“错误”制度的研究 ,以完善我国立法 ,服务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3.
被害人承诺与认识错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害人承诺在刑法上具有多种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了作为正当化事由之一的被害人承诺的成立条件,并且对被害人承诺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认识错误及其意义,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意思表示作为法律行为的要素,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真实性的瑕疵,错误作为一种意思表示瑕疵,既涉及表意人意思表示真实性的保护,又关乎相对方信赖利益的维护。在意思表示形成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动机错误、内容错误、表示错误、传达错误、计算错误等,他们因为符合错误的法定形式皆有可能获得法律救济,而法律错误一般不影响意思表示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刑法意义上的涵摄是将生活事实涵盖于法律所描述的构成要件的过程,也是三段论中大前提与小前提互动的过程。刑法上的涵摄错误则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故意实施的行为事实并未发生认识错误,也知道可能有禁止自己行为的刑法法规存在,但对该法规之解释存在误解,认为其行为并非刑法所涵摄的行为。涵摄错误不是事实错误,不能阻却故意,但可能构成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行为人的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涵摄错误主要包括对行为主体、对象、方式及性质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事实的错误是日本刑法理论中关于“错误论”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虽然中日两国的法律制度相差较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日本刑法解释者是怎样平衡司法与立法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事实错误的三种学说,即具体的符合说、法定符合说和抽象符合说,并对日本的事实错误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对于具体的方法错误的归责,刑法理论上主要存在具体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的对立。犯罪构成计划理论对于方法错误的处理,更倾向于具体符合说的观点。具体符合说的归责理论的缺陷,就在于其忽略了行为所违反的法规范及其保护目的在故意和过失的认定以及结果责任归属判断上的决定性评价意义。反之,法定符合说从规范的角度把握了问题的实质。具体符合说认为具体的方法错误在通常情况下成立想象竞合,这不仅不利于保护刑法法益,也无助于实现刑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包摄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于构成要件要素理解错误,误认为自己所为行为不能为刑法所包摄。从法律效果上来讲,包摄错误不构成事实错误,但是有可能构成禁止错误。反面包摄错误作为幻觉犯的形态之一,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9.
私法自治强调的是当事人以自己的意思发生私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所以法律行为就是实现私法自治的最佳手段。作为法律行为核心要素的意思表示的完整、无瑕疵,便成为私法自治的重要因素。但是,法律如何在意思自治和交易安全的矛盾中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性质错误作为一种特殊的动机错误,在法律的价值判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间接正犯的性质指间接正犯的实行性,是间接正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由于间接正犯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其错误问题带有极大的特殊性。间接正犯错误,主要是事实错误问题。事实错误的解决标准应采用法定符合说,它既适用于同一构成要件内的错误,又适用于不同构成要件间的错误。对于利用者对利用工具性质认识错误与不知情的被利用者中途成为知情者的两种特殊的间接正犯错误,应按教唆犯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