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王燕飞 《探索》2014,(2):93-97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发展迅速,产业集聚现象明显,为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促进乡城劳动力转移创造了就业空间。应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产业集聚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城市产业集聚在东中西部劳动吸纳上的不同表现,研究得到提高城市产业集聚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农村劳动知识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需积极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加大区域产业发展协调力度。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外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外资结构与产业结构互为影响,外资结构与产业结构都是不断由低级结构向高级结构方向演化。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大量外资以直接投资的形式流入中国,如何合理利用外资以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善外资结构与产业结构低协同的状态亟待解决。为此,必须保持引进外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一致性,优化外资的产业分布结构,改善外资的区域分布,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经济的增长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核心的过程,产业结构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标志。本文就大连市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进行了阐述,并从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存量调强,增量调优;加快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等几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宣烨 《唯实》2013,(5):42-44
区域产业协同是指区域内各产业协调发展和整体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分工,既包括区域内产业部门的协同,也包括区域间产业空间(地域)的协同。区域内产业部门协同要求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产业间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主要表现为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以及第一产业对第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0,(7)
<正>通常发达区域承担着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落后区域对要素与资源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发达区域扩散成果的承接能力上。目前这种脆弱的承接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区域趋同与分工弱化并存导致落后区域产业失衡。地区专业化指数和产业聚集指数显示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小而产  相似文献   

6.
调整产业区位结构发展空间规模经济戴玄国调整产业结构是以促进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最佳配置为根本目的。所以,寻求产业结构最优化模式的关键在于本着比较利益原则,调整产业区位结构,发展空间规模经济。一、加快产业区位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区域性分布...  相似文献   

7.
马正兵 《探索》2014,(1):88-95
基于省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既在总体上存在,又具有区域分化特征。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是人民币升值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呈现区域分化的原因,不可贸易品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可贸易品生产率提升产生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具有结构性抵消作用,这为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供了实证支持;另一方面,区域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对各地区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差异化影响并不特别突出,在利用人民币升值倒逼产业区域转移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应坚持人民币渐进小幅升值路径,规避可能出现的过度产业外移和产业空心化,避免经济波动造成的福利成本。  相似文献   

8.
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需要依托产业发展在产业结构变动中体现,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资源补充和产业发展导向动力。喀什地区的发展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的驱动力作用,并融合技术转移以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喀什地区经济增长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实际调研资料,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对喀什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较为显著,特别是"援疆政策"实施后其作用更为明显,但在政策上仍需有效调整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时期长春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十二五”期间,预计长春市第一产业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主导地位不会改变,第三产业将加快发展。要抓好着力点,利用好发展环境,克服制约优化升级的因素。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完善和加强基础产业,构建以产业园区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体系,推进利用外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区域经济合作相结合,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县域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表现为三次产业的增长,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上.借助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范式分析产业演进和消费的关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消费引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从而决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优化全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十二五”期间,云南应在构建多模式承接途径的引领下,转变观念、更新服务、在推进平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有效承接,方有可能实现云南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确分析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匹配度,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结合高职办学特性,优化专业结构,可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专业集群,提升了专业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杨玲 《探索》2002,(3):113-116
文章分析了重庆经济协作区区域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重庆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对如何通过发挥重庆产业的带头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振华 《前线》2014,(10):38-40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实质是产业转型,产业转型的实质是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产业竞争力来体现,产业竞争力则要通过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优化产业结构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但目前由于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误区,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阻力。为此,我们需要认清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澄清模糊认识,从而找出产业结构优化的难点和出路。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理论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所指的区域包括国有以及国家内部的地区,是通常所说的国家和地区的抽象和概括。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 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区域间经济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部分企业的战略决策。目前产业转移一词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但是学术界有关产业转移的一般性研究还不多见,产业转移的形式、动因等基本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上海、苏州市为参照区域,以制造业的行业分布及构成、生产效率、产业专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等几个指标为代表,对杭州市制造业在"长三角"区域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提出杭州制造业在"长三角"区域影响力的提高,必须以"创新"为根本,培育与之相匹配的各层次人才.政府通过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等措施,为提高杭州制造业在"长三角"区域的影响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80年代以来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把握和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机制保障。因而有必要结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中国产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体现在产业发展战略上,是要推动制造业的转移和服务业的转移;体现在区域发展战略上,是要推动中国国内产业的区域转移;体现在产业转移流向上,是要推动产…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山东省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省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我省的产业结构必须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而使产业得到优化升级。一、我省产业结构在入世后所面临的问题就目前我省产业结构而言,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国际间的产业竞争。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化与协作程度低,省内产业之间竞争剧烈。城市产业与乡镇产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乡镇产业异军突起,为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工业化进而为全省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对城市产业与乡镇产业在发展方向上缺乏统一规划,没…  相似文献   

1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区域产业结构的同化现象则是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能否解决,解决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此,必须对产业结构同化问题给以足够的重视,深入研究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一、区域产业结构同化的后果所谓区域产业结构同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未能依据本地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来选择不同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而是背离区域产业合理分工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适应性关系。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梳理,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影响,提出提高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的策略。本研究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