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非放射性标记MYO探针进行人的DNA指纹分析,获得了清晰易读的DNA指纹图,并用该方法调查了云南省的78名无关个体,经统计学分析,计算出无关个体的相关几率是3.4×10-10,高于32P标记的Myo探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可靠、经济的DNA指纹图检测技术,可在法医鉴定及其它领域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将辣根过氧化物酶直接标记在单链 DNA 探针上,制备出非同位素的 DNA 探针,采用化学光增强法检测杂交结果,所得图谱清晰,容易判读。所制备出的 DNA 探针可用于人类性别鉴定和个体识别,为 DNA 检验技术推广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用非同位素标记探针杂交测定端粒DNA长度的方法,并探讨其法医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酚/氯仿抽提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0.8%琼脂糖凝胶电泳,Southern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端粒DNA谱带,与标准分子量DNA比较,积分光密度扫描计算端粒DNA平均长度。结果所测样本获得了较好的低背景杂交谱带,测得31~35岁端粒。DNA的平均长度为11.71kb,51~55岁平均为11.04 kb。结论用上述建立的方法初步显示年龄与端粒长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法医学年龄的推断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单细胞分离荧光原位杂交法精确分离混合血样中男性和女性细胞并进行分型检验。方法收集男、女性血,按照男∶女为1∶5、1∶10、1∶20制备混合血样,加入0.075mol/L KCl 600μL,轻混、放置30min后加入150μL固定液离心留沉淀涂片,利用Vysis 30-161050试剂盒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并用PALM激光显微捕获系统分离出男、女性细胞,使用Identifiler试剂盒复合扩增并进行检测。结果捕获8个血细胞即可得到完整的DNA分型,且随着细胞数目的增多,检出率逐渐提高而等位基因丢失率逐渐降低。10个血细胞的检出率最高,为93.75%。5μL男性血液与本实验各比例女性血混合用本文方法检验均可获得男性分型。案例混合血斑经检验获得单一男性和女性分型。结论单细胞分离荧光原位杂交法可用于男女混合血样本中DNA分型检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家兔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 mRNA的表达变化,为心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建立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通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研究.结果心肌缺血15min再灌流30min后,缺血区HSP70 mRNA阳性反应增强,阳性颗粒均匀散布于心肌全层,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细胞数目逐渐增多,染色加深.结论HSP70 mRNA原位杂交检测可望为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死后诊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定血痕性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痕性别鉴定中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0例新鲜人血及20例1-2年人血痕的X、Y染色体采用双色荧光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分析。结果 人新鲜血,男性X、Y信号检出的完整率为98.8%,其中Y信号的检出率为100%,女性X、X信号检出的完整率为96.5%;1-2年人血痕,男性X、Y信号检出的完整率为88%,其中Y信号的检出率为90%,女性X、X信号检出的完整率为80%;40例血液(痕)性别检测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鉴定血痕性别。  相似文献   

7.
Chen YC  Cheng JD 《法医学杂志》2002,18(3):144-145
目的研究死后胸骨骨髓DNA的降解与较长死后间隔时间(PMI)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Feulgen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离体人胸骨(取材后分别室温搁置0,1,3,5,7d)骨髓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在较长PMI范围内,人胸骨骨髓DNA含量仍呈现下降规律。结论人胸骨骨髓DNA降解规律可望应用于较长PMI的推断。  相似文献   

8.
In cases of sexual assault involving an azoospermic assailant, vaginal swabs taken from the victim may fail to provide an autosomal DNA profile with which to search a suspect database, as the signal from any male cells present would be masked by that from the overwhelming number of female cells collected on the swab. Here, we describe a method of visually identifying diploid male cells in such samples using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 and selectively harvesting them by means of laser microdissection. This combination of techniques was tested on 26 post-coital vaginal swabs taken at a range of times after intercourse; the collected cells were then subjected to a simple lysis procedure and DNA was amplified using the AmpFlSTR® SGMPlus® multiplex under low copy number conditions. Useful DNA profiles were generated from samples taken up to 24 h after intercourse.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损伤后COX-2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u X  Wang BJ  Zhang GH 《法医学杂志》2004,20(1):4-6,8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环氧合酶2(COX-2)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方法以冲击应力σd为355.09kPa致大鼠脑损伤后,于不同时间段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双染色技术检测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强度,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反应物平均灰度,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对照组COX-2mRNA和蛋白弱表达,伤后15min开始表达呈增强趋势,分别于伤后1,2d,表达达到峰值,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26.38±1.36、124.77±3.20,与对照组、邻近上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于伤后3,4d,表达达到另一峰值,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27.18±1.96、120.14±3.52,并维持高水平表达分别至伤后7,15d,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0.03±2.61、111.27±2.83,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细胞多为神经元。结论脑损伤后COX-2mRNA及蛋白的表达具有时间规律性,可作为法医学推断脑损伤形成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机体的细胞核内DNA含量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通过计算机图像系统,选择核面积、积分光密度等7种参数,研究了15只大鼠心肌细胞在死后25~49h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心肌细胞DNA含量测定适合相对较长死亡时间的推断。结论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机体死后心肌细胞DNA含量将有可能成为推断死亡时间精确、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肝细胞DNA含量与早期死亡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Lin LQ  Liu L  Deng WN  Zhang L  Liu YL  Liu Y 《法医学杂志》2000,16(2):68-69
实验选择 15只大鼠 ,处死后 ,在 2 4h内 ,每隔 1h取肝组织块进行细胞学涂片、福尔马林液固定、Feul gen染色、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表明 ,肝细胞DNA含量在死后 2 4h内 ,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较有规律的下降。其中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异形指数是用来研究死亡 2 4h内肝细胞DNA降解规律 ,并准确推断死亡时间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Ren GM  Jing CL  Liu J  Wang YF  Wang YY 《法医学杂志》2007,23(2):92-93,96,F0003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甲基绿-派洛宁(MG-P)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尸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值,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随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而加速降解。平均DNA含量各指标(平均灰度、目标面积、目标面积比)与PMI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0、0.987、0.988和0.990(P<0.001)。结论尸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与PMI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甲基绿-派洛宁(MG-P)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在研究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DNA含量变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肝脏和骨骼肌D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大鼠肝脏和骨骼肌D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方法 实验选择 2 1只大鼠 ,分为 7组 ,每组 3只 ,一组即时处死作为对照 ,余六组处死后 ,分别于死后 2、4、8、12、2 4、36小时分别取肝脏、骨骼肌各一块 ,福尔马林固定 ,切片 ,Feulgen染色法染色 ,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 ,统计学处理数据。 结果 DNA降解的幅度在不同时间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结论 肝细胞DNA的降解与死亡时间在统计学上存在回归拟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