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干部人事月报》2011,(2):95-95
商纣王有一天吃饭时用了一双象牙筷子,其叔父箕子听说了,叹息不止,家人不解。他说:大王用了象牙筷子就不会用陶碗陶杯了,而要用玉碗玉杯了;用了玉碗玉杯就绝不会吃平常饭菜,而要吃山珍海味了;就再也不会穿粗布衣服、住茅屋了,而一定要穿锦衣华服、住高台大厦了……这样下去,奢侈享受的欲望就会不断膨胀,势必要搜刮民脂民膏,并对反对者予以镇压,如此国家就危在旦夕了。但忠诚的箕子仍去劝谏,纣王怒而将其囚禁。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说林上》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纣王请人为自己精制了一双名贵的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使用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吃小米蔬菜,务必吃象尾和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锦衣,居大厦。这样下去,享乐的欲望就会不断扩大,必然要用普天下的民脂民膏来填饱一个人的欲壑,那样国家就危在旦夕了。果然,纣王最后就因为荒淫无度而亡了国。一双牙筷,预示亡国之危。箕子这个推断,见微知著,从端倪推  相似文献   

3.
纣王登位不久,就用象牙筷子吃饭。他的叔父箕子劝道“:大王用象牙筷子,必定再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有了犀牛角杯和美玉碗,吃的自然是美酒佳肴,穿的要绫罗绸缎,住的要富丽堂皇了。对这样的后果,我不寒而栗。”纣王听后不以为然。5年后,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纣王肆意骄奢,断送了商汤的江山。虽然对一个堂堂帝王而言,区区一双象牙筷子确实算不了什么。然而,有了象牙筷子,自然还会想别的。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再也不好控制了。纣王的历史悲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代经济学上有一个消费理论——齿轮效应。即人的消费习惯形成后有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4.
趣味概念     
◎棘轮效应商朝的纣王登位不久就用象牙筷子吃饭。他的叔父箕子忧心忡忡地对大臣们说:“大王用象牙筷子,必定再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有了犀牛角杯和美玉碗,吃的自然是美酒佳肴,穿的要绫罗绸缎,住的要富丽堂皇了。对这样的后果我不寒而栗。”5年后,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了,纣王肆意骄奢,断送了商汤的江山。箕子对纣王的担忧暗含了现代经济学上的消费理论——棘轮效应。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利提出的,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这就像在机械传动中的“棘轮”(齿轮)一样,只能…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说林上》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纣王请人为自己精制了一双名贵的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用来盛小米蔬菜,务必装象尾和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吃了象尾、豹胎,就再  相似文献   

6.
我想这个遥远的国家———中国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每当我的父亲打开他那个放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带回的盛满中国物品的盒子时 ,我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他会从盒子里拿出他在任主治大夫的那个部队的指挥官给他颁发的奖章 ;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象牙筷子 ,并且给我们示范如何握着和使用筷子 ;他还会从盒子里拿出刻有他名字的狮型玉石图章 ,然后写给我们看如何用两个中国字“扬”和“库”来写我们的姓。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许许多多东西 ,每一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我能亲眼看到我父亲讲的故事里的地方。这些地方曾经是我…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3,(8):152-152
李银桥说,毛竹筷容易长霉,主席平时使用的竹筷就长霉,如果改用象牙筷就没有这个问题。毛泽东说,我从小到大都是用毛竹筷子呢,已经习惯了。象牙筷子么,那是有钱人用的,太贵重了,我毛泽东拿不起!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3,(10):152
李银桥说,毛竹筷容易长霉,主席平时使用的竹筷就长霉,如果改用象牙筷就没有这个问题。毛泽东说,我从小到大都是用毛竹筷子呢,已经习惯了。象牙筷子么,那是有钱人用的,太贵重了,我毛泽东拿不起!  相似文献   

9.
杨越 《政策瞭望》2010,(2):56-56
《史记》中有两段记载:"纣始为象箸,箕子(殷纣时的一个大臣)叹曰:‘纣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宋微子世家》)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生活环境无障碍生活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基本环境,包括起居、移动、排泄、洗浴、穿衣、进餐等活动。而生活环境无障碍,指残疾人能够自理生活。ICF活动[注]和参与关于生活自理活动有这样的描述,自己清洗身体,护理皮肤等身体各部,控制二便,穿脱衣裤及鞋袜,使用餐具及进餐,用杯子或用吸管喝水,照顾个人健康以确保身体舒适,控制饮食等。  相似文献   

11.
草鞋警察     
刘少一 《人民公安》2006,(12):56-56
发现“草鞋警察”这一典型纯属偶然。那是1999年夏天,在全局召开的一次所长例会上.我作为局宣传专干列席旁听,希望能够从一片“基层声音”中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当时.全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在国庆节之前将户口簿全部换发完毕。这是各位所长在汇报工作时都必须涉及到的内容。轮到南北镇派出所所长发言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别处的户口簿是老百姓自己上门买.而我们是脚穿草鞋用背篓背着给群众送上门去。”他的这句话像一支兴奋剂刺激着我的新闻神经.我以一个新闻人的职业敏感开始了这样的思考:一群身着警服脚穿草鞋的共和国警察长年在群山大野里奔走,会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那些居庙堂之高的人会不会想到.在共和国偏远的一隅还有警察在这样默默奉献着?  相似文献   

12.
易靖茗 《台声》2014,(2):76-80
“婚后第二天,他去上班,我在门口送他,竟然情不自禁主动亲了他,还脱口而出叫他‘宝贝’。他下班回来,我在门口迎接,给他换鞋、脱外套、放公事包……这些都没有人教过我,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这些反应好像都是从身上自然蹦出来的,我的荷尔蒙就这样启动——”“我小时候听说过如果使用筷子时把手指放在筷子上端,长大后就会嫁到很远的地方。所以,在那之后,我都努力把手放在筷子的上端来用。  相似文献   

13.
直面枪口     
肖海员 《人民公安》2010,(14):24-26
接受采访时,方新龙说:"枪口就在我脑袋正前方不足半米远,我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要控制住他,控制住枪!"亲眼目睹全过程并亲耳听到枪声的方新龙爱人张燕说:"枪口指着他头的那一刻,我全身猛地一紧,发抖,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他能抓住他,一定不会有事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代犯罪隐语,是由若干约定俗成或特别指定而得到使用群体内部认同的符号构成言语符号系统。从共时与历时两方面来看,这个言语符号系统主要是按照借用、编利部门的消息来蒙骗对方,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倘外地客商生疑,自己保管存折,便以帮助登记住象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一切人和事好坏都有个形成过程。就拿奢侈、腐败行为来说,也并不是生来就奢侈得不得了,腐败得了不得,一般都是由浅入深,“一失足”而致“千古恨”;这过程,又一般都是从误入或主动钻进灰色迷宫开始,近灰者而变黑的。这方面的例证俯拾皆是。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报道哈尔滨市一位原副市长大量贪污受贿,当记者问他当时是怎样想的,他说当时认为那些钱物是别人送的,是“灰色收入”,“取有应得”,不是贪污受贿。这种说法和心理有一定代表性。在贪污受  相似文献   

16.
企业诸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而人是由心支配的。因此,如何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用搞企业的说法是搞好人心经营,就成为企业家的第一任务。 重视人心 《封神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商纣王挖了比干的心以后,比干并没有死,他骑着马出了城,看到一个卖空心菜的人,便问:“菜没有心还能活  相似文献   

17.
古埃及法老(国王)为什么要建造巨大的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塔高应是多少? 古埃及法老是奴隶制时代的专制君主,金字塔是他驱使数以万计的奴隶为自己建造的陵墓。陵墓底呈正方形,四壁呈三角形并倾斜向上,会于顶端,平视过去象汉文的“金”字,所以,我国人民习惯称之为金字塔。古埃及是把不平等和专制奉为神圣的社会,法老还被称为神或神的儿子,执行最高僧侣的职能。他们活着的时候作威作福,残暴奢侈,死后还幻想做阴间的主宰并庇护世上子孙骑在劳动人民头上。金字塔十分雄伟壮观,看上去使人产生  相似文献   

18.
绿色有价     
李泽民 《政策》2003,(4):47-47
绿色有价吗? 回答是肯定的。植物,分为草本和木本两大类。树,是木本植物的总称。让我们以树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棵树值多少钱?大约五六年前,热心环保的梁从诫教授,讲解过"一次性筷子"的价值。他这样告诉我们:做筷子  相似文献   

19.
看起来,当今是一个煽情的时代,是一个煽动欲念的时代。似乎讲德行,便是一种奢侈。但德行,毕竟是人类高贵的理想层面,还是要讲。怎样才能拥有德行呢“一个有德行的人,是能够克制他的感情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服从他的理智和他的良心,并且能履行他的天职,严守他做人的本分,不因任何缘故而背离  相似文献   

20.
两次憨笑     
小侯同学的鞋总是穿错,纠正几次都改不过来。一天晨炼时,我发现他的鞋又穿错了,于是我让他在花坛边坐下,帮他穿好。他不会说"谢谢"之类的话,只是冲我憨憨一笑。孩子知道以笑感恩了,这一笑足以让我满足。但转念一想,帮助孩子穿好鞋是应该的,但更应该教给他穿鞋的方法。于是我让他再把鞋脱下来,比较两只鞋和脚的方向,自己慢慢试着穿,穿错时耐心指导。反复几次,他终于能把鞋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