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俄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中 ,大俄罗斯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 ,其民族救世主义及其“帝国转移”理论为沙皇俄国的扩张勾画了一个最初的构架和蓝图 ,同时也为帝国的俄罗斯化赋予了历史的合法性 ;地缘安全假说从理论上并最终在实践中确立了俄罗斯的帝国中心地位 ;国家思想的一元化及在此基础上追求民族一致性为俄罗斯企图建立一个泛斯拉夫帝国编纂了理论依据。这一理想化思想体系最终是要实现帝国的俄罗斯化 ,亦即俄国秩序。作为一种政治—历史文化 ,大俄罗斯主义对俄罗斯国家理想、对外政策、发展道路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属东斯拉夫民族,基辅罗斯是它们共同的摇篮,蒙古大军的入侵使俄罗斯和乌克兰走上不同发展道路。通过《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帝国版图,并逐渐由俄国管辖下高度自治的政治实体变为普通行省。此后,俄国利用各种手段对乌克兰实行民族同化。十月革命后,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又经历了苏联大家庭的沧桑巨变。共同生活数百年的历史留给两个民族的不是兄弟般的手足之情,而是恩怨交织的复杂记忆。苏联解体后,这份解不开的历史情结使两国关系逐渐疏远。  相似文献   

3.
简讯     
由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主办、日本俄罗斯东欧研究理事会和韩国斯拉夫研究学会协办的第三届斯拉夫欧亚研究东亚论坛——后危机时代的俄罗斯与欧亚于2011年8月27~2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保加利亚、意大利等国的学者120人参加论坛。中国  相似文献   

4.
简讯     
由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主办、日本俄罗斯东欧研究理事会和韩国斯拉夫研究学会协办的“第三届斯拉夫欧亚研究东亚论坛——后危机时代的俄罗斯与欧亚”于2011年8月27~2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保加利亚、意大利等国的学者120人参加论坛。  相似文献   

5.
《西伯利亚研究》2007,34(1):F0004-F0004
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是日本专门研究斯拉夫人问题的科学研究机构,也是世界著名的研究俄罗斯、独联体以及东欧各国问题的学术中心之一。中心挂靠于日本北海道大学,但它作为日本全国性的斯拉夫研究基地,负有领导和协调日本全国有关斯拉夫问题研究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俄乌关系史成为国内外史学界特别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史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研究多集中在《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及其影响、俄罗斯帝国版图内的乌克兰、乌克兰分离主义运动、乌克兰大饥荒、二战中的乌克兰、乌克兰独立等方面。由于从不同视角解读俄乌关系史,加之有些历史问题被人为政治化,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以俄罗斯研究为主的斯拉夫问题研究方面,具有相当雄厚的研究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本文拟从研究综述的视角,对冷战后日本关于俄罗斯政治研究进行整体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社会转型问题是冷战后日本俄苏学者较为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拟以日本的俄罗斯社会文化研究权威机构——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为代表,对其会刊《斯拉夫研究》刊载的论文进行分类汇总,再做归纳分析,尽量如实反映日本学者对俄罗斯社会转型问题的关注方向;同时,对日本俄苏研究的第二大学会俄罗斯·东欧学会(第一大学会是俄罗斯文学会)的会刊《俄罗斯·东欧学会年报》以及比较经济体制学会会刊《比较经济研究》刊载的有关论文以及俄罗斯社会转型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欧亚主义者首先把俄国历史置于欧亚洲的历史框架下去审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活动不仅与欧亚洲一体化进程在时间上吻合,而且推动了这一进程;1917年建立的苏维埃国家是俄罗斯帝国国家传统的延续,同样具有"军事帝国"的特点。欧亚主义者对蒙古统治的评价有别于其他思想流派。他们肯定蒙古统治的重要意义和东方在俄国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影响,认为蒙古统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同时"铸就"了俄罗斯精神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欧亚主义是介于西方派和斯拉夫派之间的一种思潮,认为"俄罗斯既非欧洲国家,也非亚洲国家,而是处于欧亚之间,是连接欧亚文明的桥梁"。俄罗斯从17世纪开始就成为地跨欧亚的国家,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受到来自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并不断吸收不同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即欧亚文明。普京的外交战略思想,注重俄罗斯的历史和传统因素,特别是对欧亚主义的继承。俄罗斯外交呈现出以欧美为主、以亚太地区为补充和辅助的倾向。外交战略的选择,对于未来俄罗斯对外关系的层次和范围无疑将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西方国家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问题研究机构的现状 (一)日本 日本现有4个涉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研究方向的研究所 1.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或斯拉夫研究所) 该中心不是单一的北海道大学附属机构,而是斯拉夫研究领域中的全国性研究中心。该中心由官方资助,固定人员有教授6人、副教授1人和讲师1人,另有近30名机构内外的研究会员。此外,该中心还经常有1名访问的日本教授和2名外国访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远东国际关系和文学。当前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俄罗斯和东欧的民族主义问题;变化中的俄罗斯社会及其对外关系;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国际合作等。 该中心自1957年以来每年均出版1—2期《斯拉夫研究》。中心附设1座图书馆,收藏外文图书3.15万册、日文图书0.28万册、缩微胶卷1700卷、缩微胶片1600张。 2.促进亚洲和平与开发研究国际关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出版的《斯拉夫研究文集》(2007年第1卷)刊载了美国学者马克.卡兹的论文《俄罗斯面对的安全挑战》。该文提出的观点有一定参考价值,故将其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书讯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20,(1):F0003-F0003
本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文化学、政治学、传播学、文艺学等理论引入俄国史研究中,使用档案、报刊、回忆录、文艺作品、影像史料等多样化文献,综合俄文、中文和英文等多语种材料,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 和“ 民族形象” 进行历时态和共时态的考察。纵观俄罗斯1100余年历史,帝国的诉求贯穿始终,帝国的影子伴随左右,帝国的形象毁誉并存。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和德国历史上都有让人震惊的"黑色"篇章,它们既有各自所属的单独篇章,也有紧密相缠的共同部分。俄罗斯(含苏联)和德国战后对待"黑色"篇章的态度差别很大:苏联对历史上的"黑暗"现象基本上是讳莫如深,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则要一分为二地对待苏联及其领导人斯大林;德国完全否定和严厉批判第三帝国及其领导人希特勒。在如二战这些共同的历史问题上,俄罗斯和德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争论。造成俄德两国对待"黑色"历史不同态度和引起它们在共同历史问题上分歧与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各不相同的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和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5.
外来文化与俄罗斯社会政治的发展变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俄罗斯1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因素的相互角力.两者共同作用于俄罗斯社会思想的形成及政治体制的变革,使俄罗斯逐渐成为既学习借鉴"西方"经验,又结合"东方"色彩,且又不同于两者的"欧亚主义"的典型特例.俄罗斯政治文化中所特有的包容性与务实精神,使外来文化成为其实现"神圣俄罗斯"帝国梦想的"加油站".而独特的"俄罗斯思想"无论在何种处境中,都将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空间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历史的积淀。俄罗斯"新欧亚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俄罗斯地缘政治学家亚历山大·杜金教授指出,空间是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不是数量范围,而是质量范畴。杜金进而认为,空间的结构往往决定历史的结构,首先是政治历史的结构。据此本文认为,俄罗斯空间形成与拓展的历史基础是东欧平原,俄罗斯的空间扩张始于欧洲,沙俄帝国时期的空间扩张转向远东。沙俄兴于扩张,也败于扩张。苏联时期继续进行空间扩张,俄罗斯独立后其地缘空间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东北生活着一批白俄侨民,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怀着各不相同的目的心甘情愿为日本人效力,最终成了被日本利用的帮凶、间谍和"棋子"。最有名的是谢苗诺夫和罗扎耶夫斯基两个被日本人豢养的政治目标与意识形态都不同的反共分子。谢苗诺夫想建立一个自治的西伯利亚国家,罗扎耶夫斯基想建立一个俄罗斯黑手党帝国。二人争先恐后地成了日本的走狗。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彼得大帝时代起,在民族自我反省过程中,大俄罗斯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其核心要素是:(1)根深蒂固且极力张扬着的民族救世主义及其"帝国转移"理论;(2)国家思想的一元化及其在此基础上追求民族一致性;(3)帝国的俄罗斯化.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大俄罗斯主义对俄罗斯国家理想、对外政策、发展道路无不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作为一种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大俄罗斯主义特别强调俄罗斯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对抗性,结果造成了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欧洲之间严重的安全两难和国家政治与社会结构日趋脆弱.在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体系中,国家思想一元化是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同一性的根本所在,是大俄罗斯主义的重要特征,但也是其致命弱点.目前俄罗斯还没有一个一元化的国家思想,所以当今俄罗斯政坛上,意识形态多元化意味着大俄罗斯主义的退潮.  相似文献   

19.
斯拉夫主义是俄国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19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斯拉夫派崇尚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希冀以俄国公社、俄罗斯精神、俄罗斯东正教振兴俄罗斯.斯拉夫主义不仅视其为振兴俄国的灵丹妙药,而且视其为人类的普遍真理,可避免整个世界被西方工业社会的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所腐蚀.  相似文献   

20.
2011年6月18日上午9时,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副主任、俄罗斯问题专家田畑伸一郎先生在黑龙江社科院俄罗斯研究所作了题为《俄罗斯经济成长模式》的学术报告,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马友君副研究员主持报告会,原俄罗斯研究所所长、著名俄罗斯问题专家赵立枝研究员、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外经处处长高玉海研究员、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刘涧南副研究员应邀参加此次报告会,俄罗斯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出席报告会。田畑伸一郎先生指出,2000—2007年是俄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其经济增长机制有三个特点:第一,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于持续的高油价,这使得俄罗斯交易条件改善,获得贸易利好;第二,俄罗斯经济增长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