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载两期“顺口溜”:一载群众议干部;二载干部议自己。此期为三载:“顺口溜”岂止是讥讽?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中国的老百姓淳朴厚道,对生活最容易满足。只要党和政府真心实意为人民,他们便会感激满怀,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2.
在老百姓眼里,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干部素质太差,被称为昏官、懒官、庸官、贪官、赃官、花官。对这样的干部,老百姓用“顺口溜”进行评价、提出批评:“顺口溜”反映了民心、民声和民生.尽管有的粗俗,有的尖刻,但都是情绪的传达和宣泄。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江山市石门镇人民政府门前围满了人。刚刚发生一场冲突,政府的人和群众打成一团。突发群体事件,警察赶到了,但主要镇领导一个没见。人们议论:“干部打群众,什么人民政府?应该把人民两个宇去掉!”市委外宣办给记者打电话,查问记者身份。  相似文献   

4.
树峰  伟坚 《农村青年》2006,(1):47-50
又是一年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05年终于在紧张的忙碌、奔波和期待当中过去了。告别家乡和土地进城务工的兄弟姐妹们。在迎接新一轮朝阳的时候。是否有空回头看两眼。想一想:我这一年过得怎么样? “原来用于耕作的双手,是否在城市为自己创造出幸福?” “一年的辛劳过后。咱们的脸上可有笑容?” “我的理想实现了吗?该拿的报酬拿到了吗……” 让我们随机采访几个在广东的务工者。走进这些“小人物”的生活和内心。看一看.最最普通的他们,是怎样度过2005年的……  相似文献   

5.
聊博一笑     
《工友》2010,(5):62-62
妻子到监狱探望丈夫时问:“亲爱的,你在这里过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6.
安徽蒙城。 苗桂民的办公室在乡政府三楼。以前,这间屋子不光他来,农民也来。农民来干吗?找他反映问题,上访,因为他是乡领导。 后来,庄周乡改为办事处。还是这间屋子,相比从前却显得冷清多了,不光农民来得少了,作为党委书记的苗桂民也来得少了。有一天,县委书记胡朝荣奇怪地问他:“你庄周的人怎么没有到县里上访的了?”他笑了,回答说:“问题都在地边解决了!” 曾想用一句话概括苗桂民的特征。他皮肤黝黑,晒的,想称他“黑脸书记”,又感觉不妥。可在老百姓眼里,这个书记成天风里来、雨里去地跟他们在一起,说的话,拿的主意,都特别对心思。这样的书记,皮肤怎么会白昵?最后,用了一个农民的叫法——“知心书记”。  相似文献   

7.
江西赣南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长官意志,不搞“政绩工程”,老百姓寓已愿意搞的,政府伸出农民看”,到后来农民手来帮扶一把,老百姓一时还不接受的,坚决不强迫命令,新农村建设从刚开始的"干部喊,们自觉干,抢着干,干部帮着干,形成了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8.
刘冬 《农村青年》2014,(12):45-45
村主任牛皮走过来问牛生:“知道明天是什么节吗?”牛生一愣.手指夹着烟屁股停在半空,纳闷儿地说:“什么节?”牛皮说:“明天是植树节,懂了吧?”牛生点点头,哦了一声。在牛生眼里,除了过年,别的都不是节。即使在整个牛庄村来说,只要不敲锣打鼓,不放炮仗吃席,算什么节呢?  相似文献   

9.
“那个小段到底是谁呀?”“他家里一定很有钱吧?”“不,我猜他长得一定很帅!”……2011年6月的一天,看到杜小夕拿着暖水瓶去打开水,室友们就又议论开了。  相似文献   

10.
大道至简     
张达明 《工友》2009,(6):54-54
星期日,小区里的六个孩子在大院里疯玩,他们大呼小叫,其欢乐之情,令人羡慕。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走到孩子们中间,笑呵呵地问:“你们在玩什么游戏呢?让爷爷陪你们一起玩,怎么样?”  相似文献   

11.
《工友》2014,(4):6-6
某省一位厅长下基层,问了群众“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就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3月51日《人民日报》)点评:这位不知道和老百姓说啥的某厅长,恐怕也得感谢媒体的手下留情。要是其姓名、省份等关键信息被一并曝光的话,恐怕在践行群众路线如火如荼的当下,也够让他焦头烂额的。  相似文献   

12.
李志勇 《农村青年》2011,(12):56-56
在当前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干部下乡进村,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俗话说,当官的要有“官样”。作为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有“官样”,那么,干部在下乡时应当有什么样的“官样”呢?  相似文献   

13.
乡言 《农村青年》2006,(12):1-1
这段时间,“红心鸭蛋”和“毒多宝鱼”事件搅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在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一片担心和质疑声中,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农民又一次被“边缘化”了。他们在人们关注的视野中,仅仅作为一片暗淡模糊的背景,而不是聚焦清晰的焦点。翻检报章,人们议论更多的是:问题食品是怎么进入市场,走上我们的餐桌的?市场监管部门早都干什么去了?  相似文献   

14.
小鸡的蛋壳     
蔡康永 《工友》2011,(3):56-57
小鸡啄破了蛋壳出来以后,会用怎么样的心情看地上那些他自己的蛋壳碎片呢?  相似文献   

15.
2012年8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一起强奸案。受害人是两个“追星”女孩,又叫“粉丝”。她们是谁的“粉丝”?怎么被强奸的?花季般的年龄,遭此厄运让人们感到什么样的痛?“追星”未尝不可,但受骗上当,毁掉的是自己。两个女孩已在疼痛中惊醒,其他“粉丝”是否应以此为鉴,善待自己,让青春保持纯洁和灿烂呢?  相似文献   

16.
宋瑜 《农村青年》2009,(7):51-52
一大早,我就看见三三两两的村民朝着一个方向走去,边走还边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哦,原来是在聊电视剧里的剧情啊!可是,聊剧情怎么都往一个地方走,为什么还说“去晚了没位置”?难道有什么活动在吸引他们?我怎么没听说呢?  相似文献   

17.
拆迁频出人命。2013年3月,张英兰因拆迁喝农药身亡。2013年4月,杨飞因拆迁投河自杀。还有储祥山,因拆迁差点要拼命……拆迁近似“赌命”运动:一些干部拿群众的命“赌”发展;一些群众用自己的命“赌”尊严。毛泽东讲:向农民好好说清楚。习近平说: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而有的干部说:拆迁中死一两个人是正常的。拆迁究竟为什么?拆迁能否不死人?拆迁为何会死人?  相似文献   

18.
说起关心国家大事,一般认为这是读书人的爱好,和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一个农民关心国家大事更甚于关心农活,可能还会给人留下“不务正业”的印象。可你相信吗?就有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的农民工,凭借着对时政的关注和了解,巧打“时政牌”,竞让爱好转变成他赚钱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1.什么是干部的双重管理? 干部双重管理是指中央有关部门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及部分业务上由中央有关部门为主或协助管理、党的关系在地方的单位,在干部管理上,实行中央主管部门和地方党委共同,负责的管理制度。双重管理的干部,一般由一方主管,一方协管。有的以中央主管部门管理(即“条条管理”)为主,地方党委协助管理;有的以地方党委管理(即“块块管理”)为主,中央主管部门协助管理。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都有完美的人生,但有的人则不然。比如:畸形儿。张彬就是个畸形儿。怎么畸形?民间俗称“阴阳人”。张彬是化名。在成长过程中,张彬自己都不知道应该如何给自己定“性”。2012年5月,张彬到法院主张权利,要求把自己由“男”变“女”的医院承担法律责任。张彬是如何度过那难堪而痛苦的岁月的?张彬到底是男还是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