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滕修福 《新疆人大》2013,(10):35-36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质询案,监督法没有限定“会议期间”。虽然说全国人大组织法第三十三条、地方组织法第四十七条都将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联名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对一府两院及其组成部门的质询案,限定在“会议期间”。但是,之后新出台的监督法就没有了这一限定。  相似文献   

2.
张雪莲 《新疆人大》2013,(10):36-36
笔者认为,在人大常委会会议闭会期间,不可以提质询案。理由如下:一、遵循依法办事原则。关于人大质询案的提出。宪法、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都明确规定质询案必须在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提出。虽然监督法没有限定质询案只能在“会议期间”提出,但根据我国的立法原则,任何法律都应和宪法保持一致,监督法也无例外。  相似文献   

3.
闫旭辉 《公民导刊》2013,(10):46-46
<正>我国宪法、地方组织法都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可以依法提出质询案。但笔者认为,质询案的实质要件是如何答复,而不在于是否在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提出,提出质询案只是整个质询案受理过程的一个起始点,是准备阶段的工作。质询作为一种重要监督形式应以监督法为准。虽然地方组织法第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质询案的时间问题,目前有两种意见。有人认为,依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法律规定,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质询案的时间只能是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但有人认为,监督法实施后,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仅可以在人大常委会会议期  相似文献   

5.
陈勇  杨光 《公民导刊》2013,(9):47-47
<正>关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质询案的时间问题,目前有两种意见。有人认为,依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法律规定,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质询案的时间只能是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但有人认为,监督法实施后,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仅可以在人大常委会会议期  相似文献   

6.
孙轩柏 《公民导刊》2013,(10):46-46
<正>允许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大在闭会期间提出质询案是现实需要,可以使这一更具针对性、刚性和严肃性的监督方式在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我国现行宪法、地方组织法虽然没有赋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闭会期间提出质询案的相应权利,但由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会期较短,省级以上一股两天至三天,市县级时间更短,而且程序较多,如此短暂的会期很  相似文献   

7.
闵金龙 《公民导刊》2013,(10):47-47
<正>根据宪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笔者认为,质询案不可以在闭会期间提出。代表法规定:"代表依照本法的规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都是执行代表职务。"从此规定可看出,代表在人代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本质都是"执行代表职务"。代表法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对代表在会议期间工作和闭会期间活动作了明确规定,对比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代表在人代  相似文献   

8.
质询案操作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询案操作中的几个问题翟峰一、关于决定质询案确立的具体程序问题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质询案是否就意味着质询案的确立?这一点,地方组织法规定得比较明确,即必须分别由大会“主席团决定”或“主任会议决定”...  相似文献   

9.
庄根森 《人大研究》2013,(12):39-39
近日,有人以监督法没有明确限定质询案在"会议期间"提出,而主张在"闭会期间"可以提质询案。笔者认为,该主张是对监督法进行片面的、错误的解读,是违宪的,必须予以纠正。质询案在"开会期间""会议期间"提出,这是现行宪法和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宪法第七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开会期间,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  相似文献   

10.
去年9月,在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上,常委会首次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对区政府工作实施询问。这是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探索对“一府两院”工作加强监督的一项新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芸辉 《公民导刊》2013,(10):47-47
<正>笔者认为,依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法律规定,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质询案的时间只能是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监督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亲历一件质询案的全过程:某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一代表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某司法机关提出一件质询案。在大会主席团会议上,提质询方与受质询方依据各自认定的法律和事实,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问”与“答”,最后以提质询方表示“不满意”要求受质询方再作答复而“休庭”。大会闲会后,时隔月余,在本级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受质询方再对提质询方的几位人大代表重新答复,最终以提质询方几位代表表示“比较满意”而给这一质询案画上了一个不太圆的句号。为什么说这个句号不太圆呢?因为笔者  相似文献   

13.
论质询案成立的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质询案成立的要件□孙天富近年来,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常常出现代表联名提出质询案的情况。在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也时有此类情况出现。这说明,人大代表的代表意识、参政议政能力和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在不断增强。但是,质询案依法提出后,由大会主席团或主...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质询案法律规定的疏漏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质询案法律规定的疏漏及对策孔凡新,张守宇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有按法定程序对“一府两院”提出质询案的权利,而且规定“受质询的机关必须在会议中负责答...  相似文献   

15.
肖然 《辽宁人大》2008,(8):22-23
代表享有提议案权。代表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大会提出议事原案,要求大会对有关事项和问题予以审议,作出决定,这种权利称之为代表的提议案权,但代表不可在闭会期间提出议案。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地方组织法》第18条有关议案的条款做过相关解释。  相似文献   

16.
据新华社贵阳3月26日电: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修订草案规定,委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书面质询"一府两院"。"委员可提质询案"法律已有明确规定,时至今日却成为新闻报道的材料,不禁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与动态     
《山东人大工作》2015,(2):59-60
潍坊市:制定质询办法质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一项重要权力,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为行使好这项权力,在近日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质询办法》。该办法对制定依据,以及质询的涵义和把握的原则,质询的主体和对象作了具体规定,对质询案的提出、质询案的形式要件、答复方式、质询案  相似文献   

18.
1995年3月四川省井研县马踏片区的人大代表在井研县人代会上,提出了有关乡镇企业、交通、蚕桑、生猪生产等方面的6个质询案。大会主席团依照法定程序决定交由受质询机关在会议期间向代表们作了认真答复,代表们感到满意。可是,身为马踏片区党委书记的陈学章却在4月2日马踏办事处召开的乡镇企业工作现场会上对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进行指责,说什么"你们县人大代表在今年的县人代会上提那么多质询案,吃饱了,多事,提了解决啥子问题,把县上的部门得罪了我还要去赔礼道歉。"  相似文献   

19.
1998年2月25日,在当阳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大会收到了一件质询案,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密切关注。然而,由于所提的问题不够准确,质询的结果却令人叹息,是一次不成功的质询。应怎样看待这起质询案?该案不成功的原因何在?本文试剖析之。一、质询与答复质询案...  相似文献   

20.
谈起“鱼鹰案件”,时任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的陈德明脑海里再次浮现出当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质询案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