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毒品犯罪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毒潮的渗透、影响和国内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辐射、互动,毒品消费市场的形成和拉动,禁毒认识滞后、禁毒举措与毒品违法犯罪形势及发展趋势不相适应,零包贩毒打击处理难等是浙江毒品犯罪的主要原因。打击、遏制毒品犯罪,要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为主线,以打击零包贩毒犯罪为重点;要以重点整治工作为载体和抓手,对毒品犯罪开展专项打击行动;要丰富缉毒侦查手段,走缉毒侦查专业化之路;要发挥整体作战优势和协同作战合力,联手打击毒品犯罪活动;要加快机构建设步伐,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发挥公安禁毒部门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毒品假道我国走私出境的犯罪日趋严重,云南西部是主要通道。贩毒犯罪危害他人身心健康,扰乱国家经济管理秩序,损害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毒品过境导致吸毒蔓延,派生抢劫、盗窃、卖淫等违法犯罪;注射毒品是艾滋病传播入境的主要途径。禁毒是我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几年来,边疆民族地区举竭财政之全力,支持缉毒和戒吸工作,打击不谓不力,但毒品走私为何禁而不绝?原因有四:一是毒源在境外,云南边境山高林密,无天然屏障,难于防范;二是贩毒利润高达数倍,吸引着境内外犯罪分子敢于冒“绞首”的危险践踏法律;三是边疆民族地区财力有限,无力补充和更新缉毒装备、设备,以适应贩毒手段现代化了的打击要求;四是禁毒法规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体现不了“从重从快”的威慑力。根据“最好的社会政策也是最好的刑事政策”立论,仅就禁毒刑事政策和有关问题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3.
受国际毒潮泛滥和国内涉毒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毒品犯罪形势严峻。根据2004年6月全国禁毒工作会议精神,为配合全国禁毒工作,加大预防和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于2004年9月下旬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办了“毒品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12个省级检察院公诉部门的业务骨干、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和公安部禁毒局的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各地在办理毒品案件中遇到的法律适用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对其中大部分问题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但对部分问题仍存在较大分歧。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问题1.…  相似文献   

4.
为了严惩毒品犯罪,总结禁毒斗争经验,全面提高毒品犯罪案件的审判水平,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颁布施行三周年前夕,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1992年底在瑞丽市举行了惩治毒品犯罪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会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共识: 我国毒品犯罪是在国际毒潮的侵袭渗透下逐步蔓延的,由于毒源在外,再加上地缘因素及暴利诱惑,毒品犯罪在短期内较难根本改变,在某些地区可能还会猖獗。因此,要树立长期同毒品犯罪作斗争的思想,既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又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当前广东省的禁毒斗争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以多种形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禁毒意识;加大了打击毒品犯罪力度,促进了社会治安的好转;戒毒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它们主要是:部分领导干部对禁毒斗争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和厌战情绪;禁毒宣传教育存在死角、盲区,缺乏针对性;缉毒力量不足,打击毒品犯罪不够有力;强制戒毒效果不理想。据此,提出了完善禁毒工作的措施,主要措施是: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持久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禁毒宣传教育;迅速建立强有力的缉毒专业队伍、加大打击力度;大力建设规范化强制戒毒所,推进戒毒工作正规化、科学化;对戒毒出所人员实行帮教监管,巩固戒毒效果。  相似文献   

6.
禁毒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将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再次对种毒、制毒、贩毒和吸毒亮出了“利剑”,进一步加大对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  相似文献   

7.
丘志馨 《政法学刊》2005,22(3):75-77
由于国际毒潮的渗透、影响,国内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辐射、互动和省内毒品消费市场的形成、拉动,目前广东是“金三角”海洛因向国内分销的中转集散地,是国内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制造、贩卖、销售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全面扩散、多元发展态势,制贩毒品犯罪趋于集团化、武装化,藏毒手法和运毒方式日益智能化。对此,应从广泛深入发动群众,拓展禁毒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夯实禁毒工作基础,完善长效缉毒机制;严格落实吸毒人员全员收戒的措施等方面全力遏制毒品来源和吸毒人员的滋生,为构建和谐广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毒品犯罪对民族、国家危害之大,人所共睹,因而历来是我国刑法所打击的重点。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毒品犯罪的防范和打击作了较为完备的决定,在司法实践中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现实生活中毒品犯罪形态的复杂化和多样性发展,《决定》已不能适应打击毒品犯罪的实际需要,而且由于其本身条文规定的不成熟、不严密也给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带来诸多不便,在理论上也曾引起多方面的争议。1997年3月14日通过的新刑法典适应现实的需要,在吸收、保留《决定》的原有合理性条文的基础上,对于…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们同毒品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它的颁布和施行,表明了我国坚决禁毒的一贯政策,必将对更加有力地打击毒品犯罪,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疆毒品犯罪现状新疆毒品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1985年新疆公安机关侦破第一起毒品案件,19年来,虽然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毒品犯罪并未因此减弱,禁毒形势依然严峻。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新疆公安机关1985—2003年查获各类毒品案件统计表  相似文献   

11.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下游犯罪,此类犯罪的存在客观上彰显了司法机关打击毒品犯罪的决心。自《关于禁毒的决定》始,国家就明确将此类行为从窝藏、包庇罪中划分出来,作为独立的罪名。虽然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已经存在了近二十年,但其研究却不够系统,本丈详细介绍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构成要件以外,并将之与其他类似罪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傅名剑  郑燕杰 《特区法坛》2003,(77):46-47,49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1996年开展严打斗争以来,海南省禁毒和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不可谓不大,立法的、司法的、行政的、宣传的、教育的、医疗的手段不可谓不多,禁毒和打击毒品犯罪的各种活动不可谓不声势浩大,但是毒品为何屡禁不绝毒品犯罪为何屡打不尽,反而呈现出越禁越多,越打越猖狂之势,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3.
浅谈洗钱罪     
近年来,许多地方出现了贬毒、走私的犯罪分子通过存款、投资等方式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钱物的非法性质和来源的“洗钱”行为。为了打击这类犯罪,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1990年12月28日第十七次常委会会议上作出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中将毒品犯罪分子的洗钱行为规定为犯罪。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专门设一条规定了“洗钱罪”,刑法第191条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刑事警察》杂志是面对全国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和刑事警察的专业性刊物,这本刊物为公安民警学习和探讨刑事侦查理论、交流破案经验、推广典型和推动刑侦工作改革,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而深受广大民警的喜爱。从公安机关内部的分工情况来讲,我国的禁毒业务工作也是从刑事侦查工作中分离出来的,许多禁毒部门和禁毒民警都订阅了这本杂志。尤其是杂志开辟了“禁毒缉毒”专栏,对开展禁毒业务理论的研究很有帮助。当前,我国的刑事犯罪和国内外毒品形势都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是我们过去所没有碰到过的。可以说,过去老的传统意义上的“刑事侦查”的定义、概念和其所包涵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着变化。从大刑侦的角度讲,毒品犯罪属于刑事犯罪的范畴,打击毒品犯罪的缉毒侦查工作也是刑事侦查的“内涵”之一。从法理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广东制造新型毒品犯罪及其侦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媛媛 《政法学刊》2008,25(5):59-62
广东省目前成为制造新型毒品犯罪案件的高发地区。应根据广东制造新型毒品犯罪的发展变迁和特点,采取以下举措:重视禁毒工作,进一步强化情报在侦破制造毒品犯罪案件中的主导和核心作用;强化手段建设和业务培训,提高缉毒民警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严格管制易制毒化学品,防止流入非法渠道;夯实禁毒基础性工作,掌握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可疑情况;扩大禁毒宣传的深广度,降低毒品需求。从而减少制毒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窝藏毒品,不仅为毒品犯罪分子隐匿直接罪证,给揭露、证实、打击毒品犯罪制造困难,而且窝藏行为直接将毒品置于个人非法控制之中,留下危害人民、毒化社会的隐患。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窝藏毒品罪本身就是毒品犯罪。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适时地增设了窝藏毒品罪这一新罪名,为打击窝藏毒品的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一、窝藏毒品罪的概念、特征 窝藏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替毒品犯罪分子藏匿、转移、隐瞒的行为。 1、窝藏毒品罪的犯罪对象,是指行为人替其他毒品犯罪分子藏匿、转移、隐瞒的毒  相似文献   

17.
我国禁毒工作方针中“堵源截流”是禁毒工作的核心,也是关键,而“堵源截流”的客体与对象不仅仅是毒品的物质流,也包括毒资的资金流。因为毒品犯罪过程是由物质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构成的,信息流是物质流与资金流畅通的平台。其中物质流的“堵源截流”主要是要查堵毒品的来源,截断毒品的流通渠道,监控毒品犯罪的物质交易环节。这是缉毒执法部门缉毒中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实际上另一支流——资金流是否畅通对毒品犯罪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资金流的“堵源截流”尤为关键,而这方面的侦查与控制相对薄弱。资金流的“堵源”就是追缴贩毒的非法收益的,打击洗钱犯罪活动。因为在金融机构的协助和配合下,清查毒品犯罪的非法收益,没收毒品犯罪分子的一切财产,从经济上彻  相似文献   

18.
道培 《检察风云》2006,(12):33-35
2006年5月9日中美缉毒执法机构宣布,中国内地、香港警方与美国司法部缉毒署首次联合,在72小时内打掉以哥伦比亚籍为主,涉及四大洲七个国家和地区的特大跨国走私贩毒集团,缴获毒品142.7公斤,毒资人民币17万元、港币3万元,9名犯罪嫌疑人落网,捣毁2个藏毒窝点及1个毒品加工厂。该案破获后,世界各大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和评论。英国路透社称,中国打掉如此凶险的贩毒集团实属首次;《曼谷邮报》则称中国禁毒机构将改变世界禁毒局势;美联社称,此次贩毒案表明,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参与禁毒世界之战。此次行动还获得联合国缉毒署的高度赞扬。中国参与国际…  相似文献   

19.
毒品犯罪一直是个全球性的问题,自从鸦片战争开始,毒品在中国逐步开始蔓延,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愈演愈烈之势;国家在打击毒品犯罪方面一直是紧抓不放从严处理的。然而,在毒品犯罪的高发地区——云南边境,新型的反侦查运毒方式也在不断出现,比较典型的就是利用女性进行贩毒活动。本文将通过对云南边境地区女性毒品犯罪尤其是贩毒方面的分析,提出一些理论设想,从而在理论上寻找缓解边境地区女性毒品犯罪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蔡巍 《中国法律》2005,(4):24-25,84-86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以法律的手段打击毒品犯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法制建设的新时期。关于惩治毒品犯罪的立法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1997年修订的刑法典(现行刑法典),结合惩治毒品犯罪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参照国际禁毒公约对毒品犯罪的类型以及量刑标准的规定,对中国的毒品犯罪立法作了更为严谨、务实、合理的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