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黑格尔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整个历史过程不过是精神不断外化的结果。历史的本质是抽象的精神的运动,历史的构成单位是社会有机体。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辩证、系统的历史观,抛弃了他的抽象的精神外壳,发展了以现实为基础的,研究具体社会关系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以理性为基础的法律观在他庞大的法律思想体系中属于基础理论的部分。本文试作简述,希求对进一步研究问题有所助益。 独特的概念 黑格尔整个思想的总特征是从他所独创的概念出发,把现象世界中的一切关系一切发展都填充在这种概念自身演绎的辩证逻辑中去。黑格尔对法学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民法界限的超越与经济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VERSTEPPINGTHELIMITSOFCIVILLAWANDECONOMICLAW经济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逐渐独立出来的一个法律部门。但对于它的调整对象、性质、原则等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经济法的这些向题从其产生的那天起,就与民法纠缠在一起。因此,理解这些问题,除了要到经济法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活条件中去寻找之外,还有必要从民法本质的内在特性去考察。一、民法的社会基础与近代民法的特性通常认为.民法是以罗马私法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罗马私法原包括市民法和万民法,后市民法吸收了万民法,成了罗马私法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刘少荣法学界对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的论述颇多,如有的认为是阶级性;有的认为是社会性,还有的认为是行为规范性,等等,见仁见智。各有道理。诚然,社会主义法具有上述属性,但它们都只是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在不同层面上的外在表现,并没...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序言》中对“哲学”概念的阐发,对于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认为,“哲学”是真理或绝对精神自身发展的全部过程,是通过概念和思辨的思维,以科学体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辩证发展着的存在本身,不同的哲学体系乃是真理前进发展中的必要环节。黑格尔“哲学”概念在本体论上强调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在认识论上强调主体就是实体,在方法论上认为方法乃是运动着的内容本身的性质。黑格尔哲学由于过分强调必然性,不免带有准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6.
王海英 《行政与法》2007,(1):127-128
一、异化的基本理论⒈异化概念的发展及含义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开始于启蒙时期。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赋予异化以系统的哲学含义,即绝对精神自我运动为自然界的这一环节,也就是外化、异化。而自然界向绝对精神回归,重新达成主客统一,就是异化的扬弃。之后的费尔巴哈则用异化这一概念表达了上帝对人的本质的占有。由此异化的主体由黑格尔的客观精神变为感性的人,异化从此具有了否定生命的价值判断的含义。马克思受古典经济学的启发,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分析基础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和揭示社会主义法的特征,对于认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正确地实施社会主义法律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这个问题,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一些法学著作,有的不曾论及,有的虽有论述,但又不尽相同(如有的把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混为一谈;有的把它的特征列为:是一种国家意志、具有国家强制力、具有规范性三点)。  相似文献   

8.
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永军 《法学研究》2005,27(5):15-26
受康德、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法律主体被定格为“意志—主体—理性”的抽象图式。但是,理性人是为了完成民法典体系的构筑而通过法技术的抽象方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客观化的人像。因而,个人从本质上不同于民事主体。法人只能从经济的合理性而不能从哲学上寻找到法人纯粹是实证法上的规范结果,有必要对人与人之外的存在加以区别而给予符合人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根据黑格尔的法哲学,法和法概念是客观精神及其基本属性——自由的表现和实现,是自在自为的。刑罚,正是法概念的自身运动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法哲学(Philosophyoflaworlegalphilosophy)可以说是法学与哲学联姻的重要理论表现。法哲学是以一般法即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但它不是包罗万象地去罗列法现象,而是作为哲学的形而上对一般法现象的关照,它运用的方法从本质上说是反思的方法。所谓反思方法特点,黑格尔指出:“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就是说,反思是在原有思想或认识基础上的再思考,它必然带有一种审视、思索、追根溯源的要求。这样法哲学作为一门理论法学的特点就非常明显,它具有研究对象的普遍性、间…  相似文献   

11.
法的本质:利益关系调整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本质论的必要 在争论“法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学者们首先讨论的是“法究竟有没有本质”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法无所谓本质,争论法的本质也是没有必要的①,笔者和大多数观点相趋同,认为法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法现象本身的实在性决定了法的本质的实在性”②。在哲学意义上,本质相对于现象并与现象构成了辩证法的一对范畴。本质是决定客观事物存在和具有各种表现形式的根据,是构成某事物的各必要因素的内在联系。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和变化的决定力量,是事物中比较稳定的东西。本质本身是多层次、多等级的。 法的本质是法存在及…  相似文献   

12.
我们现在所有的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概念──即在社会内而在政府控制范围以外的民间组织和活动空间,始创于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市民社会概念的提出.正如布丹的“主权”或卢梭的“公意”(generalwill)等重要概念的创建,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里程碑。《法哲学原理》一书、在酉洋哲学史上的地位.也可媲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霍布斯的《利维坦》,或虞梭的《社会契约论》。本文尝试剖析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市民社会”的概念的性质和内容,并从黑氏身处的时代背景去…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认为,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包括"犯罪"在内的法学概念是从"绝对观念"这个最高的哲学概念经过层层环节推导出来的."绝对观念"经过精神、客观精神、抽象法三个阶段进入不法环节;不法又分为无犯意的不法、欺诈和犯罪,犯罪是不法的第三个环节,是真正的不法.犯罪具有虚无性,犯罪因为对法的否定成为严重的不法,又被法扬弃而恢复到法律所认可的常态.犯罪的哲学根据在于人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绝对不可能被强制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法的本体论在法的理论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中,仅就法的本体论的涵义和规定性,以及法的本体论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作一粗略的探讨。一、法的本体论的涵义和规定性法的本体论,在我国法学界,一般都是从法的概念、法的本质和本质属性本身进行研究的,只是在阐明法的统治阶级意志的根源和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时,才讲到法与物质生活条件、法与经济的关系。有的同志还把西方法哲学中的某些范畴,如法律与道德、法律与  相似文献   

15.
朱飞 《政法学刊》2004,21(2):28-30
法条竞合现象本源于法条关系,其罪刑关系如何,则需要到社会中去寻找根源。法条竞合的社会本质是犯罪所侵犯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竞合。法条竞合的社会本质是其最深层次的本质,它揭示了法条竞合发生的根源,也决定了法定刑的适用选择;法条竞合现象在理论属性上既非单纯的法条关系,也不能全然归于罪数形态研究中去,有立法方面的法条竞合(静态的法条竞合)和司法方面的法条竞合(动态的法条竞合即法条竞合犯)之分;法条竞合与犯罪构成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静态还是动态的法条竞合都未改变竞合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在逻辑上包容或交叉关系,法条竞合的法律本质是犯罪构成要件的竞合。  相似文献   

16.
浅议法哲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江华 《法学杂志》2005,26(1):13-15
法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法哲学的基石性范畴,一切法哲学的理论体系都是以之构建的,黑格尔、马克思以及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什么是法哲学的逻辑起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占有论、利益论和法权论本质上是相通的,从法的起源、调整对象、根本内容以及运行过程来看,以“行为”作为法哲学的逻辑起点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的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深刻解析法的内涵,以法的本质为基础构建立法理论,精辟阐述司法思想。本文指出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领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明社会的双重属性与科技法调整的三层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近几年来,有关科技立法问题的论著,在言及“科技法”的概念时,对此种法律的调整对象,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作了许多界定。例如,有的侧重于法的本质进行表述;有的侧重于法的一般功能进行概括;有的则从立法的具体对象、范围来看这个问题;也有的从立法体系的内容上揭示其调整范围。这些界定,有的分专题加以论述,有的则夹杂在行文中表达其观点;有的详细,有的简略。但是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五种不同类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版权领域明确使用人权话语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马拉喀什条约》的订立与实施旨在保障阅读障碍者对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获取,真正享有阅读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权利等基本人权。“人”是黑格尔哲学理论体系的根基。借助黑格尔关于“人”的研究,以自由意志的实现过程去解读版权法的立法精神,不仅有助于版权法设权与限制的正当性证成,还有助于残障观念的革新,认识到残障是人类常态和多样性的一部分,亦是人类生命普遍存在的局限性。黑格尔对“人”的特殊性、差异性、高贵性认识,有利于《马拉喀什条约》的条文解释和平等、自由观念的推广,重塑以人为本的版权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认为“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的。但是,如果它不同别人发生关系,他就不可能达到他的全部目的,因此其他人便成为特殊的人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特殊目的通过同他人的关系就取得了普遍的形式,并且在满足他人福利的同时,满足自己。”市民法注重市民社会中每一个人欲求的合法合理性,市民法认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每一个人都拥有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实现最大利益的自由。所以“民法为实现私法正义目标,自应赋予每一主体以平等地位、独立人格以及自由”。因此,我们认为民法的价值取向是与市民社会的精神本质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