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9年底以来,巴基斯坦政府对反恐政策进行了微妙的调整。这主要是由于巴基斯坦安全形势急剧恶化、巴基斯坦国民反美情绪浓厚、巴政府试图孤立巴基斯坦塔利班并维护本国在阿富汗的利益、部落地区恶劣的现状、巴基斯坦防范印度的考虑以及对美国压力的回应。巴国反恐政策调整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巴基斯坦反恐政策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巴国反恐斗争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后,塔利班加强了对巴基斯坦的渗透。特别是2004年以来,巴基斯坦开始出现基地组织的"巴基斯坦化"以及巴基斯坦塔利班,且它们的势力和影响不断扩大,不仅对巴国内政局,而且对地区局势,特别是对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美国全力实施阿巴新战略之际,塔利班势力对巴基斯坦的渗透及其后续发展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巴基斯坦面临继续支持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还是加入美国的反恐阵营的艰难选择。巴基斯坦政府在分析了内、外因素后做出了支持美国打击藏匿在阿富汗的恐怖主义组织的军事行动的决定。从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分析认为,外部无大国支持其与美国对峙,内部也无实力与美国抗衡的情况下,美国用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迫使巴基斯坦追随美国并加入到反恐阵营中。巴基斯坦调整阿富汗政策赢得来自美国的大量援助,同时也导致恐怖主义在巴基斯坦境内蔓延。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后,巴基斯坦面临继续支持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还是加入美国的反恐阵营的艰难选择。巴基斯坦政府在分析了内、外因素后做出了支持美国打击藏匿在阿富汗的恐怖主义组织的军事行动的决定。从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分析认为,外部无大国支持其与美国对峙,内部也无实力与美国抗衡的情况下,美国用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迫使巴基斯坦追随美国并加入到反恐阵营中。巴基斯坦调整阿富汗政策赢得来自美国的大量援助,同时也导致恐怖主义在巴基斯坦境内蔓延。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阿富巴”新战略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阿富汗动荡局势长期化和塔利班势力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地区日益坐大的趋势,及出于美国南亚战略的深层次考虑,奥巴马政府推出了“阿富巴”新战略。新战略的核心是,逐渐向阿富汗增兵强力打击恐怖势力以帮助阿富汗军警承担本国安全责任;强化阿富汗政权建设,以铲除塔利班与基地组织生存的社会基础。然而,阿巴边境的反恐行动能否奏效、阿富汗各级政权能否承担起责任以及南亚地区周边大国利益是否会碰撞,都是对奥巴马新战略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阿巴新战略反映了美国政府的反恐战场东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成为主要战场,自9.11事件以来溃败至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势力、基地组织及其它极端主义力量将遭遇美国的强力打击,由此牵动地区局势的新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7.
巴基斯坦自”9·11”之后加入美国反恐阵线以来,其国内安全形势不仅未见好转,而且近年来恐怖势力愈加猖獗,暴力袭击事件频发,阿巴边境部落区”塔利班化”日益加剧,直接威胁巴政权体系的稳定。今年8月,巴政府军采取军事行动,使巴境内最大的恐怖主义头目贝图拉·马哈苏德毙命,但恐怖组织的实力并未受到太大削弱.孳生恐怖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依然存在。巴未来反恐斗争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军队、毛拉(伊斯兰宗教势力)和美国是影响巴基斯坦国内政局走势的三大主要力量。军队在巴基斯坦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宗教势力则随着反恐战争的开展而不断壮大,美国出于反恐的需要必须保持对巴基斯坦政局的影响力。在新形势下,三者之间的互动以全球反恐战争为背景,以对巴政府领导权的争夺为主要内容,以兼顾斗争与合作为主要手段。三者构成了巴基斯坦政治格局的基本力量,对其政治进程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南亚研究季刊》2014,(1):15-21
越境打击已成为当前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地区最为频繁、争议最多的一种军事行动。阿富汗新政府、美国和北约多次威胁或实施越境打击活动,对巴基斯坦境内的塔利班、本·拉登势力和部族武装分子进行了猛烈打击,这对阿巴关系、美巴关系都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巴基斯坦无力解决境内割据的暴力组织又不愿假手他人,这成为越境打击的主因。只有美阿巴加强跨界反恐合作和合法越境打击,才能实现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目前阿富汗战争处在交战双方边打边谈的局面,塔利班在阿富汗北部扩大势力范围,并有外溢之势。卡尔扎伊政府与塔利班的和谈、美国撤军等是当前阿富汗问题中的热点。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由于反恐问题矛盾激化,对阿富汗局势产生影响。毒品成为阿富汗非传统安全中的首要威胁。阿富汗形势对中亚安全影响有限,主要体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即恐怖主义合流和毒品泛滥。中亚安全威胁仍主要来自地区内部。  相似文献   

11.
Pakistan faces many problems. The struggle over the country's Islamic dimension is undecided. Pakistan continues to be a hotbed of Islamic fervor. As evidenced by the frequent interruptions of civilian rule by military regimes the country is not sure which course to follow. Violence has become Pakistan's trademark. The jihadi culture is frightening. Poverty and underdevelopment are wide spread.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s a mess. Integration of the different ethnicities has not been completed. Enmity characterizes the relationship to India, mistrust that to Afghanistan. Its nuclear weapons capability is looked upon with suspicion by Western countries. Fundamental changes will only be possible if Pakistan finds its way to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2.
试析巴基斯坦参与阿富汗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阿国内局势一直动荡不安,这给巴基斯坦的经济、政治、外交战略及安全局势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尽快恢复阿富汗的和平与稳定,巴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增强战略互信以及加强反恐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并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巴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对巴自身以及巴阿、巴美及巴印关系都产生了影响。此外,由于巴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安全局势欠佳等因素,巴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Recent events have refocused attention on Pakistan's role as an epicenter of global Islamist terror and called into question Islamabad's reliability as an ally in the fight against a resurgent Taliban and the hunt for Osama bin Laden. Pakistan in fact suffers from abiding structural pathologies that make it a questionable Western ally at best. In its foreign policy toward Pakistan,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do well to consider the ancient Indian geopolitical concept of the raja-mandala (“ruler circle”), which seeks to balance opposing spheres of influence and exploit the tensions between them. This concept provides the key to containing and eventually eliminating South-Central Asian terror.  相似文献   

14.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有着特定的背景,包括了伊斯兰国家、民族、宗教三个部分,经历了1940-1960年代初的民族复兴主流时期,1960-1970年代初的国家复兴时期和1970年代起的宗教复兴时期.这对巴基斯坦政治也产生了相应影响,从积极方面看增强了巴国内凝聚力和与其它伊斯兰国家的团结,从消极方面看不同程度的引起巴政治局势不稳、政府效率低下以及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15.
巴基斯坦近期政治局势激烈动荡,社会政治矛盾激化,突出表现为总统穆沙拉夫辞职和执政联盟内部发生危机。由于巴基斯坦在国际反恐战争中的特殊作用,巴国内政局的变化及由此出现的风险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从更深的层次看,巴基斯坦的特定国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巴国内各主要政治力量的选择及在反恐问题上的立场变化与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6.
在1965~1975年5月的越南抗美救国战争中,越南劳动党明确一个总方针:战斗和谈判相结合是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基本战略,并在1968年实现了"边打边谈"斗争策略,以解决越南问题。本文对越南在抗美救国战争中采取与美国"边打边谈"斗争策略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7.

In the late 1970s and early 1980s, a number of scholars and journalists argued that the USSR was sponsoring terrorism as a means of low‐intensity conflict against the non‐communist world. This view was endorsed by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 This article assesses what substance there is behind such charges as they relate to Latin America. Its main argument is that sponsorship of terrorists has usually occurred as a byproduct of Soviet support of armed revolution as a tactic rather than for terrorism as such. Soviet willingness to assist armed struggle has varied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given the current priorities of Soviet Latin American policy, Moscow's sponsorship of armed struggle, including terrorism, is decreasing and will almost certainly continue do so.  相似文献   

18.
俄格冲突的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来俄格围绕南奥塞梯的激烈冲突绝非仅仅是涉及其双边关系的一个孤立事件,其背后隐藏着诸多复杂因素;格鲁吉亚的"亲西方"政策、俄格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历史积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以及俄美对里海地区能源的争夺乃是俄格冲突的根源所在;此外,俄罗斯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也是催生俄格冲突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前些年,布什政府对俄罗斯奉行的"挤压、遏制及削弱"的"单边主义"政策,致使美俄关系陷入日益"冰化"的状态。奥巴马上台后,呈现出谋求修复和改善与俄罗斯关系的政策调整趋势,而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挫败、俄罗斯方面的积极"抗争"以及美俄势力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等则是美国对俄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以美国对俄政策调整为契机,美俄关系有望进入一个"合作加强、对抗减少"的"建设性"新阶段,然而,由于一系列制约性因素的存在,俄美关系的实质性改善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革新开放以来老挝与越南特殊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反帝反殖的共同斗争中形成和建立了特殊的团结和友好关系,老越特殊关系一度成为老挝对外关系的核心。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老挝全方位外交方针和政策的确定和实施,老挝在发展对越关系时表现更为主动积极,老挝与越南的特殊关系不仅没有因为全方位外交方针的实施而发生变动,而是更为紧密,特别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新形势下,双边合作还在不断深化和扩大,老越特殊关系正朝着更为巩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