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在吉卜林、叶芝等英国作家笔下,出现了与两个“东方”即中国和印度有关的文化信息。探索这些作家笔下的中国叙事和印度书写之异同,成为本文的旨趣所在。英国作家对于这两个“东方”形象的描绘反映出西方看待东方的许多复杂信息。  相似文献   

2.
印度政治现代化发展历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政治现代化经历了两个主要演进时期。从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印度逐步确立了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政治现代化模式,但也体现出某些东方威权体制的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印度政治现代化模式经历了深刻的发展和变化,东方威权体制特征日渐削弱和消解,民主政治进入了新阶段,但传统宗教因素也被激活。印度政治现代化进程在传统与现代相互作用、延续与变革彼此交织中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3.
印度文学理论经历了萌芽期、古典梵语诗学、印度中世纪文论、印度近现代文论和当代文论(印度独立以来)等几个发展阶段。印度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它既受到宗教、语言、文学等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也受到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印度时报》对中国的报道,从中分析印度报纸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知,以此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的状况。从《印度时报》对中国文化、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认知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印度是极具吸引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印度有较强影响力,但政治体制有待提升认同力度。中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总体上为中印关系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中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亟需解决。总的来看,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文章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聂槟 《东南亚纵横》2003,(12):54-58
越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曾不同程度地影响过该国。在历史上 ,越南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密切关系 ,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可谓源远流长。越南 ,尤其是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古占婆在历史上曾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16世纪初 ,西方文化开始零星进入越南。到1858年 ,法国殖民者炮击岘港 ,轰开了越南的大门 ,并在此后近100年的时间里对越南实行殖民统治 ,从而使越南文化又打上了西方文化的深深烙印。中、印、西三大文化在陆续传入越南之后 ,不断与越南的本土文化相融合 ,最终成为今日越南文化的一…  相似文献   

6.
18世纪中国的手工业、工艺品、园林建筑、戏剧小说、哲学伦理等,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东方文明的风采,赢得西欧人的青睐,在欧洲引起了中国文化热。由于中国产品不断涌进西欧市场,且物美价廉,对文化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19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建立,中国自然经济停滞不前,使得文化格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胡瑞 《南亚研究季刊》2020,(1):44-51,I0003
与中国文化相比,印度文化的宗教性特征十分明显,宗教文化是印度文化的本质。印度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投资印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以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的进入模式、投资运营、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为代表。准确把握和认识印度宗教文化特性,处理好中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对促进中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占顺 《东南亚》2015,(1):80-86,110
从中印文化比较来看,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都是古老而各具特色的文化,中国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略低于印度,中国文化现代化程度要高于印度。从中印发展模式比较来看,中国政府办事效率高于印度,中国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优于印度,印度经济发展的软件环境从长远来看好于中国,两国的社会发展模式优劣各异。从中印国际影响力比较来看,印度的国际影响力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整体上看,尽管印度的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相比还有些差距,但印度在发展文化软实力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部,面积704平方公里,其人口约300多万,华人占70%以上,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等。1959年,新加坡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宣布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1965年正式独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国。本文研究新加坡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建设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中国和新加坡都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有相似的文化根基,但也受到多种现代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是东方社会历史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也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最尖锐、最激烈的时期。当时相对先进的西方文化不仅对东方各国的文化结构、文化心理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且给东方文学的革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缅甸文学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在西方文化文学及其民主思想的强烈影响下 ,在文学性质、内容、形式、语言的深刻变革和新旧交替中跨入了 2 0世纪 ,开始了民族新文学的历史进程。悠悠百年过去了 ,缅甸文学在经历了短暂的近代转型期后进入现代 ,并从现代文学的初创、探索阶段走向…  相似文献   

11.
印度发展模式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印度发展模式的源起、特点与问题。文章强调一味地推崇印度发展模式既不客观,也不全面。因为印度模式与东亚模式(包括中国模式)其实各有优势,并且印度模式到目前为止并未有效解决许多长期存在的痼疾。  相似文献   

12.
雷丽平  李渤 《东北亚论坛》2011,20(4):112-122
中俄两国是最大的邻国,有着世界陆地上最长的海岸线,边界长达4 500公里。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为礼仪之邦。加强中俄两国的文化研究,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只有俄罗斯人懂得汉语,理解中国的文化载体,才能了解中国,才能成为中国的朋友,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加强文明间的对话,才能减少偏见,消除隔阂和误解。俄罗斯的汉学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国际汉学界独树一帜。对俄罗斯汉学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不仅有益于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各领域合作,更能全面认识中俄关系,进一步促进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国际汉学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越南竹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越南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越南竹文化的独特色彩。竹子的特性是形成这一独特文化的前提条件,越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是形成竹文化的基本条件,越南人民的智慧是形成这独特竹文化的必要条件。本文试图从竹在越南民族神话传说、建筑、文学艺术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运用和象征意义解读越南竹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越传统文化的若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09,(12):25-27
中越两国同属东方文化体系,两国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和融合。本文在茶文化、舞龙舞狮文化、文物及鉴赏文化、乡村传统文化、年俗文化等方面对两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有助于弄清两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文化交流发挥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16.
何平 《东南亚》2011,(2):61-66
在东南亚,印度人是一个人口数量仅次于华人的第二大外来移民群体,遍及东南亚的每一个国家。东南亚的印度人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印度次大陆迁入东南亚的,在人种和语言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差异,因此,广义的印度人实际上包涵了众多的种族和民族。虽然如此,这些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不同种族和民族,都或多或少地经受过印度文化的熏陶,他们在来到东南亚之后有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认同,东南亚各国的本地居民也都把他们视为一个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17.
老挝是东南亚地区受印度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之一,在老挝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可以找到古印度文化的影子,古典名著<休沙瓦>便是这方面的典型.  相似文献   

18.
胡浩 《西亚非洲》2012,(5):106-117
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犹太教并不排斥世俗的因素,而且在其发展中融入了很多世俗的智慧,尤其是理性和科学的要素。从《圣经》时代到中世纪,犹太教在认识自然、与异质文明交往、解释经典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兼容世俗文化的能力和特征。而作为一种传统,又使得犹太教在面临现代性挑战的情况下,能够适时地调整自身,以顺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犹太教与世俗文化的兼容体现了犹太文化的巨大创造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