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群众》2014,(2)
<正>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司法人民性的根本体现。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强调:"人民司法事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司法为民的历史;人民司法事业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在司法为民上。"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继承发扬并赋予新的内涵,是人民法院必须  相似文献   

2.
宁河县人民法院牢固树立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理念,把重民生、排民忧、解民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关注民生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关注黎民百姓的生活疾苦,透过一起起关乎民生的普通案件.把党的温暖和人民法院的司法关爱传递到干家万户,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民生司法所带来的阳光雨露和人文关怀,真正切实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胡道才 《群众》2014,(2):34-35
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司法人民性的根本体现。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强调:“人民司法事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司法为民的历史;人民司法事业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在司法为民上。”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相似文献   

4.
司法为民是党的先进性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是党领导下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载体,是党通过司法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力量,是党通过司法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渠道。司法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司法领域党的先进性建设应具体体现在司法理念、司法管理、司法作风、司法能力等方面。因此,从党对司法工作绝对领导以及司法体现党的整体意志纬度思考,司法为民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就人民法院而言,党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在依法公正、及时处…  相似文献   

5.
招子文 《当代广西》2009,(18):50-50
全国法院如火如荼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来,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法院在工作中坚持以民生为重,从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入手,在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践行司法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辖区广大群众的称赞和信任。  相似文献   

6.
杨正胜 《湖湘论坛》2008,21(3):68-69
科学发展观是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根本方针,司法战线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不懈坚持司法为民,为此,要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探索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依法治国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重视,是新形势下党和人民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愿望、新期待,为人民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司法审判工作者应准确把握深刻内涵,自觉践行司法为民,全面加强公正司法,为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充分认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日海南》2012,(10):50-51
近年来,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认真贯彻"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锐意进取,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司法作风转变年"、"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公正司法,为陵水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良的司法服务。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服务陵水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该院紧紧围绕陵水县委县政府建设"小康陵水、和谐陵水、生态陵水"的目  相似文献   

9.
景永利 《人大建设》2007,(7):F0002-F0002
据调查,群众对新乡市法院系统的满意率高达98%。“这是我们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坚持人民司法理念取得的成果。”新乡市中级法院院长王伯勋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正"我为群众办实事"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如何把开门搞整顿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我区各地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加大执行力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家事审判方式改革,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落实司法救助,避免群众陷入生活困境……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为民举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满意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司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海市一中院倡导审判工作人员在办案中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真正做到感情上爱民、实体上护民、程序上便民、形象上亲民。2007年年初,一中院梳理汇编了50条关于全面落实司法为民宗旨的具体措施指引,制订《关于进一步贯彻司法为民宗旨,切实保障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今日海南》2009,(12):F0002-F0002,I0001
海南各级人民法院在省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下,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不断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成果,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认真落实“从严治院、公信立院、文化建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的工作方针,把“司法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审判执行之中,使人民法院的工作更加符合民情、体现民意、服务民生、赢得民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为海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3.
张昌辉  孙海涛 《前沿》2009,(9):44-46
司法为民不是一种纯粹的司法理论,而是一种具体的法律意识形态。从法律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分析司法为民,我们得以厘清司法为民的具体内涵、结构关系以及功能发挥,司法为民的积极与消极功能是其作为一种法律意识形态的主要表征与意义,也是司法为民值得司法系统去全面关注与分析、推进与消解的根由。意识形态维度的分析能够有助于我们真正去把握司法为民的本性面貌。  相似文献   

14.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的本质要求,是“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检验法院工作的试金石。只有把握了这个重心,才能把握法院工作方向,确保审判职能的正常履行。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以来,洪洞法院科学分析当前人民法院面临的新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更新司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法工作、全国法院院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以"政治建院、公信立院、制度兴院、文化育院、科技强院"为方针,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作态度,实现了司法为民的自我提升。概言之,就是不断创新和完善了"五个坚持"。  相似文献   

16.
《上海机关动态》2007,(3):24-25
袁月全同志现任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员、第三合议庭审判长。她1987年到法院工作,长期奋战在审判第一线,恪尽职守秉公执法.心怀大局化解矛盾.探索钻研开拓创新,一身正气满腔热情,以智慧、心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实地履行着一个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袁月全始终坚持:司法为民,重点在“司法”,核心在“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法官,要时刻牢记审判权是人民给予的,在审判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掌好审判权,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自觉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认真做好审判执行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人民权益。  相似文献   

18.
许一鸣 《政策》2011,(4):47-48
胡锦涛总书记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法院要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必须结合审判职能,努力做到"六个坚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浙江人大》2012,(Z1):51
余杭区人民法院坐落于水漾江南之乡,深受秀丽山水之熏陶,始终秉承"法平如水,法正如山"的司法理念,党组书记、院长傅樟绚带领全体干警,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抓审判、重服务、强队伍、求发展,在追求司法公正、践行司法为民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共获得"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全国优秀  相似文献   

20.
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司法公信力不够高是制约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导致司法公信力不够高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未能得到充分实现,司法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有待于进一度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更为突出、更为紧迫,这对于人民法院树立司法公信,维护司法权威,更好地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正确有效实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