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99年10月正式实施的我国《合同法》在制定过程中深受《国际商事通则(1994)》③的影响,吸收和借鉴了《通则1994》中的诸多规定,但同时又考虑到我国的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当数量的独有规定。在《通则1994》获得巨大的实践成功后,国际私法统一协会又于2004年通过了《通则2004》,《通则2004》在原有基础上对《通则1994》作出少许的修改,在合同订立部分与《通则1994》几乎没有区别,与我国《合同法》依然存在诸多异同,比较和分析其中的异同,有助于加深立法者对合同订立的理解,改进我国合同法的立法理念,以便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  相似文献   

2.
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其核心是风险责任的分散与转移。我国保险法历经了1995年、2002年、2009年三次修订,但对再保险合同的性质始终没有明确的规定。再保险合同性质的争论法律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准确把握再保险合同的法律属性是研究再保险合同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蒋光辉 《人民司法》2012,(15):85-88
在我国,因种种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购买房屋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房屋价格大幅上涨的近几年,由此引发的纠纷非常之多。如北京朝阳法院的双桥法庭,此类纠纷已占受理的房屋买卖纠纷案件的5%左右。①昌平法院从2005年到2007年每年都有20件。②此类案件大多为房屋所有权之争,不管是实际购房人提起诉讼,还是名义购房人提起诉讼,基本诉求都是要求确认所有权归己方所  相似文献   

4.
合同诈骗行为在我国1979年刑法中并未出现单独罪名予以规制,这种行为包含于诈骗罪中。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越来越大的对我国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进行较严重的破坏。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且有力的保护我国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我国1997年新刑法于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规定了合同诈骗罪。这一规定不仅有力的保障了合法的财产所有权,而且更有力的是保护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对使用这一罪名时的困惑,如何理解该罪犯罪构成中的要素问题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刘明慧 《法制与社会》2010,(17):71-71,77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比较西方与我国的契约与合同的区分,吸收了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得出婚姻属于身份契约而非合同的结论。又从理论与社会实际需求角度论述我国居间合同的定义应当得到扩展,进而将婚姻介绍服务合同纳入到居间合同的调整范围。既明确了婚姻介绍服务合同的性质,又解决了婚姻介绍服务行业无法可依的问题,对于规范婚姻介绍服务行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受西方国家民营化改革的影响,近年我国也掀起了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的热潮.在民营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逆向民营化的现象发人深思.十堰市公交民营化改革开启了我国首家城市整体民营化改革,具有标签的意义,但是却在五年之后被收回国有尴尬落幕,具有鲜明的“中国式”逆向民营化的色彩.因此本文就十堰市公交民营化改革失败,分析其产生逆向民营化原因并结合美国逆向民营化比较分析,引发对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未来发展趋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茜 《法制与社会》2014,(5):102-103
我国于2003年正式出台我国《政府采购法》,今年正值实施的第10个年头,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用1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200年的发展历程,从完全分散到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采购模式;从单纯追求省钱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体现环保节能等政策功能,政府采购合同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就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问题,学者也纷纷给出自己的观点。本文认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政府采购合同性质方面,也同样如此。在政府采购刚刚兴起的阶段,政府采购合同根据我我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进行了制定,应该属于民法范畴内。但是随着主体方面意志力加强,民法合同不能单纯的表达政府采购合同性质,转而向政府契约,即行政合同的方向发展,而就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相似文献   

8.
吴一平 《法学杂志》2006,27(5):94-96
我国《合同法》对合同的有效与合同的生效未作严格区分,理论研究也不多见,学者大多主张不加区分,因而许多合同法论著和教材对合同的有效和生效的概念往往混用。本文在对合同有效和合同生效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效果等问题进行法理分析的基础上,主张我国《合同法》对合同的有效与合同的生效加以严格区分,以廓清合同效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我国<合同法>以专章规范了合同的效力,学界研究也日益活跃,然而众说纷纭,至今未能统一认识.本文从合同法理论及立法本旨出发,分别就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有效及合同的生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制度价值,以期对在合同效力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0.
王宏 《河北法学》2003,21(3):121-124
要约——承诺过程中主体缺失对合同成立产生何种影响,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民法典均有 规定。我国《合同法》新增设的合同订立制度没有对该问题作出规定,这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 现这类纠纷时无法可依。我国应从鼓励交易理念出发,借鉴国外立法的科学成分和先进做法,构 建我国相应制度。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政府采购合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红 《行政与法》2003,(7):59-60
本文从制定《政府采购法》的目的和意义出发,对我国新近出台的《政府采购法》中采购合同的性质、原则、履行以及与WTO《政府采购协定》的协调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对本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立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是融资的渠道之一,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之中,还没有关于民间借贷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已有的相关规定非常混乱,存在诸多弊端,我国应尽快制定专门的民间借贷合同法律法规,解决因民间借贷引起的纠纷,促进民间借贷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先公司合同之效力及其责任分配,在我国现行公司法中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亦有不同认识,本文拟对此问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何颖 《法制与社会》2013,(24):40-41
我国行政合同制度的立法较之西方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其发展仅仅有20年左右的时间,时至今日还没有建立起规制行政合同的系统法律规范。本文针对我国行政合同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般合同成立时即生效,但也有一部分合同成立时间和生效时间并不是同一的,在合同成立之后但尚未生效之前就需要未生效合同来进行连接,关于未生效合同的性质如何,包括哪些类型的合同,在合同效力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当事人在未生效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义务时应当承担何种性质的责任,对于这些问题我国法律中并未作出明确规定,本文拟对此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合同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我国制定《政府采购法》的起因和意义出发,针对近期将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政府采购法(草案)》中所涉及的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基本原则、订立和履行四个方面的问题作出分析,并就“草案”中的一些缺陷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论合同效力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分析合同效力中的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内涵及意义入手,结合我国法律对合同效力的有关规定,探讨了我国对合同效力规定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包括欠缺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不真实、违法等制度作了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统一合同法中合同效力的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包括减少无效合同的范围,建立效力待定合同制度,完善“重大误解”制度,对真意保留和虚伪表示的意见,有关撤销权的归属问题,明确违法性合同的含义,完善合同中的显失公平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合同编典型合同的立法完善实质上是《合同法》分则的一次再法典化。适应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急迫需求制定的《合同法》,在立法功能、立法思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时代局 限性。《合同法》分则再法典化的目标主要是推进合同法的现代化、科学化,应按照区分有偿合同与 无偿合同、商事合同与民事合同、经营者合同与消费者合同的立法思路,完善或强化无偿合同、商事合 同、消费者合同等三类合同规则,并充实、细化合同法分则的既有典型合同。鉴于我国二十年来在产业 结构、消费结构、城市化与信息化发展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迁,有必要扩增典型合同,尤其是服务类 合同。在扩增典型合同时,既要清醒认识到典型合同逐渐向服务类合同扩张的立法发展趋势,又要注 意到服务类合同在规范方法上越来越多地采纳公私法兼顾的立法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浅析FIDIC国际工程合同中的DAB争议解决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FIDIC新版合同系列采用的DAB争议解决方式,将一种全新的争议解决理念引入了国际工程建设领域,独特的价值功能使其在国际工程索赔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建设工程争议解决方式单一、操作性不强的现状,在对DAB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和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在国内外工程行业的应用实践,对我国适时引入DAB方式的意义及制约因素进行剖析,并进而对其机制的建构与完善提出思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08年11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9亿,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与整个网络产业的发展相伴的是,在线网络电子商务交易纠纷也迅速增加。由于交易网络是处于一个网络电子虚拟空间中,这一特有属性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交易双方缺乏诚信、网上诈骗、欺客、以次充好、交易安全等问题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瓶颈,交易当事人的权益缺乏足够保障。因此依法治网,将电子商务发展纳入法制轨道是治理在线网络交易秩序的重要基础,电子商务合同立法成为必需。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针对电子商务合同立法现状及其局限性,从而提出电子商务合同立法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