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走出人口认识的误区(总173期《如何看待中国的人口国情》)贵刊这期的“特别策划”做得很充实,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改变了我对人口问题的看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绝对取决于人口绝对数量,也不仅仅取决于人口密度和人均资源拥有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人的能力及这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人口与发展问题对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过去的30年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艰辛历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口计生工作也进入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阶段。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未来可持续发展和人民长远福祉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我刊特对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我们赖以为生的老龄特征逐渐强化的社会具有一些什么特点呢?我尝试着回答如下:第一个特点是快速老龄化过程中可能"断裂"的特点。我们知道,从成年型社会到老龄型社会,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美国经历了200多年,而中国只用了几十年。中国人口转型的这种宏大叙事,书写的是压缩式、超越式发展的历史,可能不到20年。2016年,我们60岁以上人口超过16.7%,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8%,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这样庞大的老龄人口影响下,又发生着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中国国情?一是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硬件,二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伦理等“软件”。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这个必然性,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人口资源环境现实选择外,还有着深厚的文化需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所蕴涵的生态文明。这次全球经济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还要差很多。所以,我认为这次危机是我们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5.
正最早在我的头脑中产生品牌的概念是大学时代。当时在上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到,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家,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立足于国际、被国际广泛认可的一流品牌。老师这句话对我的冲击非常大,中国有这么多的人口,中国人被认为非常聪明,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城联合国国际人口会议: 值此联合国国际人口会议召开之际,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会议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根据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结合各国的国情,制定本国的人口和发展的战略、政策和措施,妥善地、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将有利于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次各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全国党校系统人口理论研究会主持召开的全国人口丛书编写会议上,研讨了《中国人口国情》丛书的编写问题,并就党校开设人口理论课程、开展人口教育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交换了意见。现将会议期间我就这两个问题陈述的几点意见,通报如下,供参酌。  相似文献   

8.
叶裕民 《小康》2014,(11):24-24
中国的新型城市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是重点,这是新型城市化的起点。我觉得城市化是通过两个转移实现两个转化的过程,一个是空间转移,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空间转移的重点。第二个转移是社会转移,或者是社会流动,从面对城乡所有的中低收入者阶层,包括流动人口向中间者阶层,进而向中产阶级流动,最终构建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9.
正非常感谢有机会前来参加会议,我主要围绕"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与就地城镇化"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第一,关于就地城镇化,首先要明确城市化的概念。所谓城市化无非是农村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怎么转变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农村人跑到城市里;另一个是农村地区当地的居民变成城市人口了,这是就地城市化,即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人口密度、能留得住人口,可纳入上一级城市圈以实现与该城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农村地区。就地城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农村人口增长得到了较好控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一些计划生育工作曾经搞得较好的农村,近年来却出现了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减弱、人口增长呈现一定程度失控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的乡村中多胎率现象增加。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来讲是一个很值得忧虑的问题。为此,我对  相似文献   

11.
一很高兴能有机会与诸位朋友讨论关于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这样一个课题。我今年88岁了,如果以我1936年在家乡的一个农村作社会学调查,和后来用这次调查的材料为基础写成《江村经济》一书,作为我学术生涯的起点的话,到现在已经整整62个年头了。我一直认为,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认识中国社会的特点,应该从认识农民和农村开始。中国社会的变化,一定会从广大的农村开始。所以在这六十多年里,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始终是我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记者:您到访中国已经两年多了,就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能谈一谈您的总体印象,以及您来中国以前对它的印象与您真实地接触到的中国的实际之后的变化吗?费萨尔?拉希德?盖斯:在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有很美好的印象。每个人都知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富饶的文化,在我做大使之前我并未到过中国。到中国之后,我非常惊喜地发现我发现中国比我想象的更美。首先,我没有想到,中国这种由于地域广阔带来的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我不得不承认我原来对于中国的印象是一个单调的国家,很少有绿色。而且街道上挤满了人。然而,实际上并不比世界上其他人口少得多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人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人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深刻地总结和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始终注意把中国的人口问题纳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构想之中,并同中国的改革开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铺出一条使中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道路。邓小平人口思想的内  相似文献   

14.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会来到中国生活和工作”,伊拉克人阿巴斯(Abbas)说。这是他来到北京后的第15个年头,“上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中国,知道了万里长城,知道了这个遥远国度的古老文明,也知道了中国是依靠自己的农业养活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怎样看待中国的“穷”人们说中国穷,是指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说的,中国目前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认为在300美元左右,属世界穷国之列。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人口太多了。如果讲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居于世界第八位,也算是一个世界大国。但按11亿多人口平均,就在世界100位以后,又算是“小”国“穷”国了。人口因素是很重要的,美国人口2.5亿,不及中国的1/4。如果美国的人口同中国一样多,美国的人均收入至少减少3/4,人均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之友”简朴的办公室里, 我们与会长梁从诫先生做了一番交谈。 谈话即将结束时,他仍意犹未尽,从桌边拿起了三张图表向我们展示,这是他刚为北京的中学教师做环境教育报告而绘制的。其中一张是中国的人口分布图,一张是全国的自然生态植被分布示意图,另一张则是从汉代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图表。 梁从诫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调向我解说:从这三张图表看,中国绝大多数人口都拥挤在东部狭小的土地上,而人口却不断增长,特别是建国初期的30年,呈陡然激增态势;大面积天然绿色林带在人类的侵蚀下骤减,已退居中国版图边缘地带;面对…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各国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关心世界人口问题;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中国人口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中国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中国人口问题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有其特殊的重要性。首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一九八○年底止,全国  相似文献   

18.
荟萃园     
《人大建设》2006,(10):54-55
城市化未必能解决『三农』问题近期出版的《中国合作经济》刊文:最近,在接受访谈时,“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说,我们需要反思。对于城市化,温铁军说,我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考察过,没有发现哪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是成功的。无论是墨西哥、巴西,还是印度等国,那里的所谓城市化基本上是靠大型贫民窟实现的。中国当然不需要这样的城市化。就算是发达国家,城市化也不能解决其“三农”问题。以日、韩为例,它们的工业化、城市化速度远快于中国。日本今天只剩下558万农民,95%以上的人口都已经城市化了。但是,日本农村不是在衰败吗?农业不是很危险吗?按照一般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它的农业是应该破产的。可见,城市化解决不了“三农”问题。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距世界平均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差距。但是,看看中国城市总人口已经达到了多少?5亿多!而欧洲人口才3亿多。我们早已大大超过欧盟国家的人口总量,也超过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总量。城市需要的是高度的资源消耗。有人说中国城市人口应达70%。我们这块有限土地上的资源,能承载得了这么多城市人口吗?  相似文献   

19.
政策信息     
《政策瞭望》2004,(9):39-41
中国目前面临五大人口安全隐患中国正面临着五大人口安全隐患,要有效化解人口风险,防止因人口问题处理不好而产生局部或全局性危机,保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应采取五项措施化解风险。中国目前面临的五大人口安全隐患是:(1)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中国人口总量早已超过最优规模(7亿-10亿之间),正逐步向安全警戒线(15亿-16亿)逼近。(2)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中国,许多人把人口看作是“包袱”和“负担”,而不看作是资源。例如,《都市快报》首席评论员徐迅雷先生在《中国人口太多这是一个常识》一文中说:“人口太多,地球不堪重负:人口太多,国家不堪重负;人口太多,社会不堪重负;人口太多,家庭不堪重负;人口太多,个人找不到工作不堪重负……”那么,人口究竟是负担还是资源?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