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田姝 《红岩春秋》2014,(8):8-11
正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作为小平同志曾经学习、工作、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重庆与其有着不解之缘:1919年,少年小平初到重庆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学习,并于次年跨出国门,开始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征程;1949年,二野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部进军西南,继而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身份坐镇重庆、主政西南,建立了不朽功绩,两年零八个月  相似文献   

2.
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这2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在主政西南期间,邓小平关心群众生活,时刻想着为人民办事;他坚持实践“两个务必”,在工作生活中体现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对那些曾经支持和帮助过中国革命的人,不忘旧恩,郑重回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诺言的品格;他在西南主政期间,敢于从实际出发,探索建设新中国的好路子。这些都体现了一个伟大的共产党人的品格风范。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5岁进私塾发蒙.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中学.1919年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从此接受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并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对自己的家乡四川这片美丽的沃土也十分热爱和关心.建国后,连同主政西南地区一起计算,他十次回四川,满腔热情地关心、支持四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4.
辗转抵达 短暂留宿 1920年8月27日,刚满16岁的邓小平作为四川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毕业学生离开故乡,踏上前往法兰西的旅程。9月11日,他和同学们一起在上海码头登上法同邮轮开始远航。海上颠簸39个昼夜后,这批中华学子终于在10月19日抵达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成为当地一桩不小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主政西南,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本文记叙若干片断,以体现此间邓小平的伟人风范.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1919年9月,邓小平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了近一年时间.其间,他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接触到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并且参加了川东师范、重庆联中、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生抵制日货,反对重庆警察厅厅长郑贤书挪用公款、套购并拍卖日货等行径的斗争.这时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传播.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经常刊登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也在中国出版,这可能是他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开始.邓小平到法国勤工俭学之后,结识了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王若飞等一批先进青年后,开始接受革命思想,阅读了一大批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并且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由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大西南李德义,张秋云邓小平自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职。他与刘伯承、贺龙领导第二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队,...  相似文献   

8.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在四川,先进人物为推动留法勤工俭学的健康发展,先后在成都、重庆开办了留法预备学校。邓小平是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之际进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的,在重庆一年的勤奋学习与参加爱国运动,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阿荣 《新湘评论》2002,(8):44-45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荣桓根据中央的指示,与林彪一道率领数十万大军,沿着传说中八仙过海的路线,踏上了东北这块黑土地,先后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6,(2)
正大西南解放后,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解放伊始,百废待兴,在中共中央西南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作出了修建成渝铁路的重要决策,这一决策被普遍认为是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1952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实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坐镇重庆,主持中共中央西南局工作。他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指示,卓有成效地领导了西南全区的政权建设、社会改造、经济恢复和党的建设,充分展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此期间,邓小平曾有三十余次题词。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深刻思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深切关注人民生活的同时,非常关注四川、关注重庆能否尽快致富奔小康的问题。他提出,要研究一下四川太大、人口太多、不便发展、不便管理的问题,要研究发挥重庆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问题,并多次为重庆题词。题词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有历史的教训,有思想的光辉,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现笔者将多年积累汇集如下,以供读者鉴赏、学习、怀念。1950年1月15日,重庆各界人民在青年馆大礼堂沉痛哀悼在渣滓洞、白公馆等国民党监狱中遇难的杨虎城将军和三百多名烈士,以及在重庆解放前夕为护厂而殉难的烈士。百忙之中,邓小平与刘伯承、张际春、李达等亲往祭奠并送挽联。挽联写道:“为烈士复仇,彻底消灭反动派;争人民幸福,努力建设新国家。”邓小平一生中没有去过西藏,...  相似文献   

12.
走出夔门     
一 1919年9月。 15岁的邓小平离别家乡广安,乘货船顺渠江东下,来到了重庆。对这座著名的山城,长江上游的大商埠,邓小平是心仪已久了。但留法预备学校开学在即,不容他游览观光了。重庆留法预备学校设在市中心的夫子祠,即孔庙。在庙内的泮池边,建起了几间平房作为教室,没有学生寄住的宿舍,也没有运动场。学校管理比较松散,所有学生全部走读,食宿自理,上课自来,下课自去。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19日,是曾为人民解放军统帅的军委主席邓小平与世长辞14周年纪念日。5月8日,他麾下从人民军队中成长起来的上将、曾经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北京、沈阳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政治委员的李德生逝世。本文概述了在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年代与和平岁月里,邓小平对李德生的教诲谆谆,李德生对邓小平的景仰之心,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和革命业绩,赞颂统帅和将军之间的深厚感情和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共产党人》2004,(16):48-49
邓小平像他那个时代很多有雄心、有冒险精神的人一样,渴求新知识.盼望在国家危难时建功立业。15岁时,他到重庆听课,准备参加赴法学习的资格考试。由于勤奋和天资聪慧,在四川省政府推荐的92名考生中,他名列前10名。1920年夏,邓小平被同船赴法的一批学生推选为负责人。这是16岁的邓小平第一次在同学中施展他的组织领导才能。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允许中围学生留法学习的条件是他们必须用部分时间工作,以筹措自己的学习费用,但很多人不久之后就开始整天  相似文献   

15.
正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广大青年学生中曾经掀起一场留法勤工俭学热潮。年轻的邓小平就是在这股热潮中,从广安来到重庆。在重庆,邓小平深切地感受到浓厚的民主、科学的新文化氛围。他和留法预备学校的学生们在刻苦学习的同时,积极投身运动之中,参加了重庆学生抵制日货的斗争。在一场场使人热血沸腾的运动中,邓小平更坚定了自己爱国救国、振兴实业的思想。这无形中对他以后世界观的形成和革命实践活动的进行,具有相  相似文献   

16.
正大西南解放后,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解放伊始,百废待兴,在邓小平的提议下,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修建成渝铁路。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1952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结束了"蜀道难"的历史,实现了巴蜀人民近半个世纪的夙愿,对于推动整个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39年夏天,山西壶关的神郊村抗大一分校来了一位身材魁梧,平易可亲的将军任分校校长,人们都叫他何司令,传说他是位南征北战戎马倥偬的红军儒将,青年时是留法勤工俭学学生,1921年在法国加入共产党,返国后致力于革命工作,历任红军连、营、团、师、纵队长及军区、军团政治委员、军长、军区司令员。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1919年3月,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者从上海出发,拉开了留法勤工俭学的大幕,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聂荣臻、陈毅、向警予等一大批有志青年心怀报效祖国、改造社会的雄心,陆续踏上追寻真理的航程。今年3月,上海陆续举办了系列活动,纪念这场100年前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相似文献   

19.
张霖之,河北南宫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积极投身革命,跟随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抗日根据地,鏖战中原,进军大西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张霖之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1952年至1967年,他先后担任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三机  相似文献   

20.
青年邓小平五年多的留法岁月对他的思想、性格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定时期的留法经历赋予了邓小平相比同时代人更为开放的观念以及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他重视实践的务实本色、对现代科技革命的密切关注,以及开放包容的思维,均可以追溯到近一个世纪前的法兰西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