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读者朋友:你好!你说的工作要签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需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因此,你说如果单位不签合同,  相似文献   

2.
改革劳动用工制度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左辉云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深化包括劳动用工制度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的,要“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存在分歧而发生的争议。随着我市市场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往  相似文献   

4.
1.民办非企业职工有法可依。《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法的,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治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泽胜 《学习论坛》2007,23(3):69-71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不仅存在着立法和执法障碍,在守法方面则存在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违法或规避法律,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劳动者劳动待遇,用人单位提供给劳动者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等守法障碍。因此,应当采取建立和完善平等的劳动法律制度,强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制度,完善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者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帮助制度等法治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论劳动合同法对维护社会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盛礼  刘雪斌 《求实》2007,(12):81-83
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通过用工形式的法定化,消除劳动者之间的身份差别,实现同工同酬,推进劳动关系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这部法律通过一系列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对劳动者权益提供倾斜性保护,实现劳资关系的实体公正。该法律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长期化、稳定化,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对于推进社会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支部生活》2008,(4):40-41
《劳动合同法》第68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  相似文献   

8.
《实践》2008,(8):35-35
问:哪些人是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当事人?答: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问:劳动争议第三人参加仲裁活动有何规定?答: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者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  相似文献   

9.
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农三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农三师工会近日对师市范围内的公、交、建  相似文献   

10.
<正>问: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如何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答:2003年5月30日由劳社部发【2003】12号文件发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部分对此做了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与  相似文献   

11.
<正>农十三师柳树泉农场为了规范场区各企事业单位劳动用工管理,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近,成立了农民工用工管理监察领导小组,制订了农民工用工管理实施办法和目标责任书,用工单位建立诚信档案,制定处罚制度,农场对农民工用工管理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12.
用工不签劳动合同、收取押金、扣压证件……层出不穷的劳动侵权行为已构成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虽然众多法律对这些劳动用工市场多年的"顽症"有很多限制性规定,但劳动者遭受侵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劳动者如何通过投诉、举报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侵权行为处罚标准是怎样规定的?4月1日正式实施的<黑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有了明确规定.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省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韩春.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是调整我国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其颁布实施对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等,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实践中,用人单位规避和违反《劳动合同法》、不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良好氛围;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监督检查,保障《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4.
<正>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许多人知道首次入职后,如果未书面签约可以向用人单位索要两倍工资,但并不知道当劳动合同期满后继续在原岗位工作但未续签合同时,能否索要两倍工资?以下案例依据现行法律规定为广大劳动者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5.
方仲炳 《求实》2006,(Z4):189-190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关于劳动雇佣关系的书面协议.在《劳动法》实施十多年的过程中,全员劳动合同制度用法律形式规范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有效地保障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既稳定了职工队伍,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又便利了劳动者的合理流动,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一"、临时工"用语的起源及发展我国新中国成立后至1980年前,用工形式以"固定制"为主,国家按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把劳动者分配到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的用工数量、用工形式、用工办法均由行政手段控制。除极特殊的情况和行政调配外,职工基本上是一次分配定终身,生老病死也完全由国家和用人单位包下来,劳动者得以分配后,即捧上了那个时期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这种用工无须签订合同,俗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学生打工是否受劳动法保护这一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用工中的相关称谓的辨析,以及对相关法律规定的澄清,指出在校大学生有资格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打工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应当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并且提出进一步规范大学生自主打工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斌 《求贤》2006,(9):18-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劳动用工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配置。在新旧用工制度交替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对企业和劳动者真实情况有公信力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损害了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因此,加强劳动关系中的诚信体系建设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王淑娴 《党史博采》2009,(12):32-32
新《劳动合同法》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对双方主体既是一种保障,又是一种约束,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奠定了法律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及其处理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和企业化等特点,其结果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经常发生,并且争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探讨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化解劳动纠纷,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