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世强 《党史博览》2010,(11):54-56
上世纪20年代初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了一所著名的文科学校。当时,社会上曾流传有“五四运动有北大,大革命时期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等。这个“上大”,即指被国民党右派称为“赤色大本营”的“红色学府”——上海大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干部教育培训课堂上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有的教师对社会上流传的反腐题材的消极、庸俗“段子”不加分析,在讲课过程中,不时“引经据典”地穿插几句,引来台下阵阵哄笑声甚至掌声,还美其名曰“活跃课堂气氛”。有的学员一堂课下来别的印象不深,倒是对这类有“轰动效应”的“名言”、“警句”,记在本子上,留在脑海里,课后还时不时地“引用”、传播。  相似文献   

3.
常去饭店吃饭的人大概都有如此体验:当你催促“店小二”快上菜时,“店小二”马上会热情地回答:“就到就到”。其实,也许你要的“烧仔鸡”还拴在桌腿上跳,“清蒸鱼”还在池子里游。熟谙这一套的人心知肚明,“店小二”的“就到就到”,虽说可看作是一种服务承诺,但往往当不得真,充其量是一种“生意经”罢了。由此联想到近年一些政府部门、服务单位的承诺,颇有点“店小二”的味道。这些部门、单位就工作和服务问题作出种种承诺可说是家常便饭,红头文件上有,墙壁板报上有,报纸电视上有。细看其中内容,条款不可谓不全,规定不可谓不…  相似文献   

4.
在汉字中,“一”是笔划最少、形体最简单,因而也最容易书写的一个字。但它在汉语中的地位却颇为突出和重要。“一”在语言中不仅运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而且用法上比较丰富、复杂。如其造字、释义、构词能力和语法功能以及语用等方面,都很有特点,因此有探讨研究和认识的必要。研究汉字的构造,我国传统的文字学有“六书”之说(按:其实汉字真正的造字方法只有“四书”),从造字的角度上看,“一”是属于许慎所说的“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的指事字。指事字有两类。一是纯符号性质的,一是在象形字上外加指事符号构成的。“一”属于前…  相似文献   

5.
济溪河 《廉政瞭望》2010,(23):68-68
中国历史上有“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有“尧舜禅让”的故事,它们是许多历史美德的起点。尧舜先哲,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禅让”,它是一种境界、一种榜样,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但“孔融让梨”可信,“尧舜禅让”不可信。  相似文献   

6.
决策“自闭症”主要症状有三:一是“纸上决策”。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不习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仅以“纸上得来”作决策的基础材料,制定的政策脱离实际,窒碍难行。二是“内部决策”。  相似文献   

7.
邹东涛在8月13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仇富”思想古己有之,只要有贫富差距,必然会有“仇富”思想。现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了,产生“仇富”思想很自然,没有一点“仇富”思想才不正常呢。但对“仇富”思想要具体分析。一种是平均主义思想太严重的人,一看见别人吃、住、穿、行比自己好,就气不打一处来,生出“红眼病”来,巴不得别人火烧房子、遭车祸、生大病、倒大霉,这种见富就仇的思想是一种病态心理。另一种是当社会整体上的贫富差距确实非正常地过度拉大了,当少数人巨富,而多数人较穷,或者出于对穷人的同情,  相似文献   

8.
天有阴晴,潮有涨落,山有峰谷,事有成败,“峰谷并存”是世间万物生存、运动的客观规律。人的生命也不例外,有“顶峰”也有“低谷”。   生命的“顶峰”是指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个闪光耀眼的成功、胜利与辉煌,它对人来说是一种追求,一种企盼,一种幸福与享受,一种心碎意迷的喜悦。生命的“低谷”是指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个残酷无情的失败、挫折与失意,它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茫然,一种痛苦,一种忧伤与压力,一种人潮湮灭的苦涩。   其实,自从潘多拉盒子一打开,痛苦就伴着生命来到人间。生活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坎坷的…  相似文献   

9.
我省地厅级以上单位的“三讲”教育已告一段落,县一级的“三讲”教育正全面展开。这次“三讲”教育的成效尽管还不能估计过高,但从前一阶段的实践看,作为新时期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次创造性探索无疑是成功的。通过“三讲”教育,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上有了明显提高,政治上有了明显进步,作风上有了明显转变,纪律上有了明显增强,干群关系有了明显改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余次 《当代党员》2009,(4):34-35
“借梯上房”攻略 攻略素描:对掘金者而言,有一句不得不提的老话,叫“推陈出新”。“借梯上房”就是依托“口红经济”效应,对现有产品或产业进行包装和升级,从而打造出一种新的“廉价的非必需品”,俘获消费者芳心。  相似文献   

11.
从政的境界     
从政是有境界的。 从政的境界,首先表现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上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上,而不在于动辄“大手笔”、“超常规”上。“大手笔”同然好,但太大了,极容易忽略普通群众关心的一些小事;“超常规”鼓舞人,但一且“超”过了,留下的空白地带照样会迈着“常规”的步子走。这是因为,自然也好,  相似文献   

12.
王婉卿 《党建文汇》2002,(10):26-26
游客李芮在泰国曼谷附近的一家大型自选市场拍摄到一组发人深省的图片。在这个足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自选市场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购物,但在其院中却独用醒目的白底红字的中文标出了警示语,如:门栏上有“不能进去”,走廊上有“请勿乱丢果皮纸屑”,荷花池边有“不能在这里洗手”,“土地神”前的象、马雕塑旁有“不能坐在大象和马的背上”,就连厕所里也有“请保持清洁”的警示布告。  相似文献   

13.
论“左”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因此,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左”的存在形态、认识根源及其隐蔽形式作较深入分析,探讨防“左”的思想方法问题,对于我们提高认识,少犯错误具有重大意义。一、“左”的存在形态就“左”的存在形态看,可分为“左”、形“左”、实“左”三种。就“左”的表现层次看,有行动上的“左”、认识上的“左”和思想观念上的“左”三种。就行动而言,当客观条件尚不成熟不足以采取某种政策措施而盲动地采取时,即为“左”,反之,即为右。就认识而言…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之“天”有主宰、道德、规律、自然四种涵义,与之相对应的“人”则有天子、圣人、人道、人为四种意义。“何以”即统一,“合”是事物产生的前提,是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最佳条件,也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准则。“一”是天与人对立双方统一的状态,这个状态是一个整体,其表现在源头上、过程上和目的上,他们分别体现了人生价值的源头、应有的努力和追求的方向。“天人合一”有四种基本思想指向——天人合神、天人合德、天人合用和天人合天。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6,(11):12-13
做皇帝梦的人古已有之,但尤以如今为甚:“戏说”完了“正说”,“正说”完了又“补说”,君不见市场上有关皇帝们的书已经形成了“书系”?唐、宋、元、明、清,每一位皇帝都有了自己的“传记”,有的还不止一本。图书市场如此,影视剧自然不会落在后面,唐国强、张国立、陈道明都成了皇帝专业户,现在陈宝国又有后来居上之势,演完了汉武帝刘彻,又演朱元璋。  相似文献   

16.
热词     
“两手干部”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在落马官员中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中有的资历学历不浅、政绩业绩不菲、功劳苦劳不少,干工作有一手,工作实绩很突出;但在搞腐败上也有一手,身手不凡,贪污腐败也不差。这种“工作上有一套、腐败上也有高招”的贪腐干部被称为“两手干部”。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作为世纪交替之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已在全国诸多党政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推行开来,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也继而形成。我认为要全面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必须理顺四个关系。   一、“上”与“下”的关系。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必然存在着一些干部在竞争中或“上”或“下”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旧思想、旧体制,特别是“官”念意识的影响,使我们好多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认识“上”与“下”,不能正确对待“上”与“下”。“上”总觉得“光宗耀祖,脸上有光”,“下…  相似文献   

18.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19.
李立新 《新湘评论》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在表述上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把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沿用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有”字去掉,变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字之易,意义深远。这一表述上的变化,绝不仅仅是文字上更精炼、更简洁的问题,而是蕴含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全部历史,蕴含着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以及“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新概括,是对我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