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战略思想是贯穿在"和谐世界"外交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是一种崭新的战略思维模式,是对全球化提出的新战略要求的回应.是对当代国际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完善.和谐战略思想以实现和谐世界为目标,以尊重多样性、对话、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手段,体现出多层次性和综合性.它是对以对抗为基础的传统战略思维的一种突破,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2.
陈松川  姜涛 《理论导刊》2008,78(3):102-105
和谐战略思想是贯穿在我国"和谐世界"外交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是一种崭新的战略思维模式,是对全球化提出的新战略要求的回应,是对当代国际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完善.和谐战略思想以实现和谐世界为目标,以尊重多样性、对话、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手段,体现出多层次性和综合性.它是对以对抗为基础的传统战略思维的一种突破,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3.
"和谐世界"的新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对当前国际形势、全球问题的基本判断,从中国国内经济、政治的发展出发,对中国外交政策目标和国际战略原则的新概括.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既是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谐世界不会自动实现,要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4.
和谐世界是超越传统意义上"极"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当前国际力量格局的不平衡、国际经济秩序中"南北差距"、世界的"贫富分化"、不同文化间的误解,误读以及国际安全形势趋于复杂,使世界的和平、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对当前国际秩序中的不合理因素的调整,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构建和谐世界,是化挑战为发展机遇的重要途径.中国政府关于和谐世界的科学构想是对人类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中国新的世界发展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西周 《理论导刊》2006,2(4):12-15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判断;是中国提出的新的世界发展观;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学习和坚持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努力构建和谐中国,并为构建和谐世界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参与维持和平行动,践行了中国向全世界宣告的构建持久和平、稳定安宁的和谐世界的庄严承诺.中国参与维持和平行动有助于推动国际维和机制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中国周边乃至世界许多地区冲突的解决,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和平与稳定的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和谐世界新理念在提出后不到两年时间内,在世人面前充分展现了在这一理念魅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表现为: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了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张学中 《学理论》2011,(10):26-28
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因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和谐世界,中国人民努力建设和谐世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9.
张芳 《学理论》2010,(15):20-21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国际形势和我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的变化,对我国新时期外交思想进行了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正式提出了和谐世界新思想。在分析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内涵和基本特征基础上,探索构建和谐世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很少关注超自然的世界,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础是伦理观而不是宗教思想;人只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天地万物处于一个和谐统一的世界之中;中国人直面人际关系这一本质问题,在文化形成中产生了大量有关伦理和政治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超自然的世界、自然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之间没有真正的区别.它们都限定在一个无所不包、和谐有序的统一体中.中国人关于统一、和谐的世界观以及克制自身、宽容平和、追求中庸之道的处世态度,对于二战后世界新秩序的重建显得弥足珍贵,值得西方人记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