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敏 《人民政坛》2014,(2):32-32
<正>诗,离心灵最近。千百年来,她循着中华文明的脉络,流淌于国人贲张的文化血脉中。"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经》问世以来,中国古代士大夫青睐于以诗言志,以诗抒情,以至诗歌创作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标志。直到黄遵宪一句"我手写我口"才拉开了近代诗歌革命的序幕,诗歌终于步下神坛,走近普通民众。散文,亦是一种优美的文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诗词大会》落幕,"飞花令"也在网上成了热搜词。人们在感叹选手涉猎之广的同时,也不由发问,"飞花令"究竟是什么?飞花令是什么"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不过,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追根溯源,"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  相似文献   

3.
《诗品》上品曹植条昭示出了钟嵘丰富的诗学理论。钟氏认为曹植诗"源于《国风》"、"情兼怨雅"而"骨气奇高",正是其所推崇的充满"性情"而兼具"风力"之说;钟氏评价曹植诗如"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符合其自然"直寻"的诗学追求;钟氏认为曹诗如"女工之有黼黻"而颇具"滋味",符合其诗学理论的"诗之至"理想。  相似文献   

4.
"六一"儿童节晚,从前一天的《人民政协报》上,读到省政协主席张连珍的诗《天下父母心》,受到深深震撼。《天下父母心》,语言质朴但情感浓烈,表达平淡但意境深刻。深藏在作者心底的那颗慈母之心、怜爱之情,隽永如湖泊,浓烈胜大海。我立刻把  相似文献   

5.
<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纵一苇之所如》出版后,细心的朋友问我:"您在自序末尾签署‘寒江雪屋’,有何寓意?"我笑而答曰:"请您少安毋躁。待到《独钓寒江雪》出版后,您自然会涣然冰释的。"现在,《独钓寒江雪》已经杀青,即将付梓。读者届时只要一瞥题记诗,想必定会豁然开朗、悠然心会。  相似文献   

6.
<正>在焦裕禄逝世五十周年时,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焦裕禄之歌》,令我感动。在中国诗歌因脱离人民大众心声而受到群众冷落的今天,他们能出版诗集,是有胆识的。这本诗集原名叫《党魂——焦裕禄之歌》,2001年,为纪念中共建党八十周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这次重新出版,把1966年写的焦裕禄三部曲全部编入,以作对当年的纪念。在原书的自序中,记下了我写这部诗的过程。1963年冬与焦裕禄相识,1964年5月14日焦裕  相似文献   

7.
《春秋》2017,(6)
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一部古代典籍。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指明,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为学习《诗经》者之一益。上世纪20年代我国卓越的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秋辉研究《诗经》,十分重视识草木鸟兽之名,他认为借助诗人所托兴之草木鸟兽,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诗之命意。他曾说:"学《诗》者,必先于鸟兽草  相似文献   

8.
<正>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李绍珊、李虹玉合著的《桃花六记》,作者第一时间送给我赏阅。此书之奇妙。令我赞叹,书中倾情描写了桃花的渊源和神韵,读后总想写上几句话.可用“桃花一片诗如海。一枝一叶总关情”来概括其美妙。  相似文献   

10.
《诗经·齐风·著》篇之题旨历来众说纷纭,如"刺时不亲迎"说,"刺鲁桓公"说,"新婿亲迎"说,"新娘想象"说等。然从《著》诗基调出发,对全文文义进行梳理,根据史实背景对当时亲迎礼进行考索,同时结合《诗经》中其他篇目,细究"充耳"这一配饰的特点,发现《著》诗并非为刺不亲迎之诗。而从《著》诗诗歌特点出发,分析其艺术手法、句法及虚词运用情况,《著》诗为待嫁新娘等待新郎亲迎时想象所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的"内传"文本《诗术》晦涩难解,诗之术的本质亦不易领悟。文中所提诗人及其诗作,或可作为突破口,以解求学之困。兹以第17章为例,亚里士多德概述《奥德赛》的主体内容,略异于荷马笔下的《奥德赛》。奥德修斯离家的漂泊,是家中危机的根源,而他漂泊的缘由又与一位女仙有关。亚里士多德利用荷马笔下的故事,隐喻性地说明"诗"与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从而突显出奥德修斯的独特心志:奥德修斯拒斥女仙的挽留,执著于回家之恋,是个人对哲学的拒绝和对政治生活的回归;这一过程最终得以实现,得益于智慧女神的伪装术,亚里士多德借此指明此伪装之术正是"诗术"的内核。  相似文献   

12.
近人李审言辑《韩诗证选》,已发明了韩愈诗作与《文选》的关系;经微观比勘可知韩愈赋作等更是深得《文选》收录之"骚"体文的精髓:"《骚》意"和"《骚》体"。韩愈诗赋,化用《选》诗,学习《文选》古文辞藻、文法,扬弃其陈腐的思想言论,互补以现实生活中的活语言和新意,体物写意、抒情言志,唱响诗文之最强音,达到了"复古"(继承)与"惟陈言之务去"(革新)的天然统一。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诗的话     
李乔 《北京观察》2015,(12):64-66
<正>文学评论,古来有诗话一体,或评点诗词、诗人,或记叙与诗词有关的故实。本文虽也谈诗词,也记叙与诗词有关的历史掌故,但并非传统正宗诗话,只宜叫作"关于诗的话"。曾老《京沪竹枝词》寒斋存有若干种竹枝词,我最珍视者,是曾老彦修先生所著的《京沪竹枝词》。此书为曾老赐赠我之签名本,备感珍贵。竹枝词,唐人刘禹锡依屈原《九歌》所创,通俗清新,韵味悠长,多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非儒家学派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非儒家的诸子各派都有各自不同的《诗》学思想和用《诗》态度。墨家将《诗》仅作为文献与史料,表现出理性的《诗》学观念;道家的《诗》学思想较复杂,他们追忆周代传统文化中的《诗》,而对旧法世传之史、邹鲁儒士和百家诸子的用《诗》则给以批判;法家对《诗》秉持直接反对和否定的态度;纵横家则表现出了明显地将《诗》作为格言警句来达到说服人主的功利心理。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诗经》学史上从未有过的《诗》学思想的分化状态,这也正是汉代学者在统一《诗》本、建立新的《诗》学体系上显得步履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5,(10)
<正>一首由一个8岁小女孩在作业本上写的《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一夜爆红,引来一场网友调侃的盛宴。有人说,父母们应该关心孩子爱与痛,和孩子同呼吸共命运。也有人说,孩子要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的辛劳与汗水。女教师留下"十字箴言"想去看世界,火了;小女孩一篇《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讽刺"老妈,也爆红了。近日,一首由8岁小女孩写在作业本上的诗《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在网上走红。她在诗中描述了自己"有了曲线"当了妈妈后如何对待自己女儿,用以表达对母亲的不满。"我要带她走遍全球"、"我一定不  相似文献   

16.
晏生宏  李小均 《求索》2012,(12):148-149,211
《锦瑟》是李商隐最难解读的诗,吸引了从古至今众多名家,却无终答。因此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赞成其中一种解读或提出一种新的观点,而是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锦瑟》一诗的诗题、典故和主题的复义性解读,把阐释的重点放在如此多复义的朦胧意境产生的根源,并由此发现《锦瑟》复义之美趣。  相似文献   

17.
诗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文学艺术。"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南朝梁钟嵘《诗品》)是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诗,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吟咏情性,是诗歌主要的题材。古语说得好:"诗言志,歌咏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相似文献   

18.
只爱一点点     
<正>李敖写过一首诗《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针对这首诗,李敖自己解释说:"我相信,爱情本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应该只占一个比例而已,它不是全部,也不该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扯到它。  相似文献   

19.
《丁芒张志侠自由曲集》的两位作者,南京丁芒是著名的老诗人,诗理论家,来过贵州,我与他曾有一面之雅;毕节张志侠见过两次,曾受友人之嘱为他的散文集写过序,此书就是承他寄赠的。"自由曲"是丁先生提倡的一种诗体。简  相似文献   

20.
正《乡愁》是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写下《乡愁》时,余光中只有21岁。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其实只用了20分钟,不过却是蓄积了20年的感情。余光中表示,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