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大潮的涌动引来文化审美新潮的迭起。青年是其中推波助澜的弄潮儿。层出不穷的娱乐形式使人眼光缭乱,花样翻新的价值观念让人无所适从,而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又叫人迷惘难明。有人欢呼喝彩,有人痛心疾首、有人困惑不解,有人随波逐流。如何看待这股审美新潮,它有什么特点,它的产生有什么内在和外在的根源,它对于青年有什么促进和影响,都值得我们进行某种理性的透视和思考。文化消费审美新潮的产生和汹涌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高速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审美比传统审美活动更加普遍化,网络审美成为其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审美注意力、审美感知、审美情趣、审美体验和审美行为有其独有的特征。同时,本文还从精神分析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的网络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3.
青年发展既是当代青年研究的时代主题,也是当代青年研究的核心课题.当代青年发展指向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三重维度的协调发展.构建由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构成的青年发展机制体系,为当代青年发展提供动力、引领方向、优化秩序、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年审美体验有明显缺陷,教育工作者应更多运用和发挥艺术审美对于青年的全面发展具有的特殊价值,在切实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摆脱娱乐文化的低俗情调、提升网络的审美文化价值诸方面做细致的工作,以提高青年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5.
通过美学理论和审美活动来培养青年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利用美学理论和审美实践来培养和提高青年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陶冶情操并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学校可通过教学、课外活动、优美的环境、教师的示范等综合作用对青年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中国青年出现了一些之前少有的宗教心理现象,如皈依、祈祷、信仰治疗和入迷等。这些宗教心理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源于当代中国青年特有的一些宗教心理,诸如青年群体的需要心理、认知心理、兴趣心理、群体心理和逃避心理。  相似文献   

7.
青年代表着两岸关系的未来,探究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对于促进对台青年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受独特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岛内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台湾青年形成了其复杂而又矛盾的政治心理:政治效能感低,不愿参与政治,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关心公共事务;台湾认同又是其主流意识,此外也渴望政治昌明,淡漠政府权威。两岸尚未统一的状态对台湾青年的身份认同有着重大影响,但岛内现实政治状况是台湾青年政治心理形成的根本因素。两岸同文同种,应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加强两岸青年交流,培植台湾青年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携起手来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审美素质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观因素,是人审美意识系统综合水平的表现,当代青年的审美素质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产物.青年审美素质的正确把握,对于青年文化水平、道德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均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婚姻生活是令人向往的,但现实却常常使相当一部分青年的婚姻理想跌落。五十年以前,钱钟书曾形象地把婚姻比喻作“围城”,展示了当时人们对婚姻两难选择的矛盾心理状态。今天有关“围城”的困惑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解除,相反有关“围城”的讨论此起彼伏。上海青年婚恋调查中就发现:对“围城”现象表示认同和强烈认同者高达40.31%,其中42.43%的人为已婚者;相当一部分青年(占认同者总数57.57%)还未“进城”就已对“城内的生活”产生怀疑与失望。在对“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这一观点所作的判断中,有近20%的人明确表示赞成,25.56%的人不表示异议,相比之下,持坚决否定态度的人仅占11.65%。“围城”理论直接导向青年的婚姻实践,于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怪”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问题逐渐凸显,并且愈演愈烈。青年就业者错误的就业观被认为是双重矛盾并存的产生原因而备受责难。他们的就业意愿呈现出集中化、短工化、自主化、自愿性失业四大趋势,导致体制内外不同行业的供求失衡。迷茫与从众、妥协与无奈、高职业期望和多元化的择业需求四大就业心理特征是导致就业意愿集中、双重困境加深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就业心理并不单纯是个人的主观选择,更是当今社会形势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周杰伦,一个中国青年耳熟能详的名字,其歌、其唱词流行数十载。本文通过分析周杰伦唱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讨论流行歌词作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学表达所反映出的当代青年对语言的接受心理与审美取向,进而探讨青年受众积极的语言审美倾向,如追求语言的多样表达、追求语言的表层文化价值、追求思维的解放等等,却也看到了过度的语言陌生化给语言交际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析当代青年价值观念变化对其政治倾向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政治倾向是政治价值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形成以价值观为基础;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其政治倾向的形成。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关键是要客观看待这些影响,树立新的观念,正确认识青年。  相似文献   

13.
港澳台青年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港澳台青年的现状及特点分析,指出了目前港澳台青年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促进港澳台青年统战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年本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不少同行已对青年的整体本质——而非青年某一方面的本质进行了抽象思维,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青年本质的规定。迄今为止,具有代表性的青年本质规定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青年是智力机能高度发展,参与意向强烈而社会化正趋于完成的具有统计意义的群体”(参见《青年研究》1987年第5期)。  相似文献   

15.
亚文化群是通过商品使用而形成的社会分层,他们在消费行为中的特点是对风格的大胆运用.这种风格有一系列表征物,并且具有同源性,从而体现出亚文化群的消费特征和审美趣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众日常趣味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总体表现为重感觉轻理性的审美趣味。它一方面制约着大众文化的风格和内容,另一方面被大众文化所塑造,削弱了人的理性思维能力,使趣味流于形式,排斥内容。通过审视和解读这一现象,更加突显了倡导人文理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青年的审美情趣和理念呈现出个性化和开放化、感性化和行为化、流行化和与世俗化的趋向。当代青年的艺术审美体验出现的缺陷,应在切实加强学校以艺术教育工作、引导青年摆脱娱乐文化的低俗情调、提升网络的审美文化价值诸方面做细致的工作,以提高青年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对青年审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众文化迅速崛起.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我们不能照抄照搬.我国大众文化有其进步性和存在的合理性,但其对精神领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大众文化使青年审美走向平面化、多样化和世俗化,必须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审美加以调适和引导,使之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年与艺术审美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作为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创造性反映的产物,能唤起青年对审美理想的追求,激发青年的创造力,使青年获得艺术的关感和深刻的启迪,为此,要重视青年的审美教育,鼓励他们进行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青年作为民族未来和国家希望的象征,自然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面对历史机遇和时代的挑战,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大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关注当代青年的发展,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