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治国理政的一种理念,体现了当代中国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充满了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2.
韩慧 《青年论坛》2010,(4):10-14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能够为实现和谐社会设计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当前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与和谐社会构建不相协调的因素。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可进一步健全我国的法治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国理想、治国目标,又是一种治国方略和治国机制,同时也是社会治理的结果,它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的和谐,既包含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既强调自由民主,又体现法制规范,它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它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既包含…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企业与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是统一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关系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它既是一种治国的理想、治国的理念,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治国的机制。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党  相似文献   

5.
赵炳建  张沙沙 《前沿》2011,(20):55-58
和谐社会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治国理想和治国方略,充分体现出其执政的价值取向。自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学者们即进行了热切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然而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对其历史地位作出中肯评判。本文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世界发展等五个角度对其历史地位作出了全方位的评判。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作为治国而言,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治国理念和战略;作为执政平天下而言,是一种执政价值,是一种韬略。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维护边疆稳定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刚 《思想战线》2008,34(3):117-118
一、社会稳定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的关键历史阶段,党中央提出的全新治国方略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是执政者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对外开放、体制转轨的条件下,在人民群众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中的礼法合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礼法合治思想和治理模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古代中国,各种治世主张相互碰撞、相互借鉴,逐步形成了礼法合治的治国思想。它是一种治国理念,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的一种治国方式,对于保持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背景下,礼法合治这一古代的治国理政思想对当下有重要启示,可以为建设文明中国和法治中国提供文化涵养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根本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力夯实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科学制定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国际战略,共同构建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运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根本方法,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形成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刘玉瑛 《人民论坛》2012,(33):60-61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种新的提法、一种新的表述,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成熟与完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列并举,宣示要"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不仅是一种新的提法、一种新的表述,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成熟与完善。这种成熟、完善的治国理念,必将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和谐幸福,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2.
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安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十六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治国方略和治国目标,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梦寐以求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就特别崇尚“和谐”,追求“和谐”,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当今人们心目中的“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都是“和谐”理念的体现。“和谐社会”是由“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等众多的“和谐细胞”组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和谐细胞”入…  相似文献   

14.
《八桂侨刊》2005,(2):1-1
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的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55年之后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15.
蓝天  王均  廖剑 《传承》2007,(5):54-55
廉政建设是立党之基、治国之本,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正确理解和认识廉政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科学有效地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与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国理政,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解决社会纠纷、实现国家稳定方面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中国信访制度的基础理论丰富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念;中国信访制度的特殊功能补益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缺失;中国信访制度的基本特色彰显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思想.这一制度对于我们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亮点之一。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治国方略和认识上的深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新贡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深入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一、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  相似文献   

18.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治国理想、方略变成治国的机制和结果,需要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需要与时俱进地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与行政能力。从当前工作的重点或抓手来看,需要依托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用更大的力量和更多的精力来协调经济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治国方略的科学成分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传统治国方略中的科学成分是经受住历史实践检验的治理国家与社会的真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重要的历史作用;中华传统治国方略的六种科学成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必须对中华传统治国方略中的科学成分进行提取、升华、创新与越超,将我国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研究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既要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体制机制这一"硬约束"上下功夫,同时也要在政治文化这一"软约束"上下功夫。为此,必须在深入剖析中国特色廉政文化的内涵与特性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廉政文化的机制构建和载体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