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艳 《党史博采》2009,(5):11-11,14
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在中国革命的许多条战线上积极探索,努力奋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北京大学等北京高校课堂上,首先开设了<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马克思主义课程,引领青年了解、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考和探索中国的革命问题.他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培养出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2.
叶剑英的一生主要是从事军事工作和党政领导工作,素以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为人们所熟悉,然而,他在教育上也颇有建树,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宝贵的教育思想。1949年至1952年,他担任广东省党、政、军重要职务时,根据自身早年的办学经验,提出了独特的办学思想,是一位极重视教育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3.
他是我党历史上功不可没的伟大革命家、理论家,更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人。在一位警卫员眼里,他简直就是一位象祖辈一样的长者。如果你读了下面这篇摘自《党史博览》的文章,你一定会觉得伟人其实离你并不远。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历史知识渊博的政治家.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极深的史学造诣,令许多同他有过接触的中外人士惊叹不已.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中,博览群书,尤其酷爱阅读历史书籍,中外史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小说,从世界通史到名人传记,几乎是无所不读.他不但注意从历史和古籍中吸取鉴借和营养,而且重视将这些丰富的历史遗产运用到现实当中去.翻开《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在这130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100年前,一个婴儿在武昌诞生。后来,他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项英早年在湖北》)43年后,一位将军在皖南遇难。他没有倒在弹雨如注的战场上,却是倒在贴身警卫的枪口下。(《野人谷的枪声——项英遇难实录》)他是一位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人民军队史上有影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经历复杂、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6.
革命烈士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家,还曾是一位有建树的文学青年。 方志敏踏上文学创作道路,与上海《民国日报》有关。1920年,方志敏在南昌工业学校上学,订阅了当时的进步报纸《民国日报》。有一天,副刊上有一篇白话小说《捉贼》,描写的是学生们吊打小偷的情景。他看过后认为,比小偷坏的触目皆是,军阀、政客、资本家、地主都是操戈挥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生活了10个春秋。在延安的岁月里,他住的是延安的土窑洞,吃的是延安的小米饭,穿的是延安的粗布衣,在延安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一位老革命家的情怀,反映了他与延安人民的鱼水亲情。这些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革命和建设征途上奋进。  相似文献   

8.
晓叶 《世纪风采》2011,(7):14-18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第一部中译本的翻译者,他既是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革命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造诣颇深的语言学家、教育家,他的一生可谓多彩绚丽。走在时代前列的革命性一面陈望道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老战士。他1915年赴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9.
谭震林     
谭震林,一位由小职员成长起来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81年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脚印。他,1902年4月2日,出生在攸县城关镇一个贫苦职员家庭。9岁入学读了两年私塾,便进印刷厂当了学徒工。但他好学,自己精读了《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历史书籍。他曾这样说过:“中国的历史,我怎么了解的呢?我是从书纸店里了解的。因  相似文献   

10.
1920年7月.李大钊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便开始在北京大学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等课程。同时.他系统引入西方近代历史哲学.开创了我国现代新史学理论发展的先河。此后,李大钊又在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校讲授《史学与哲学》、《史学概论》,并著有《史学要论》一书,进一步丰富了史学理论研究的内容。在史学理论研究、教学的实践中.李大钊形成了独特的新史学观。今天重温这一史观.对中共历史的研究者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淦生 《唯实》2006,(1):64-64
大学里学文学理论接触到《艺概》这部煌煌巨著时,才知道刘熙载这个名字。当时只道他是一位“躲进小楼成一统”、穷年猛钻“故纸堆”的穷酸学究,后来才知道这位大学者既不“穷酸”更无“学究气”,其正式身份竟是一驰骋政坛多年的“官人”,只不过他在学术上的辉煌几乎完全遮掩了他的政声。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即便在今天来看仍不乏“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共党史学是一门研究并阐述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历史科学.在这门年轻的学科发展史上,毛泽东对中共党史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曾多次向全党发出学习研究中共党史的号召,促使全党形成了学习研究党史的良好风气;并身体力行,通过其自身的光辉实践,在中共党史研究理论上作了重要开拓.他于1942年3月在中共中央学习组上所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以下简称《研究》)的重要讲话,是第一篇党史学重要专论.它的《学习和时局》、《改造我们的学习》、《〈共产党人〉发刊词》、《整顿党的作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许多著作,也都包含着丰富的党史学思想.这些论著在党史研究的本体论、方法论、主体论等方面都作了有益探索.毛泽东党史学思想在党史学的学科建设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在党史学史上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值得党史工作者高度重视与认真学习研究.一、毛泽东党史学本体论在党史学本体论方面,毛泽东着重就党史研究的意义、对象、内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是一位在文学、史学、金石学、目录学、经学等多个领域里都卓有建树的宋代著名学者。就文学而言,欧阳修的诗词创作特别是散文写作佳作迭出,是世所公认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就史学而言,他不仅是《新唐书》的主撰者之一,而且独立完成了  相似文献   

14.
《王稼祥传》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于1996年12月出版。一部50万字的人物传记,笔透纸背,将老一代革命家王稼祥光辉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王稼祥是20世纪中国革命史上一位从经历、地位到思想都很有影响的人物。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革命是他生活的主旋律。68年间,他从厚岸走向社会,鸠江求学,赤都求真,戎马苏  相似文献   

15.
《部长还乡》是广大观众比较熟悉的一部电视剧。主人公喻杰是一位北伐战争时期就参加革命的老革命家。1970年,他以68岁高龄从共和国商业部副部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回到了他的故乡湖南省平江县嘉义乡丽江村。尔后,他又领着老区人民与贫穷、陋习、社会上的阴霾、党内的蠹虫开始了新的征战,奋斗了整整20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中国财贸报》、《湖南日报》……大块大块的文章,记述了喻杰回乡后的种种业绩。喻杰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成了高级干部学习的楷模。李先念、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纷纷致函致电问好……  相似文献   

16.
《湘潮》1993,(4)
△我党历史上,有一位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岁月,也不管是春风得意还是蒙冤受屈,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头脑清醒、尊重事实、崇尚真理的革命家。他,就是黄克诚。李锐撰写的《一个一辈子讲真话的人》,从他的亲身见闻中撷取丰富的材料,表现了黄老那种诚实正直的人格。行文中也流露出作者对黄老的信赖和钦敬之情。  相似文献   

17.
张闻天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一个相当重要时期的领导人。 2 0多年来 ,随着《张闻天选集》、《张闻天文集》四卷本的出版和有关新史料的屡屡发现 ,这位革命家生前的许多卓越见解和光辉业绩 ,已经引起了海内外众多人士的注目 ,张闻天的历史也已开始成为一些学者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如果将这位老革命家一生的业绩、思想和遭遇结合整个历史背景加以考察 ,我认为这位历史人物确有值得多方面研究的典型意义 ,本文仅举出以下几点 :第一 ,张闻天是一位有代表性的中共党史人物。他虽然不是创党一代的英杰 ,但…  相似文献   

18.
王厚明 《先锋队》2013,(22):52-53
何虎生编著的《毛泽东初进中南海》一书中讲述了毛泽东同志鲜为人知的"三怕"故事。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充满革命大无畏精神的伟大革命家,而且也是无私爱民、富有情感的人。他的坚硬如钢的意志和他的善良柔和的心地一样鲜明,一样强烈。文中毛泽东的"三怕"并不是胆小懦弱,而是胸怀博大而又慈善质朴,对人民群众充满了感情,时时处处为广大人民群众考虑,是人民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6,(6)
章学诚是我国清代伟大的史学理论家,他的史学思想在其名著《文史通义》中得到体现:他倡导研究历史一定要有一种通感;评论文章要做到"临文必敬,论古必恕";在刘知几史学创作"三才"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史德"的概念;他提倡要克服古文十弊,教会史学工作者如何进行史学研究和史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何叔衡是一位秀才出身的斗士,血洒革命根据地:邓恩铭是一位水族革命家,被捕后两次组织越狱均遭失败,最后从容就义:陈潭秋不幸落入虎口,面对敌人的屠刀,誓死不签“脱党声明”。《大浪淘沙话沉浮》描绘了三位革命家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