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中并肩战斗 叶飞原名叶启亨,1914年生于菲律宾吕宋岛山区小镇,母亲是荷兰血统的菲律宾人.5岁时父亲把他和二哥从菲律宾送回故乡福建省南安县金淘区深鞍乡.叶飞读小学时正值大革命时期,在学校国民党左派老师的影响下,获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启蒙.1928年,14岁的叶飞参加了共青团.1930年开始,他在共产党福州中心市委的领导下,在闽东地区组织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在武装斗争中与阮英平相识并结成亲密战友.  相似文献   

2.
<正>1932年下半年,年仅18岁的叶飞根据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在福安、连江两县"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的工作安排,只身来到闽东,开始了其艰苦卓绝的闽东革命历程。他见证了闽东革命根据地初创、发展、繁荣的过程,领导了闽东革命斗争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使闽东革命根据地成为党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15块游击区之一,可以说,叶飞在闽东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闽东,他虽频繁遭遇生命危险、屡屡面对革命挫折、多次被推到历史的交叉口上,然而,他将磨难当作考验  相似文献   

3.
<正>开国将军叶飞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出生于菲律宾奎松省,是中国唯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新中国成立前,叶飞曾多次率部到闽北开展革命斗争,其中有明确史料记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产生深远影响的,笔者认为前后有4次。一进闽北一进闽北,会师洞宫山,打通闽北闽东游击区联系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在闽、浙、赣三省边界地区留下来坚持革命的党组织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是土地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游击战消耗并打击了进犯苏区和游击区的国民党军队,为在南方开展革命斗争准备了基本条件,在战略上为配合主力红军胜利长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南方各苏区都有一个实行战略转变的问题,即由苏区变为游击区,由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①但闽中游击区的形成与其它14块游击区的形成有显著不同的特点,本文试作探讨,以请教于党史界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6.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犀溪乡甲坑村郑家坑。1935年10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英率挺进师一部与闽东游击区领导人叶飞、范式人在寿宁郑家坑村会合,并召开联席会议。鉴于当时双方都与党的上级机关失去联系,为了能在战略上互相协调、互相策应,共同反击国民党军的"清剿",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省军区,刘英任临时省委书记  相似文献   

7.
1987年12月25—27日,《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闽东册》史料丛书第一次审订会在宁德召开。会议根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叶飞的指示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参照第二次编审会议对《赣粤边册》等三册丛书的评审意见,对《闽东游击区册》大事记、概述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订正,核实补充,并拟定了修改提纲.通过座谈讨论,与会同志进一求提高了对编好本  相似文献   

8.
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福建省军区党史办在福州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闽西游击区册”审稿会。参加会议的有参加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老同志,老首长,有全军、南京军区等党史资料征委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共22人。省军区张立清副政委主持会议,福建省征委主任伍祥洪到会讲话。这部丛书的编纂工作是中央书记处陈丕显、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和解放军总政冶部朱云谦等领导同志亲自抓的。丛书将与《红军长征》、《八路军》、《新四军》三部丛书一道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统一规划出版,向全世界公开发行。“闽西游击区册”又将作为南方八省十五决游击区册之首,率先于建军60周年前出书。  相似文献   

9.
春风吹又生 1935年5月,阮英平带领警卫班,从安德湄洋梧桐一带的深山老林辗转到周墩梧柏洋溪底村与叶飞同志会合。鉴于国民党正规军陆续撤离闽东,形势开始好转,商讨了闽东党和红军的任务,提出成立闽东临时特委及分工问题。随后,叶飞在福寿和霞鼎地区分别找到范式人和许旺同志,征得他们的同意,于五月底在寿宁含溪召开会议,成立了闽东临时特委,书记叶飞,委员阮英平、范式人、许旺等,同时  相似文献   

10.
新四军三支队改编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8、9月间,我在中共南方工委党训班学习。先是1936年冬,闽中特委受中共南方工委之命,设法同活动在闽东的叶飞红军游击队沟通关系。于是,闽中特委委员余长樾委托福州大众社进行此事,派大众社成员胡伯香携带《八一宣言》等文件赴闽东游击区。胡伯香找到闽东红军游击队部队,但以后就不见回来。事后,得悉胡伯香因被王助怀疑,轻率地被杀掉了。1937年春节之后,闽中特委遭到一次严重破坏:书记王于洁,委员王孝敏、潘涛、陈炳奎、余长樾等人被  相似文献   

11.
叶飞是福建省南安县人,1914年出生,1928年参加革命。1932年——1937年领导了艰苦卓绝的闽东游击战争。1938年2月率部北上抗日,历任新四军第六团团长、江南义勇军副指挥、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一旅旅长、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为发展巩固苏中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新四军建军70周年,也是红军坚持南方游击战争胜利70周年。福建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省份。当年南方15块游击区,福建省闽西、闽南(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5块,占了三分之一。新四军组建时,将福建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4个团,占当时皖南整编新四军部队的一半以上。只要翻开新  相似文献   

13.
曾参与新四军三支队改编事宜的老同志孙克骥不久前回忆说:一九三七年八、九月间,在中共南方工委设在香港的党训班学习的孙克骥同志,应约到九龙油麻地弥敦道一家旅馆,见到了一位年约五十多岁的老张。原来,老张就是八路军的副参谋长张云逸同志。他不久就要到福建同国民党商谈福建红军游击队改编问题。交给孙克骥的任务是送文件到闽东游击区找叶飞。老孔(即薛尚实)同志安排了回闽的一切技术问题。并给孙克骥看了一九三七年八月一  相似文献   

14.
正叶飞同志(1914-1999)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飞同志祖籍福建省南安,生于菲律宾吕宋岛奎松省。1928年5月,他在厦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代理团省委书记,闽东独立师政委、中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抗日军政委  相似文献   

15.
福鼎原属闽东革命根据地,随着闽东革命的发展而发展。一九三五年冬,闽东特委叶飞等领导同志决定开辟闽浙边区根据地。派特委常委阮英平、郑钟毓率领福鼎独立团(即闽东红五团)进入福鼎、泰顺、平阳交界地带行辟新区。刘英、粟裕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闽浙边与闽东党会合之  相似文献   

16.
浩瀚东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的摇蓝,而碧波万顷的闽东海域曾经孕育了共和国人民海军的前身。这后一句话是曾任海军司令员的叶飞上将所言。叶飞应该是人民海军最早的指挥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是闽东苏区的领导人之一。早在1934年,他领导下的"人民海  相似文献   

17.
吴殿卿 《党史博览》2005,(12):37-41
南昌初会,陈毅、叶飞相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叶飞终生保留着与陈毅等人的第一次合影1938年1月,叶飞与陈毅第一次在江西南昌相见。那时,新四军组建甫始,军部刚从湖北汉口迁抵南昌市三眼井高升巷1号(今三眼井友竹花园7号)。时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此前经与当地国民党政府谈判,已改称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一九三六年成立的闽赣省委,党史界相当部分同志至今都认为:(一)它是成立于一九三六年四月的洞宫山会议,由闽北分区委和闽东特委统一组成。同时还成立了闽赣省军区;(二)省委书记黄道,省委委员有黄道、叶飞、范式人、阮英平、黄立贵、吴先喜、曾昭铭、曾镜冰等,省军区司令员叶飞;(三)闽赣省委下辖三个特委(闽北、闽东、闽东北)、七个军分区(闽北地区的闽北、闽西北、抚东、闽东北;闽东地区的福寿、古屏宁、霞鼎)。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福建各地留下来坚持武装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相继完成了由以根据地为依托的阵地战到以游击区为依托的游击战的战略方针的转变。这是三年游击战争中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这正如陈毅同志在《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中说的那样:“这一段是个过渡时期,是个转折点。是由过去的大规  相似文献   

20.
在闽东这块红色土地上,早在1927年就建立了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燃起了革命烈火。1931年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等来到闽东,与当地党的领导人马立峰、詹如柏、阮英平、范式人等一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1934年成立了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创建了万余平方公里的闽东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