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春夏 《党史文苑》2006,3(1):25-27
"左联"时期,瞿秋白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重返文学岗位,他从革命斗争的大背景下审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并据此参与、指导各种非无产阶级文学流派的论辩,以文化构建的特殊方式延续了革命实践、宣泄了政治理念,继而进一步扩大了"左联"的统一战线,拓展了革命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2.
正殷夫(1910—1931),浙江象山人,中共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擅写新诗,是左联发起盟员中极少数同时懂得德语、英语和俄语的盟员。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窦乐安路(今多伦路)中华艺术大学内召开。左联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正式领导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滥觞,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走向产生无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大会是在秘密的状态下召开的,到会盟员50余位。  相似文献   

3.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批文化工作者集聚到上海,形成以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为主要成员的党支部,为中央文委的建立提供组织基础。当时,解决上海"革命文学论争",推动创造社、太阳社等左翼文化团体与鲁迅、茅盾等组成联合战线,是中央文委成立的重要原因。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提出加强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的要求,中央文委最终成立。时任中央文委书记潘汉年积极谋划"左联"筹备工作,充分发挥旗帜性人物鲁迅等作用。中央文委对"左联"、左翼文化运动的贡献与作用,推动了左翼文化的发展,强化了党对文化战线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1933年9月30日,一个由中共江苏省委和左联直接参与组织的国际性会议在上海秘密举行。会议的全称为“远东泛大平洋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大会”。在当时白色恐怖的上海,能够胜利举行这样的反战会议,实在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5.
“左联”时期,瞿秋白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重返文学岗位,他从革命斗争的大背景下审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并据此参与、指导各种非无产阶级文学流派的论辩,以文化构建的特殊方式延续了革命实践、宣泄了政治理念,继而进一步扩大了“左联”的统一战线,拓展了革命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6.
作为<朝日新闻>特派记者,尾崎秀实在上海结识许多中国左翼文化人士,并为"左联"活动提供帮助,在此期间他与鲁迅成为至交  相似文献   

7.
1931年2月7日,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五作家李伟森、柔石、胡也频、殷夫(白莽)、冯铿与其他18位同志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尽管当时国民党政府严密封锁,但左联五作家被害消息还是通过<文艺新闻>传了出去.对此,鲁迅先生在1933年写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也有叙述;"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70周年。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中华艺术大学(今多伦路201弄2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左联除上海总部外,还在北平、天津、广州、武汉、日本东京等地设分盟或小组,盟员由50余人增至400余人。继左联之后,文艺界又建立了社联、剧联、美联、语联、教联、记联、电影小组、音乐小组等。以左联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团体在中央文委和文总的统一领导下,集结成一支荟萃各方进步力量、生机勃勃的文化新军,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左翼革命文化运动。 一、大力传播…  相似文献   

9.
正"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上述句子是鲁迅名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结束语。《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1933年2月7~8日,是鲁迅为纪念"左联"五烈士牺牲两周年而作,其中有这么一句:"胡也频在上海也只见过一面,谈了几句天。""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四人被捕时是"左联"负责工作人  相似文献   

10.
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团体。从成立到解散中共对左联的领导从原则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常常是直接周详、无微不至的。因此,中共的政策、策略的发展变化,很快就会在左联得到反应。同样,左联的得失成败,也往往能从中共找到源头。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左联从成立、转折到解散的整个过程,同时对正确处理文学与政党、政治之间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创造社、太阳社与中国共产党了解左联史的人,一般都认为中国共产党对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起始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后期,也就是中共中央要求创造社、太阳社停止…  相似文献   

11.
姚辛 《党史文汇》2007,(3):43-47
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在两条战线上同外寇及国内反动势力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军事战线上,毛泽东、朱德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以井冈山为中心的广大苏区英勇反击国民党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文化战线上,左联旗手鲁迅率领的左翼文艺战士在国民党统治区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文化“围剿”,同样战果累累,谱写了光辉篇章。文化战线的反“围剿”斗争与苏区反“围剿”军事斗争相互关联、相互支持,两者密不可分。本刊《专题史话》专栏将连载左联史研究专家姚辛同志的《红色劲旅之歌——左联小史》一文,着重介绍文艺战线反“围剿”斗争的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年代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3.
林红 《党的文献》2017,(3):73-78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年代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4.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左联作家们结合时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引导革命斗争。左联是有政治倾向的文学组织,左联改变了中国文学前进的航向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5.
潘汉年是一位具有非凡经历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二十年代后期,他活跃在上海文坛,受中共中央委派,推动组建并领导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三十年代初期,他转入中央特科工作,成为党的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三十年代中期,他是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的秘密使者。抗日战争时期,他活跃在香港、上海等敌后地区从事秘密情报活动,是情报工作首脑人物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他在香港从事统战工作和情报工作,为推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潘汉年在香港,写下了他生命史…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夏衍传》再版。在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夏衍不仅是共产党人,而且是特殊的共产党人——他属于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共情报系统的重要成员。……周恩来调夏衍参与筹建左联后不久,夏衍也成了中共特科成员。从此夏衍有了两个身份:公开的作家身份和秘密的中共情报人员身份。""成了中共特科成员"和"秘密的中共情报人员身份",这两个大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姚辛 《党史文汇》2007,(9):41-45
左联在1933年 1933年,左联面临发展,但也遭到更严重的压迫,有不少喜报也有不少凶讯,还发生了一次思想论争。  相似文献   

18.
窦应泰 《党史博采》2003,(10):38-40
"文化大革命"中,作为"文化旗手"的江青,曾秘密从北京派出一批红卫兵前往上海,对三十年代和她共同从事电影工作的几位著名艺术家,如郑君里、赵丹、顾而已等进行抄家.江青当时想查抄的既不是金钱也不是价值连城的古董,她急于得到的竟是一封几年前自己的亲笔信件.这封信究竟写给何许人?信中隐含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本文披露的就是与这封信相关的内幕.  相似文献   

19.
正林默涵1913年1月生于福建省武平县,1928年初中毕业后,负笈求学福州、厦门,接受进步思想,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他对哲学发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辗转于报界,在上海参加"左联"。1938年到延安,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后和著名哲学家艾思奇一起编辑中共中央新创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中国文化》,在创刊号上编发了毛泽东那篇著名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新民  相似文献   

20.
中共关于解散“左朕”的决策过程余信红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社联、剧联等左翼文化团体是中共领导下的文化组织,曾经为无产阶级文化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6年2月以后,左联等文化团体陆续解散了,这是中共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