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14年9月16日23时18分,敬爱的爸爸带着对亲人对家园的无限眷念,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革命的一生父亲是一名刚毅果敢、信念坚定的军人。他坎坷一生因充满艰辛、曲折而丰沛,铸就了一个从放牛娃出身的红军小战士成长为共和国军队干部的人生传奇。父亲1915年秋冬出生在江西铅山武  相似文献   

2.
袁方 《党史纵览》2013,(12):53-53
作为一位职业军人与坚定的革命者,张爱萍既是极富理想、敢作敢当的热血男儿,又是桀骜不驯、擅长吟诗作赋的性情中人。正因为他刚烈的性格与锋芒毕露、坚持己见的个性,从青年时代开始,即被视为是“共产党里的另类”。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而他本人的座右铭则是:“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真伪羞奴颜!”  相似文献   

3.
袁方 《党史文苑》2014,(1):53-53
正张爱萍将军,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平生"四不畏"1959年8月,张爱萍等人奉命到庐山参加中央全会,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5日,轮到张爱萍发言,他只说些诸  相似文献   

4.
张爱萍是开国上将。他戎马一生,百战疆场,曾经参加创建人民海军,第一次指挥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胜利解放一江山岛,亲自指挥并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验及"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创建了我党我军建章立制的"五十六个第一"等辉煌业绩。张爱萍还有"儒将"的雅号,在军中获得了"马上诗人"的称号,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他的诗词既是他人格魅力和领导风格的鲜明写照,也是他人生革命征程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5.
2月14日,90高龄的共和国开国将军,被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称为“白袍小将”的杨成武上将不幸逝世。杨成武以忠诚、勇敢、智慧闻名三军,他与杨勇上将、杨得志上将被毛泽东风趣地称为“三杨(阳)开泰”。杨成武能征善战,功勋显赫。长征途中,他一路打先锋,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智取天险腊子口;太行山上,他击毙日军“名将之花”——独立混成第二旅中将团长阿部规秀…… 作为职业军人、革命家,杨成武的赫赫战功青史可鉴。但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他有赤子之心、有儿女情长,与平凡人一样拥有淳朴炽热的情怀。今天,在怀念杨成武上将同时,让我们从他的人生不同的角色切换中,体味这位战场骁将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6.
军人因战争而生,为和平而存。黄和平,一个普通的共和国军人,或许自从父母为他取名"和平"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他的生命会与金戈铁马结缘,与守护和平相系。带着种种猜想.笔者走进了兰州军区"雪枫团",走近了这个曾在委内瑞拉"猎人学校"历练成才、回国后学以致用并带出一大批身怀绝技的侦察尖兵的优秀共产党员——黄和平。  相似文献   

7.
正张爱萍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和奠基人。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和平时期,他历经磨难,胆识超群。他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为国防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一生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其高风亮节堪称楷模。在我国国防科技战线的领导者中,张爱萍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张爱萍晚年曾自评:"我这一生是两个30年。从1925年参加革命到1956年,主要是从事作战和军事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翻开他的人生履历表,一串闪光的称号令人瞩目:"鞍山市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复转军人"……可他却说:"给我支撑力量的还是橄榄绿这个人生底色。"退伍30年来,他以人民子弟兵特有的品格在美丽的辽河岸边创业发展、服务"三农":从一个不足5平方米的饲料店起步,十几年间发展成为占地22万平方米、总资产达5.5亿元、职工1000余人、年销售额10亿元的大型集团公司。他就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享有“虎将”称誉的我的父亲郑维山,在 85岁高龄时,经过与病魔的顽强搏斗后,走完了他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建设奋斗不息的传奇人生。虽然到今年 5月 9日,父亲已离开我们一周年了,但他那坚强的意志、果敢的品格、朴实的作风、忘我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晚辈的记忆中,时时在鼓舞着我,鞭策着我,教育着我。   父亲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他出生在富有革命传统的大别山区一个革命之家。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年仅 12岁的父亲,面对蒋介石举起的“宁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的屠刀,不但没被吓倒,而且勇敢地随…  相似文献   

10.
李又兰,原名李幼兰,浙江镇海人,张爱萍将军的夫人.她出生在一个商贾世家,父亲是一位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的实业家.受父亲的影响,李又兰兄妹五人都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李又兰在五兄妹中排行老二,18岁就参加了新四军,在抗日的战火硝烟中不断成长,练就了一手速记的技术,并与张爱萍将军结为百年之好.  相似文献   

11.
<正>从军22载,从税10余年,从部队的正营职军官到今天的税收一线管理员,30多个春夏秋冬,在人生与事业的风雨征途中,他的每一步都走得那样坚实,那样坦然。从当年英姿勃发的青年到白发爬上双鬓的中年,他刚直不阿、一身正气的军人品质从未改变,他朴实无华、脚踏实地的人生准则从未动摇。他,就是营口市地税局西市分局渔市税务所税收管理员、共产党员李庆林。文明服务,乐于助人,折射军人品质"视服务为天职,要做就要赢得群众的口碑。"李庆林在工作中始终做到文明服务,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水平服务纳税人,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促进征  相似文献   

12.
正30公斤的父亲,却有一个高大英俊的儿子。小时候,儿子非常喜欢父亲,父亲是那般滑稽可笑,也许他不过是将父亲当成一个别人没有的会动、会笑的"毛毛熊玩具"而已。然而他很快懂事了,七八岁时,再与父亲说话,父亲需仰头才能与他对视。正是那时,他理解了"侏儒"的含义,也知道有一个侏儒父亲对他意味着什么。当然他仍然喜欢父亲,尊敬父亲,可是他会尽量避开与父亲同处,无论是在街上,还是在家里。  相似文献   

13.
<正>在《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中,开国上将张爱萍之子张胜赞叹不已:“以我有限的涉猎范围,我至今尚不曾发现在党内老一辈人中是否还有第二个人,像彭雪枫这样将文人雅士的多情善感,与金戈铁马的军人气质集于一身。”彭雪枫(1907.9.9~1944.9.11),河南镇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36位军事家之一,军旅生涯波澜壮阔:保卫中央苏区,历任过红3军团第2师政委、江西军区政委、中革军委一局局长,血染沙场;长征万里跋涉,历任过军委纵队第一梯队司令员、红3军团第5师师长、  相似文献   

14.
正周恩来是张爱萍衷心敬仰、终生拥戴的良师益友和卓越领导人。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疗伤后重新步入军旅直至"文革"时期身陷囹圄后多次垂询,在漫长的岁月里,张爱萍深深感念周恩来对他的真诚信赖和特别关爱。同时,在长期密切的交往中,周恩来博大的革命情怀、高超的领导艺术及严谨的自律品质,都对张爱萍产生极大影响,乃至许多人认为张爱萍身上有周恩来之风。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部的亲密搭档1925年,张爱萍在家乡四川达县参加革  相似文献   

15.
正最喜欢的一个堂弟毛泽连字润发,1913年出生在韶山冲滴水洞旁的东茅塘,与毛泽东是未出"五服"的本家兄弟。毛家亲房"泽"字辈兄弟共10个,毛泽东排第三,毛泽连排第九,生前左邻右舍都叫他"毛九阿公"。共和国领袖的堂弟是韶山冲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又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毛泽连的父亲毛尉生,年轻时就患上肺痨,  相似文献   

16.
2003年7月12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默默前行。在前来告别的人群中有老人、青年、军人、平民……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向敬爱的张爱萍将军告别。在大厅的中央,老人安祥地躺在鲜花丛中,他走完了93年坎坷的人生道路,经历了78年漫长的革命生涯,离开了家人和战友,离  相似文献   

17.
正在张爱萍的革命生涯中,有较长一段时间是在彭德怀领导下工作。无论是在军事指挥上,还是在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上,以及在为人做人上,张爱萍都深受彭德怀的影响。张爱萍曾说过:"彭德怀教我做人,周恩来教我做事。"对彭德怀,张爱萍始终把他作为自己的严师诤友。对张爱萍,彭德怀也一直赏识有加。  相似文献   

18.
<正>从抗日到援坝,从"张北马"命名到落叶松种植,他对党的热爱朴素而坚定,几十年如一日的赤诚,尽管付出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却矢志不渝,无怨无悔。他,就是张北县离休干部——高悦。1926年8月,高悦出生在唐山市迁滦丰县(今滦县)的一个革命家庭,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父亲的带领下,他15岁就加入了儿童团,负责放哨、送信。1943年9月的一天,日本鬼子到村里扫荡,晚上就住一个大院里。那时高悦已是民兵指挥员,在摸清了  相似文献   

19.
叶青松 《党史纵览》2012,(12):33-40
作为一名军人,既当过国民党军的将军又当了解放军的军长;既与各路国民党军阀打过仗,又与解放军交过手。不仅如此,他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对过阵。从民国中将到共和国军长的董其武,似乎是为战争而生的人物。与各路军阀作战1899年11月27日,董其武出生在山西省河津县固镇村。1918年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阎锡山在太原开办的学兵团。  相似文献   

20.
储青 《江淮》2012,(7):43-44
他是一名雪域高原上的老兵,退伍后带头创立公益组织,当起了留守儿童的"爱心父亲"、孤寡老人的"爱心儿子",先后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安徽十大新闻人物"、"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从铁骨铮铮的硬汉军人,到情暖乡邻的敬老院院长和留守儿童中心主任,支撑他的,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信仰的坚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