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兵 《党史纵横》2006,(2):29-29
郑万珍,193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祖籍广东梅县。新中国成立后,他立志为祖国效力,毅然于1951年回到中国,195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西语系英文专业。郑万珍从小喜欢唱歌,中学和大学时代,他喜欢演唱英文歌曲和朗诵英文诗歌,也演唱俄罗斯和中国民歌。参加工作后来到北京后,在  相似文献   

2.
正古柏,1906年出生于江西省长宁县(今寻乌县)。1922年,古柏进入广东梅县广益中学读书,其间,开始学习马列主义著作,接受革命思想的启蒙,后来成为梅县地区学生运动的领袖。1925年12月,古柏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广州起义和平远、蕉岭等地工农武装起义。1927年冬,他奉中共东江特委指示,回到寻乌老家开展革命  相似文献   

3.
梁铮卿(1918-1951),男,广东梅县白土乡(今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9月,就读梅州中学高中部.根据党组织的决定,1939年9月转学到东山中学就读高二,任中共东山中学第一支部书记;1940年夏撤离梅县离开东中,转移到江西赣州继续求学.1941年10月考入广西大学畜牧兽医学系,1945年7月毕业留校任助教.1947年"六·二"大游行后发生七月事件,其接到党组织的通知撤离西大,到台湾从事地下工作.先后在台中农林总场、台湾省农林处畜疫血清制造所任技术员、技正等职,为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台中市委直属支部书记.1950年初,中共台湾省工委遭到严重破坏,工委主要领导人被捕.3月29日,台中市警察局又在台中市破获了所谓"匪华东局潜台组织梁铮卿等叛乱案",梁铮卿被捕.不久,他被作为重要政治犯,从台中押解到台北监狱.1951年1月24日,在台北市郊的乱葬岗刑场被秘密杀害后,葬于六张犁公墓.  相似文献   

4.
陆睿 《当代党员》2014,(11):72-74
2014年5月18日以前。陈光琴很乐意听到摩托车的引擎声。她丈夫罗昭义在綦江区郭扶镇人大工作。每天清晨,他就会骑摩托车下村,常常深夜才驾车归来。可是,5月18日以后,陈光琴却突然对摩托车响心生恐惧。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黄琪翔和共和国元帅叶剑英,是广东梅县同乡,彼此相识很早,相交很深。在人生重要的几十年间,他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们是梅县务本中学(即今梅州中学)同学,在校期间,他们的学习成绩优异,受到师友们的称赞。  相似文献   

6.
才情     
简奕 《红岩春秋》2024,(4):78-79
<正>叶剑英说“三国”叶剑英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上学期间,是学校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不仅会拉胡琴、打洋琴、弹钢琴、吹喇叭,还善讲古书。他讲起古书来幽默风趣,颇有演说技巧,很能吸引听众。东山中学门口是状元桥,有一位做小买卖的杨老伯,最爱听叶剑英讲“三国”。他常常请叶剑英到店里讲“专场”,每次都以茶水招待,并请吃花生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剑英回梅县路过状元桥,还问杨老伯和小店铺在不在,说起当年给杨老伯讲“三国”得到花生米吃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梁华银 《红岩春秋》2023,(12):48-51
<正>我是原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梁隆泰、赖贤的第三个儿子。父亲梁隆泰于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地下抗日救亡工作。曾任广东梅县松口区区委书记,1940年奉调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他先后干过门卫收发、周恩来公馆馆长、八路军办事处经济组会计科科长等工作。母亲赖贤于1939年在广东梅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父亲做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5,(6)
<正>邓汉民,湖南省南县人,1944年9月出生,1961年9月参军,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战士、营部书记、干事、副科长、广东省梅县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独立第四团政委、梅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梅县军分区政委、广东省军区副政委、海南省军区副政委、湖南省军区政委、第四十二集团军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92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7年9月,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  相似文献   

9.
叶剑英元帅与我国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医学专家钟惠澜,同是广东梅县雁洋镇人,而且年龄相仿。在他们之间几十年的交往中,叶帅对钟惠澜给予亲切的关怀。 妙言点拨释疑虑 钟惠澜祖籍广东梅县,其父亲是贫苦农民,因生活所迫,卖身去南洋打工。钟惠澜于1901年6月生于葡属东渧汶的叻利岛。幼时家贫,12岁时到香港一家客栈当童工。1917年大哥兆兰把他送回梅县老家念书。他先后在梅县广益中学、上海沪江大学及北平协和医学院就读。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并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毕业后被留在协和医院内科工作,任职从住院医师至教授。后来又先后担任北平中和医院(后改中央人民医院)院长和友谊医院院长。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以后,祖国光复,人民渴望实现和平民主,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然而,蒋介石却一方面放出和平烟幕;另一方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准备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以革命的两手对付蒋介石的反革命两手。毛泽东亲自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国共双方加上美国一方,成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就是叶剑英。1946年1月13日,叶剑英抵达北平,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利用军调处执行部这块阵地,对美蒋代表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赢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黄久恒 《党史文汇》2007,(12):41-43
父亲黄琪翔已离开我们37年了。他一生热爱祖国,追求进步,对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缅怀他的革命业绩,特撰写此文,也以此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 父亲黄琪翔,早年在家乡广东省梅县读私塾,后人其族叔黄钧选创办的梅县务本中学学习,以后至广州优级师范附中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一、深厚的渊源高度的评价 叶剑英出生在著名侨乡广东梅县。他的三位伯父是马来亚华侨,父亲叶钻祥留家守业,亦曾往返于南洋和梅县雁洋堡之间,为华侨和侨眷捎钱送物,传递信息。 1915年,叶剑英从东山中学出来,次年随水客赴马来亚怡保谋生。1917年,云南都督唐继尧派人到南洋宣慰华侨,招收华侨子弟入云南讲武堂就学。胸怀大志的叶剑英顺利通过了考试,被正式录取。 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叶剑英回到广东,追随孙中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曾先后三次回返家乡广东省梅县,就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在基层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1953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回到梅县。这次回乡,叶剑英不但听取了梅县、丙村区的工作情况汇报,还走访人民群众,深入基层进行市场调查,亲自询问松口圩镇上布店、国营粮店、油盐咸淡京什店、水果店等的货源、品种和价格。他特别留意倾听有关价格方面的情况介绍,再三强  相似文献   

13.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出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一户酿酒、做豆腐的贫苦人家。他在三堡学堂小学毕业后,升入私立东山中学,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7岁时去马来西亚投奔三伯父,经人介绍当了一名小学国文教员。两年后毅然回国弃文习武,在云南督军唐继尧办的讲武堂炮科攻读,三年后取得炮兵少尉的毕业证明,投奔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1927年7月,经李世  相似文献   

14.
沈重 《广东党史》2003,(2):36-39
提起陈光,许多老同志大概都不会感到陌生,他曾是我军一名功绩赫赫的战将。抢渡乌江天险,攻克腊子口,飞夺泸定桥,夺取直罗镇,大凡我军举行的各次重大战役,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英名。1949年11月,广东省军区成立,陈光被任命为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成为叶剑英司令员兼政委的直接部属。1950年4月25日发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军区关于大力剿灭匪特的布告》上, “副司令员陈光”的名字赫然在目①。然而,3个月后,陈光的名字便从公众的目光中消失了。陈光哪里去了?他的结局怎样?人们无从知道。  相似文献   

15.
井人 《湘潮》2005,(7):31-35
被人称为“悲剧战将”的陈光,红军长征结束后接替林彪出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抗战初期又接任林彪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而且一代就是5年。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陈光过早地从历史舞台上坠落下来,被湮没在时光的流逝当中。历史终究是不可随意抹去的。陈光于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容否定的功绩,在抗日战争中,他是一位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骁将。  相似文献   

16.
谢镇军,广东梅县人,1918年元月出生。16岁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在留日期间他参加了中央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哲学研究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谢镇军愤然放弃学业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9月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梅县中心县委劳工部长,组织"梅县民众留日同学抗敌后援会"。  相似文献   

17.
陈光是我党红军时期及抗战时期的著名将领,曾任红一军团主力师第二师师长,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两个主力旅之一的三四三旅旅长。在1938年3月林彪因枪伤赴苏联治疗后,陈光担任一一五师代师长达5年之久。然而,1950年7月23日陈光被开除党籍后,随即在广州被软禁起来。11月,他被从广州带到武汉,关押在一座二层小楼里,由警卫班看护,时间长达3年零7个月。在自己的问题无望解决的情况下,陈光的精神已有些失常,于1954年6月7日清晨莫名其妙地去世。昔日的高级将领陈光,似乎已湮没在时光的河流之中,但历史是无法抹去的。1986年,在纪念长征…  相似文献   

18.
“陆房突围”埋下伏笔 1933年11月.陈光调任红二师师长。从血战湘江到突破天险腊子口,陈光率领红二师做先锋.一路披荆斩棘,抢关夺隘。1944年5月,陈光在延安学习时.党小组在“对陈光同志的历史总结”中特别提到:“在长征中腊子口攻坚.陈光时中央红军北上,渡出险境,贡献极巨。”  相似文献   

19.
<正>元魁塔——松口抗日救国会成立旧址元魁塔——松口抗日救国会成立旧址位于梅县松口镇铜琶村。1936年下半年,在松口坚持斗争的中共地下党员陈仲平及中共老党、团员陈慰慈、林玉明、王勉等,经过酝酿,于12月12日在松口元魁塔内秘密成立了松口抗日救国会,推选李显云为会长。开始时成员10余人,后在全县蓬勃发展。为了加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在松口救国会的倡议下,1937年1月成立了梅县救国会,陈晓凡  相似文献   

20.
张策     
苏梅 《世纪桥》2009,(22):39-39
张策,1911年2月28日生,陕西省高陵人。 中学时代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入西安中山学院学习。后一度在高陵县国民党县党部,从事学生工作和农民协会的组织、宣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以教书、务农为掩护从事秘密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