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才平 《湖湘论坛》2009,22(2):123-126
在现代西方政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中,政治参与都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它在西方民主理论分析框架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西方学者们就政治参与的内涵、政治参与动因、政治参与的作用等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可谓见仁见智,对我国政治学研究颇有启示。由于西方学者带有西方制度优越主义倾向和方法论上的缺陷,导致他们对政治参与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论政治行为的内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学者的政治行为概念 ,力图对这一概念做出更明确、更完整的界定 ;进而探讨了政治行为与人类生活其他类型行为的区别 ,以此为基础 ,提出了政治行为在规范性方面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3.
面对破解"两岸政治定位"这一难题,两岸学者都做出了努力。本文探讨双方已有的共识与分歧,并重点分析两个最受关注的方案———台湾学者张亚中的"一中三宪论"与大陆学者刘国深的"球体理论"。研究发现台湾学者始终坚持"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的底线,而大陆学者则在如何面对"中华民国"问题上前进了一步。本文认为"是否敢于突破底线"与"是否存在解决难题的意愿"是两岸政治定位问题的两个瓶颈,希望两岸学者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要后退,坦诚交流,共同建构两岸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寻求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政治发展概念的分歧表现在:政治发展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是规范的还是描述的,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以及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有略微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章士钊(字行严)先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中一个略有争议的人物。几年前,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位学者曾写过一篇父亲的小传《风雨沧桑九二春———记章士钊先生》。作者在文章的起始是这样总结父亲一生的:“章士钊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他活了92岁,一生经历丰富,在思想上、政治上走过曲折复杂的道路。他鼓吹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策划过暗杀清廷要员的活动,后又转而提倡苦读救国,拒不参加革命组织。他赞成过资产阶级代议制,又宣传基尔特社会主义。他接近过袁世凯,又参加了反袁、讨袁斗争。后来投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起,西方的学者们开始在社会系统和权力系统之间的互动与平衡中探求政治秩序,建构了一种多边互动的理论范式。这一范式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结构的多元化变迁很相似。因此,“国家——非营利部门——公民个体”的分析框架便被许多学者用来分析中国政治结构的变迁和发展方向。在运用西方的理论分析中国政治结构的发展模式时,存在着结论相似而内在逻辑过程不同的研究现象。我们在关注西方政治理论研究范式对中国政治事实和政治发展的解释能力的同时,更要注意中国政治发展的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主是一种能增强国家机构回应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型民主形式,已日益成为包括政治学学科在内的热点研究课题和众多学者的学术旨趣。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民主的研究虽热,但并未形成较为广泛的共识。基于此,有必要介绍学者们对网络民主的研究成果,以了解网络民主的特征、网络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并寻找网络民主发展的对策,从而为网络民主的发展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认识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政治伦理学的研究最近一些年来已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研究成果也很丰富,有的学者着眼于中国当代政治伦理学的体系建构;有的学者从西方政治伦理思想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当代的政治伦理问题;也有学者回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资源,力图为当代中国政治伦理思想的建构提供借鉴;还有的学者专注于中西政治伦理思想的比较,力图通过比较促成中西政治伦理思想的会通。所有这些研究对于中国政治伦理理论的完善、丰富与深入以及政治伦理学学科的繁荣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笔者以为,在努力探索当下中国社会政治伦理理论体系的建构固然十分重要,而与此同时,探索政治伦理的实践途径,使政治伦理从观念层面转化为现实层面,或许是一个更为重要因而也是更为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陈君葆(1898-1982),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香港知名学者。1934年至1956年陈君葆受聘于香港大学,担任中文学院教席及冯平山图书馆馆长之职。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香港大学委派许地山、陈君葆等,秘密协助国立中央图书馆把大批珍贵藏书转移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时,香港大学图书馆的中英文藏书总数达24.13万册,其中由郑振铎分期由上海寄港的善本书就有好几万册。香港沦陷后,陈君葆为努力保  相似文献   

10.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R.汤森(Jam es R.Townsend)博士是美国中国学的一位著名学者。他主张要用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来把握和理解当代中国政治,注意当代中国政治的复杂性和紧张性,并强调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只有尽量避免研究者的主观色彩,才能把握中国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11.
徐煜 《理论月刊》2006,(5):155-157
文章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早期政治文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西方学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当时政治精英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的研究、对斯图亚特王朝宫廷文化的研究、对地方民众政治文化的研究、对地方城镇政治文化的研究等方面。而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从资源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政治资源是理解和研究现代阶层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逻辑起点,政治资源配置是形塑社会阶层关系的重要机制。政治资源流动是社会阶层关系演变的内在动力,政治资源的争夺是阶层矛盾和阶层冲突的重要原因。从政治资源配置的视角解读社会阶层关系,是社会阶层关系研究的学者应该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些学者认为,马基雅维里将政治中的道德价值剥离出来,使政治仅仅成为一种过程或工具,从而揭开了政治科学的序幕,赋予了政治学以新的内涵和外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马基雅维里只是赋予了政治本身以价值,使政治和道德一样,都具有了终极的意义,从而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的一元的道德价值体系.本文正是试图沿着政治与道德这条主线分析马基雅维里的价值观,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基雅维里.  相似文献   

14.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精彩的发展奇迹。这一现象超越了西方政党理论的解释范畴,引发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智慧的深入思考。以百年大党的奋斗之路为基本坐标,海外学者从执政理念、战略规划、治理效能、时代格局以及鲜明品格五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进行了细致解读。虽然这些解读不足以全面描绘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成就,但这种“他者视角”下的学术探讨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形成互补,对深化新时代执政党建设、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美国学者贺萧(GailB.Hershatter)的《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把娼妓问题置于上海现代化的复杂环境中进行研究,将焦点集中在有关妓女的历史记忆和知识形成的研究上,勾勒妓女肖像,并通过妓女这个媒介探索有关性、社会性别、政治权力、文化转型、民族主义、殖民主义、消费主义如何通过异常的女人身体中介获得表现。这正是贺萧著作的独特之处,是她对中国妓女研究的贡献,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中外学者对"政治参与"概念的理解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一般来说,政治参与的核心内涵涉及三个要素:谁参与、参与什么和怎样参与。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特殊语境下,政治参与的概念可以界定为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影响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公共权力部门决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万平  罗洪 《前沿》2011,(5):48-52
协商民主理论兴起于20世纪后期。到了20世纪90年代,协商民主理论已经引起国外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对协商民主理论从多个方面展开论述,这使得协商民主理论成为最有活力的新型民主理论之一。笔者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梳理,本文就是笔者梳理结果的部分呈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呼应陈孔立《两岸政治定位的瓶颈》一文的基本观点并有所讨论。笔者认为,解决两岸政治定位时机尚未成熟,但讨论时机业已成熟。在谈判解决政治难题时,要求台湾方面做出相应让步是可期的,但在讨论时期,期待台湾学者在"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的底线上作出突破却甚难。学者可以而且应该研究两岸政治定位问题,但纷纷提出各种模式,可能未必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破解两岸政治难题似也难以从定位直接切入,仍然需要循序渐进,在解决相关问题的累积中逐步创造条件,以期瓜熟蒂落,问题获得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9.
施米特的敌友政治理论所导致的威权主义倾向,使不同的学者做出了迥异的解读,有学者认为施米特是为希特勒纳粹统治提供理论支持的纳粹主义者.但是,究竟怎样看施米特的威权政治理论,不能仅仅局限于外部的考查,深层次的时代背景、民族遭遇和学术旨趣对于理解施米特的政治理论尤为重要.因此,思考施米特的政治理论就不能纠缠于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而是要将其放在对民族命运的重大关注上,更进一步说,这与施米特一贯坚持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志向保持着内在的一致.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不同学科的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但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社会学意义上的,一类是哲学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学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概念强调“公民性”,即公民社会主要由那些保护公民权利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民间组织构成,它是介于国家和企业之间的中间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