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中国公安部长周永康与美国有关方面联合签署了中美在联手打击刑事犯罪方面的合作条约。对于中美双方来说,这是两国在公共安全和打击刑事犯罪方面的最新进展,也是东西方两个大国为稳定本国与对方国家的社会秩序方面提供了合作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锐评     
《党课》2014,(24):61-61
中国外交部日前透露,中美双方已就互为对方商务、旅游和留学人员颁发长期多次签证达成共识,双方将为前往对方国家从事商务、旅游活动的另一方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10年的多次入境签证,为从事留学活动的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5年的多次入境签证。  相似文献   

3.
在朝鲜战争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北进,导致中国出兵朝鲜,与美国进行了面对面的军事较量;而在越南战争爆发、升级的进程中,美国一直将战争的界限控制在北纬十七度线以南,中国也只是以派出支援部队的形式援越抗美,中美双方始终未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这两种不同的结果,事实上同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之间对战争底线,即三八线和十七度线的把握,及其信息沟通的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考察、比较了中美在这两场战争中进行信息沟通的情况,并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立 《湘潮》2010,(5):38-39
<正>中美关系的大门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启,特别是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后,两国关系已取得重大进展,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交往和合作,这是值得庆幸的。但在这一漫长过程中,双方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有时甚至陷入重重危机。美国在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期就制造了"银河号"事件。  相似文献   

5.
弄清伊军的情况,只是美国泄露作战计划的一个原因。而美国敢于把自己暴露出来,说白了还是因为它的强大,和伊拉克比,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如果双方力量比较均衡的话,美国可能就不会采取这种措施了。冷战期间,美苏两家力量旗鼓相当。为了夺得世界霸权,二者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军事对峙。双方一面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对方知道己方的底细,另一面又通过各种手段“摸”对方的情况。即使像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剑拔弩张的状态下,双方都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对手实力和自己相当,是冷战时期美国没有暴露自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 90年代以来的中美军事关系几经曲折--往往是在两国关系改善和上升时,军事往来相对滞后;在双方关系受挫和陷入危机时,军事往来则首当其冲,呈现出"恢复--升温--受挫--降温--短暂中止--再恢复--升温--受挫--降温--短暂中止"的循环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中美关系历来被视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在美国的视野中同样也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是中美的共同重视并未换来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进入2014年以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波折不断,反映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美双方都在试图给对方重新定位,争取在通过发展双边关系共同获利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哲明  杨晓威 《党建文汇》2002,(13):37-37
看了某电视台最近一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节目,其中主要出场人员为中美两位市长,中国是沿海某市的一位市长,美国是来得蒙得的艾文市长,主题围绕中美两位市长通过电视相互对话,交谈各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展开,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人了解世界。前半段节目无大问题,后半段节目中暴露出几个问题,令人深感惊愕和感叹。主要问题出在中美两位市长互相邀请对方访问自己城市的环节上。双方经几次互相邀请,  相似文献   

9.
1971年的南亚危机是冷战时期一次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此次危机不仅改变了南亚次大陆的政治格局,而且对中、美、苏等国的对外战略及大国关系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南亚问题与中美关系正常化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南亚问题不仅成为中美双方多次会谈的重要议题,而且中美关系的缓和也通过此次危机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宫力 《党的文献》2002,(2):67-78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之后,中共中央对中美最高级会谈的结果进行了评估,把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为加快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坚持中美建交三项基本条件的坚定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美国政府指望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作出较大让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美建交谈判的最后协议是中美双方互谅互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冷战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出人意料地终结了,它给国际政治格局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也对中美关系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拟从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两国的矛盾与合作等方面来论述冷战结束对中美关系造成的影响。 一、冷战结束使中美两国关系的原有战略基础遭到破坏,新的战略基础尚未形成 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之一是结盟反苏。苏联集团的解体使美国失去了冷战对手,使中国消除了最大和最直接的威胁,中美两国同时发现,双方不再像过去那样急切地需要对方了。主导两国关系的因素不再是第三国苏联,两国关系将呈直接的互动关系。由于两国…  相似文献   

12.
销售员的着装:"客户 1"销售员西装革履公文包,能体现公司形象,在任何时候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有时候还是要看被拜访的对象,双方着装反差太大会使对方不自在,无形中拉开了双方的距离。最好的着装方案是"客户 1",只比客户穿得好"一点",既能体现对客户的尊重,又不会拉开双方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5日,中美两国国防部长正式宣布将建立中美国防部直通电话,标志着中美军事热线的设立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军事热线"是指两个国家军事首长可以不经请示本国领导人而直接进行对话,也即意味着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中美之间使得双方军  相似文献   

14.
往来与曲折——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军事交往实录(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的中美军事关系几经曲折——往往是在两国关系改善和上升时,军事往来相对滞后;在双方关系受挫和陷入危机时,军事往来则首当其冲,呈现出“恢复——升温——受挫——降温——短暂中止——再恢复——升温——受挫——降温——短暂中止”的循环现象。 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军事关系的良好发展得益于共同的战略安全利益。进入90年代后,伴随着后  相似文献   

15.
<正>微信号"侠客岛"2018年12月3日刊登梅新育的文章说,"一场晚宴,中美各表",中美元首G20会谈举世瞩目。据中方媒体报道,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在具体层面上,中美双方将探讨从扩大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是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长期以来,中美两国舆论都相当关注危机10年来中美实力消长变化。在今年特殊的时间节点,真实客观地比较中美实力变迁以及两国博弈的战略走向,显得相当重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美两国国力的对比与变化对中美国力变化,两国舆论普遍认为"此消彼长",即美国在衰落、中国在崛起。不过,对两国实力消长程度却存在着极化的两类看法。一类认为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美外交史上,美国新总统就任初期,中美两个大国的领导人都要经历一个相互熟悉、适应和斗争的"磨合期"。1981年,好莱坞演员出身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入主白宫。其不按国际政治常理"出牌"的演员本性,使刚刚建交的脆弱中美关系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双方激烈交锋,险些导致中美关系的严重倒退。  相似文献   

18.
在南奥塞梯冲突后,欧盟内部主张制裁俄罗斯的声音也日渐高涨。但在欧俄双方争先展示强硬姿态的"媒体秀"中,都给对方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相似文献   

19.
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进展一直相对缓慢,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总是运用"冷战思维"和"霸权思维"来看待中国,始终对中国的崛起怀有防范和遏制的心理.因此,未来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前景如何,主要取决于美国如何作为.如果美国能够抛开偏见思维和狭隘心态,真诚友善地与中国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那么,中美之间实际上就存在着大量的合作基础和巨大的合作潜力;反之,如果美国一味渲染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行动过少,试图将中国拉入强行减排的行列,就必然伤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前景也将由此走向黯淡.当然,这种结果对两国不利,对世界也不利.对于中国来说,可以通过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加大双方的沟通力度,增进对美增信释疑工作来减轻或消除美国的疑虑情绪,以推动双方合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中美建交是1978年7—12月间中美双方近半年会谈的结果。在建交谈判的最后阶段,邓小平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邓小平与伍德科克在12月13—15日间的多次会谈,美方同意在《中美建交公报》中增加一条反对霸权主义的条款,双方还就《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废除问题达成了一致。与此同时,邓小平果断决策暂时搁置中美双方在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上的争议,排除了公报如期发表的最后障碍,促使中美关系最终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