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种类的宗教,甚至有的国家以教立国。世界各国间谍情报机构的谍报人员往往利用宗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报活动。这些在宗教掩护下的情报活动具有隐蔽性、欺骗性、渗透性、进攻性强等特点,它涉及面广、影响深,给各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2.
浅析宗教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宗教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具有双重功能,其正负功能相互对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宗教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起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宗教对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产生过影响。本文从基督教和犹太教等方面考察了他们诞生时的宗教性历史与现实背景,探讨了他们思想发展之初的宗教有神论阶段,说明了这一影响。最后,对恩格斯晚年关于宗教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的论述进行了思考。作者认为,虽然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积龙 《思想战线》2006,32(3):71-74
在信息时代,具有一定宗教背景的媒介受众通过特定的媒介信息来维持宗教信仰;媒介控制者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来制定信息的议程和框架以达到预定目的;新闻从业人员依赖自身的宗教信念选择报道内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媒介具有宗教性。从生存环境来看,媒介具有一个宗教皮肤,就能吸引相同宗教背景受众的注意力,且受众对这一媒体具有极高的忠诚度;宗教是本体,文化是表现形式,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深层上是不同宗教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国各地在涉及宗教的法律文件中,虽然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但对宗教的定义不一致,有些甚至根本不加以定义;新兴宗教是当代社会兴起的否定既有宗教最基本教义的“新宗教”,“新兴宗教”不一定是宗教。因此,世界各国各地在对待“新兴宗教”现象时呈现出法律制度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是人类社会常见的两种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既是反映人们社会身份的重要符号,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两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族、宗教问题是一定社会诸多矛盾的结合产物;在社会急剧变迁的今天,民族、宗教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我国来说,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  相似文献   

7.
宗教“五性”,是指我国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是党和国家制定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据。 1、关于宗教的群众性。宗教群众性是由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属性决定的。宗教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信仰它。全世界信仰宗教者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我国信教群众在全国总人口中比例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已达到1亿多人。从某意义上说,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就是正确对待信仰宗教的那一 部分群众的问题。正如朱钅容基总理所说:“我国有上亿人信仰各种不同的宗教,宗教工作是关系到把上亿人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把他们…  相似文献   

8.
试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马崇林宗教问题,是世界各国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在处理宗教问题上,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建国初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府制定和贯彻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对于争取、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带领广大信教...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18,(3)
宗教问题不仅关系意识形态、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而且涉及内政、外交等各方面重大关系问题,必须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高度、政治格局的深度认识和重视宗教问题。认识和看待宗教问题,必须科学认识宗教的本质,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和我国宗教所具有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然而国外的宗教势力并不甘心就此退出中国,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也一直把民族宗教问题作为遏制或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和他们不喜欢的国家的重要手段。他们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宗教渗透以达到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