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的分配政策,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贫富差距悬殊的根源不在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是法制化水平低、利益协调机制差、打击非法行为不力等社会运行机制方面的原因.解决好"效率与公平"问题是实现我党"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解决的有效途径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并从根除寻租行为、建立税收代理制、恢复农会、支持西部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等方面入手,力求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关于效率和公平的提法,主要经历了"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加注重公平"的三大变化,可以看出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当前我们仍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处理好二者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关于公平的提法经历了从"兼顾效率与公平"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再到"更公平""、三个公平"的演变。这种演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关注的领域上,由经济领域转向更加宽广的社会领域;二是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由更加注重效率转变为更加注重公平。  相似文献   

4.
政府管公平市场管效率--公平和效率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连升 《理论前沿》2005,(22):32-33
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社会公平是经济效率提高的前提条件,"政府管公平、市场管效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错位和社会公平缺失;现代政府从肩负的使命看,只能强调"公平优先".  相似文献   

5.
发展观决定公平观与效率观。在传统的发展观下,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冲突往往导致社会的阵痛,甚至解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明显地带有"追求生产性效率"倾向。科学发展观在内涵上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人的近期需求与长远需求统一起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相容,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有利于舒缓人与人、社会、自然关系的紧张,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正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互惠型慈善事业在全球兴起的内在逻辑表现在:慈善事业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存在互惠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共同进步,有助于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将促进慈善事业的进一步成长.中国特色"慈善-经济-社会和谐"互惠型慈善事业需要强化政府自上而下动员与社会自下而上参与相结合,并从发展模式、政策平台以及社会基础三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效率作为诉讼活动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 ,源自社会自发秩序的要求 ,是国家、社会、主体人三方意志在立法、司法活动中的体现。我国现存的问题不在于效率的低下 ,而在于公平的丧失使人们逐渐失去了对司法的信赖。因此 ,我们强调在维持秩序、效率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的公平 ,并以不损害基本人权、社会安定和经济增长为限度。  相似文献   

8.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近年来又成为理论界的焦点。文章从公正、公平、平等和效率的内涵出发,分析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认为公平和效率都是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公平与效率不存在对立。公平与效率都是政府工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谈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应该是祥和、文明、公平、有序,它需要在市场经济与社会同情之间、经济波动与经济稳定之间、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实现恰当的平衡。本文从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入手,探讨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只有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同样,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才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中,由于公平与效率不具有兼容性,因而它既不能有效地促进效率的提高,又难以推进公平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自由、平等和等价交换,市场在本质上既可以促进效率的提高,也能够维护各主体间的公平。市场公平只是社会公平中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局部,社会公平涵盖市场公平。  相似文献   

11.
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公平来促进效率,以效率来实现更进一步的公平,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辩证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效率优先阶段和效率与公平并重阶段。在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上存在着将其两者规定简单化、关系对立化和解决公平问题方向错误的认识倾向。为了更好地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我们需要正确地把握两者的科学内涵、辩证统一的关系,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初次分配中,效率和公平呈正相关关系;再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短期、局部有矛盾,长期趋势一致.初次分配公平是实现分配公平的基础,再分配是一种事后的静态利益补偿机制.初次分配的机会不公、再分配调节不力因素叠加在一起加重了我国收入分配失衡.治本之策在于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解决机会不公,并辅之以再分配的有力调节;在初次分配环节处理好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再分配环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效率与公平问题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处理好这一问题,而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必须理顺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其关系决定了我们必须探索效率和公平均衡发展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问题是西方社会科学的"斯芬克斯之迷".效率和公平的对立源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理性人预设不能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人.按照唯物史观"现实的个人"之人本维度理解效率与公平,则效率在终极意义上是个人能力(创造性)的发展和发挥,公平在其终极意义上是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发挥的前提条件和保障,两者是历史地统一的,统一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应该如何处理与分配相联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党中央文件中的提法经历过几次重要变化。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在分配制度上"兼顾效率与公平"。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起,党中央放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提出"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员的共同富裕。"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收入分配结果的监管。"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特别是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鉴于我国在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复杂性,本刊特组织部分师生对二者的关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十五大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的提法则为“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十六届四中全会则先讲“激发活力”,再讲“注重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则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些提法及所强调的重点的变化,反映出中央对公平与效率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应当清醒地看到,在我国各种关系和矛盾基本协调、政局基本稳定、社会基本和谐的前提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新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不同程度地普遍得到实惠的前提下,产生贫富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逐步推进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平是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目标追求,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支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既是政治关系和谐的保障,也是经济关系和谐的基础,更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我们要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环境;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现代以来,人类经历了从单一市场场域分配-市场与政府两个场域分配-市场、政府和社会三个场域分配的阶段性演进.与此相对应的,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出现了从"效率与形式平等一致"一"效率与社会平等磨合"一"效率与公平进一步统一"的变化.三个场域的分配,是差异互补式的.但是,现实中三个分配场域的配合存在诸多难题,当代中国的当务之急在于:合理界定"要素贡献",保证市场场域分配的公正度;严格防范"漏桶实验",提高政府场域分配的公信度;积极培育"第三部门",增强社会场域分配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效率间存在一定的张力,两者的统一才能构成一个健康、稳定的社会体系。西方经济理论中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交替成为经济思想中的主流,并深刻影响着公平与效率的消长关系。基于政府与市场自身的缺陷,以政府与市场机制为路径无法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市民社会作为社会整合体系的第三种机制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应建立政府、市场和市民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种社会力量,寻求公平与效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平衡点。  相似文献   

20.
效率与公平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再分配注重公平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