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实践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有职工持股、管理层持股、管理层收购与管理层员工收购等多种形式。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完善企业股权激励机制应采取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政策、选择合适的股权激励模式、完善股权激励的市场环境、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股权激励操作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卢锐 《思想战线》2011,37(3):79-84
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了我国上市公司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建设。为了较好地规范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行为,应高度重视股权激励制度的完善。我国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股权激励制度重点是在规范"实体",还是应重在规范其"程序",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应完善高管薪酬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监督,加强立法和市场监管以及规范公司的审计制度,改善股权激励的内外部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3.
罗洪 《长江论坛》2016,(6):49-52
当前我国艰苦偏远地区乡镇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失灵",它存在"正义性和效率性"双重不足的缺陷,部分公务员的高收入遮蔽了艰苦偏远地区乡镇公务员低收入的现实。本文倡导在共建共享理念的指导下,把分配正义为主的激励理论和艰苦偏远地区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实际结合起来,探索治理艰苦偏远地区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失灵"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增加财产性收入:基础、意义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恩平  李沁生 《前进》2007,(12):23-25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很多令人注目的新论述、新观点,其中,"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更是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如何理解这一政策思路的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怎样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一以贯之,这既是在理论上必须进一步探讨的课题,也是关系到其精神能否在实践中真正发挥预期效应的问题。本文试图在这些问  相似文献   

5.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十七大报告中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成为各界议论的重要民生话题之一。中央提出这一重大举措的深意何在?究竟创造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增加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如何实现财产性收入的理性和持续增长?带着一系列百姓  相似文献   

6.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提法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响应.但应当在"十七大"语境下理解"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并在中国国情背景下讨论"创造"什么样的"条件",以及如何去"创造条件".要防止政策设计和实施促使贫富差距的加剧.  相似文献   

7.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这个新提法,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完善制度和机制让“财变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产性收入能够增加居民收入的前提及基本条件是什么,即在哪些条件下,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能够增长,在哪些条件下,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不能够增长,甚至还可能成为对居民财富掠夺的方式。只有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了,才能为广大群众财产性收入增长创造条件。否则,仅提出一个"财产性收入"概念,并把这个原则完全泛化,要想真正落实十七报告的精神是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9.
财产性收入能够增加居民收入的前提及基本条件是什么,即在哪些条件下,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能够增长,在哪些条件下,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不能够增长,甚至还可能成为对居民财富掠夺的方式。只有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了,才能为广大群众财产性收入增长创造条件。否则,仅提出一个"财产性收入"概念,并把这个原则完全泛化,要想真正落实十七报告的精神是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价值观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是党中央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变化使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迁。这些变迁主要表现为分配价值观从"按劳分配"向"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的变迁,肯定了非劳动性收入的合理性;财富价值观从"平均主义"到"致富光荣",再到"共同富裕"的变迁,体现了农民对财富的肯定和积极追求;农民择业价值观从"职业单一"向"多种职业"的转变,产生了开放、创新和竞争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就需要我们在新的形势下重新理解公有制。公有制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传统公有制向现代公有制的转型,就是要坚持以公有制为基本制度前提探寻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各种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不再是"无产者",而应该是有产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和劳动者的私人产权同时并存、相互兼容,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形式——股权激励机制,阐释了国企人力资本股权激励的特点、作用和功能,分析了股权激励的前提条件与实施进程,并提出应建立与激励机制相对应的企业人力资本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晓静  逯登宇 《前沿》2011,(7):129-132
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课题,也是绩效考核管理中最有激励效应的措施。企业股权激励方案可以说是多变化的,本研究拟以股权激励的制度面与实际上的落实面,对此进行探讨。从宏观方面了解我国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不足,看到与先进企业激励制度多样性的差距;从微观方面剖析我国股权激励制度落实的现实面,发现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不足,促使我国企业(国有、民营)与外商了解并善用股权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在党的文件中首次出现相关论述,具有标志性意义.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报告中所提到的"群众"应该主要是指在改革开放中分享发展成果相对较少的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目前,处于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交融处的失地农民大多分属这两大社会群体,因此急需采取相应的对策增加这一人群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5.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如何对公务员进行有效激励也是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议题。然而,当前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灵现象,主要表现为:不合理的薪酬制度设计导致公务员的"逆向选择",对晋升的过度追求导致公务员晋升"独木桥"之困,考核制度不科学导致公务员管理的"软约束",以控制为导向的职业生涯管理导致部分公务员"为官不为",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监督难题"。为克服公务员激励失灵现象,就要针对当前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一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薪酬激励机制,避免公务员精英流失的"逆淘汰"现象;二是设计合理的晋升激励机制,缓解公务员晋升的"独木桥"困境;三是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公务员管理的"硬约束";四是探索有效的软性激励机制,增强公务员激励的人性化色彩;五是加强监督激励的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党中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富裕国民,提升民力的重要举措,意味着政府今后在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工资、养老金等收入的同时,还将努力创造多种条件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预示着我国国民收入将进入一个新的多元化格局,普通百姓将拥有更多的财富,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相似文献   

17.
在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激励机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任伟琳 《湖湘论坛》2006,19(3):16-17
目前对现代股份制企业经营者激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薪酬设计方面,如年薪、股权及股票期权等的设计。但国有企业是与股份制企业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对股份公司经营者作用显著的那些激励机制并不一定适用于国有企业,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效果是不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国有企业设计出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经营者激励机制,以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松州》2015,(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农牧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积累更多资产,对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2000年以来,赤峰市农牧民财产性收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来自房屋、土地、资金方面的收入全面增长,但目前农牧民的财产性收入尚存在总量偏小、发展不平衡、收入渠道狭窄、土地财富效应未能充分显现等问题。一、财产性收入的发展历程所谓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  相似文献   

20.
目前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瓶颈,伴随着我国步入WTO的后过渡期,可以预见跨国公司的本土化进程必然引发我国优质知识型员工的大量流失,因此研究我国企业激励知识型员工存在的普遍问题、知识型员工本身的特点、激励机制设计过程中遵循的原则,进而在了解员工具体需求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灵活而又建设性的制订激励措施凸显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