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建华 《求索》2005,(2):69-71
西塞罗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法学家。他对罗马法发 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源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引入罗马 法,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西塞罗在自然法方 面的基本观点为,自然法是实在法的制定原则;是正义的天 平;是万民法的理论源泉;是实在法批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边沁功利主义反对自然法思想,不仅批驳古典自然法思想的两个核心要素: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权利,还批判了自然法学说自古希腊以来所坚持的法律命题:自然法高于实在法,违反自然法的实在法无效.法律实证主义萌芽于边沁的功利主义,并以分析法学的形态在方法论上继承边沁的功利主义,其实质是法律的科学化.现代社会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人类社会高科技的发展超越了人类理性测度的范围,致使法律实证主义陷于"科学理性的困境".边沁功利主义为走出困境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性论题--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3.
<正>"依法治法"之标准分别依循上述各种西方法学派的主流脉络,本文为"依法治法"构建一个整体性图式:一是通过具有更高效力的实在法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并要求其具有结构和语言表达上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形成"依法治法"的规范标准;二是通过自然法(实体自然法和程序自然法)对其  相似文献   

4.
章戎  章涤飞 《思想战线》2004,30(2):132-136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继承了西方历史上"自然法"高于一切制定法、人为法、实在法的传统,而且把"法",即由社会生产力和经济事实所呈现出来的"社会律"作为自然法则予以强化。认为法之所以演变为法律,不过是经济规律的自然发展所至,人们只有把"法"的自然本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从经济事实中发掘出来,才能正确真实地表达"法律"。为此,他们将"自然法"的内容进行了革新,从另外一方面强化了西方自古以来"自然法"的传统理念。  相似文献   

5.
对法做出了自然法、宪法和实在法(实证法、国家制定法)的划分,分别阐述了三者意志性的表现,进而分析了作为实在法的国家制定法是如何受社会客观规律和特定文化限制的问题。最后,对作为实在法的国家制定法概念给出了一个选择说的描述性定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分为自然法与实在法两种范畴,这两种范畴对国际法的渊源进行了粗略的分类。归属于自然法的一般法律原则虽然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但在国际法的实践中始终起上位指导作用,对国际法有着极为重要且独特的补充机能。需要从资源型要素、进路性要素和动因性要素三个方面全面理解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的内涵,并从法的渊源理论入手,结合较为成熟且与国际法有一定相似性的民法理论,具化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增强其应用性与发展性。  相似文献   

7.
谭正  张永辉 《人民论坛》2013,(8):218-219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法学的方法论及其哲学基础,并探讨了西方实在法形成过程及其对西方现代法治的形成作出的重要贡献,文章还对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奥斯丁法哲学进行了简述,通过分析其思想著作中包含自然法理论和功利主义倾向,指出他并非单纯的实证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殷积松 《人民论坛》2010,(6):134-135
在民法的伦理人格及抽象的伦理技术掩盖下,女性的人格权从未真正平等地得以实现,而女性财产权益弱化是关键原因。只有以性别视角重新审视当代法律,加强对女性的特殊保护,才能为其人格权的平等实现提供经济保障,最终实现人格平等在自然法与实在法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民法的伦理人格及抽象的伦理技术掩盖下,女性的人格权从未真正平等地得以实现,而女性财产权益弱化是关键原因。只有以性别视角重新审视当代法律,加强对女性的特殊保护,才能为其人格权的平等实现提供经济保障,最终实现人格平等在自然法与实在法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法的本质、法的起源与消灭、理性自然法与实在法的关系、法与法律的区分等方面对法律观进行了阐释;从国家起源、国家职能、国家本质、国家的未来命运等几个方面对国家观进行了阐释;在法与国家关系上,他们认为:法与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与国家都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法与国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人们普遍认为希腊哲学尤其是斯多噶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罗马法文本中的确存在大量关于自然法的表述,然而罗马法上的自然法与作为一种高级法的自然法思想的意涵却是大相径庭,它所表达的只是一种被习俗化的"自然理念",立足于希腊自然法哲学研究罗马法的生成演进已经误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希腊文化或者更具体地说斯多噶哲学对罗马法的影响果真如学者所描述的那样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吗?在此问题上,学者们是否存在某种严重的偏见或误解?基于此种疑问,本文拟对罗马法上的自然法思想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2.
由于网络的出现,人们正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他们与外界的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同时,人自身的生活形态和行为方式也在改变。在这种改变中出现了一种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自然法这一西方法哲学史上重要的法哲学观念作了探讨。作为一种法哲学观念,自然法观念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时期。笔者认为,早期的自然哲学家在对宇宙万物本原及宇宙秩序和规律的探讨中孕育出最早的自然法观念。赫拉克利特对“逻各斯”的发现标志着早期自然法观念的萌芽。  相似文献   

14.
郭泽峰 《新东方》2007,(6):39-41
一、自然法的演变历史何谓“自然法”,《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解释:自然法“通常指人类所共有的权利或正义体系。作为一般承认的正当行为的一组原则,它常和国家正式颁布及由一定法令施行的‘成文法’形成对照。”[1]也就是说,自然法并非是实在的具体的法律,它可以说是一种正义和权利的体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法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5.
占茂华 《求索》2008,(1):153-155
自然法是西方法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法哲学概念。自然法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期间历经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法观念与理性精神始终密不可分:理性精神是自然法的基石,是自然法观念变化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自然法观念所具有的理性精神也因此成为西方法治思想形成的内在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占茂华 《求索》2010,(10):154-156
自然法是西方法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法哲学概念。自然法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期间历经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法观念与理性精神始终密不可分:理性精神是自然法的基石,是自然法观念变化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自然法观念所具有的理性精神也因此成为西方法治思想形成的内在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从古代朴素自然法到中世纪神学自然法,再到近代古典自然法、现代新自然法,自然法思想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悠久的变迁史。而且,在历史上,自然法以其独特的思想和精神,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新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登特列夫在《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一书中,对自然法的价值、功绩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解读。跟随登特列夫探索自然法的足迹,感悟自然法的理论魅力,找寻自然法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习俗和惯用法制理念默置下的民族自然法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以神秘宗教法与朴素乡约寨规为主的民族自然法以其独特的社会属性存在并依附于少数民族法制过程当中,随着少数民族法制的规范化、理性化的趋势加强,少数民族自然法在特定的治世环境和法制理念中也不断趋于世俗化,进而使得少数民族自然法逐渐被外界所理解,并在民族区域社会治理中被采纳,无论是森严的程序规则还是朴素的实体规范,民族自然法均不断遵循着自我的内化与理性外修矫正,催生着民族自然法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陈莉 《青年探索》2020,(1):80-88
信息技术的传播为人们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添加了大量触媒,网络本身作为一种技术性中介,负责将这些信息加工合成,型塑并颠覆着人们传统的时空序列观。与以往面对面的互动不同,人们在呈现时的前台设置、自我呈现的方式等也随着媒介平台的渗透而渐趋改变。在改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用户的体验也是平台设计者的意图渗透,网络生产方为了吸引和留住用户,在提高其技术粘性的同时也设置了一系列时间陷阱。网络中人们的互动方式由点赞、打赏等新型的类似"互赠礼物"的方式勾连起来,这种礼物作为一种中介在黏合人们关系的同时也侧面揭示了人们互动方式的转变:如今的礼物更是一种虚拟符号的甜蜜互动,传递礼物的方式也更加随意,但是仍然折射出礼物在传统社会流动中的意涵。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受到生产方的型塑,人们的自由也是掺杂着各种限制的有限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 《群众》2000,(4):26-27
人类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跨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形成一种跨越不同文化和社会制度的物流、信息流、资本流、思潮和社会动能的复杂互动方式,消除了时空的阻隔和地域疆界,把世界联为一体,形成“地球村落”,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是一种革命,将会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竞争对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