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第一本访谈录《民主是个好东西》在2006年10月出版后,引发了国内知识界对民主问题的大讨论,其反响之大出乎我的意料。从我得到的反应来看,众多的知识分子参与了这场讨论,绝大多数读者明确支持我的观点,这令我感到莫大的欣慰。也有一些读者反对甚至批判我的观点,这使我对中国的现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让我对一些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从而避免在民主问题上走向极端,因而也是一桩好事。还有极少数人在反对和批判我的观点中获得了满足和乐趣,这使我对世情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从而使我变得更加宽容和警醒,倒不失为一个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2.
我的第一本访谈录《民主是个好东西》在2006年10月出版后,引发了国内知识界对民主问题的大讨论,其反响之大出乎我的意料。从我得到的反应来看,众多的知识分子参与了这场讨论,绝大多数读者明确支持我的观点,这令我感到莫大的欣慰。也有一些读者反对甚至批判我的观点,这使我对中国的现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让我对一些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从而避免在民主问题上走向极端,因而也是一桩好事。还有极少数人在反对和批判我的观点中获得了满足和乐趣,这使我对世情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从而使我变得更加宽容和警醒,倒不失为一个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正>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和引导人们过有道德的幸福生活的学说。在新时代,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道德相对主义进行文化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哲学阐明,具有现实意义。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胜良的《道德的历史维度与道德相对主义批判》一文对道德相对主义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多元的道德体系产生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是以物质利益和由物质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大创在1919──1920年间,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和《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光辉著作,在中国第一次用唯物史观论述了道德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中国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大别批判了“道德不变”、“道德复古”、“道德无用”等种种谬论,精辟地论述了道德的社会作用和发展规律。针对“道德不变论”,李大别指出,“道德者利便于一社会生存之习惯风俗也。古今之社会不同,古今之道德自异。而道德之进化发展,亦泰半由于自然淘汰,几分由于人为淘…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特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一,要加强道德理论建设。正确的道德建设实践需要有科学的道德理论作指导,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道德理论建设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要不断从理论上科学地探讨和解答现实中提出的道德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所提出的道德问题;澄清道德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批判各种腐朽、反动的道德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6.
粉碎"四人帮"后,党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是批判极左思潮。尽管这一阶段批判活动有很大局限性,但它毕竟冲击了极左思潮,在形成"发扬党的实事求是优良传统"的强烈呼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个阶段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阶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批判极左思潮的逻辑延伸与理论展开,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践成果,对党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增长,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的现象,一些传统的道德面临着不可遏制的冲击。因此,理论界就有了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文明"两个问题的争论。最典型的几种观点莫过于在道德总体评价上的"滑坡论"、发展市场经济必然要以道德的损失为代价的"代价论"、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重新构建的"重构论",以及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二者不可兼得的"二律背反论"。这些论点似乎都强调了市场经济与道德文明的对立性,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理论思维定势,若要跳出上述理论思维定势,我认为在讨论关于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  相似文献   

8.
以文学、美学领域关于主体性的讨论为引因,从1986年起,道德的本质和道德的主体性问题在伦理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目前讨论仍在进行。论者们的观点虽有分歧,但通过讨论,一些问题的研究深化了,这对伦理学理论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一、关于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本质问题是这一讨论的引发点之一。肖雪慧在《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道德的表述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上。他的道德批判具体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维度:一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批判,二是对一般道德的理论批判,三是对社会现象背后社会结构与制度的道德批判。通过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辨析和阐释,可以在历史语境下更深层次地解释马克思理论中的道德思想。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价值审视。在理论层面上,马克思以“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价值旨归;在实践层面上,马克思的道德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和现实关怀,它为人们提供了通达“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和寻求美好生活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传统道德的辩证否定,对传统道德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是我们对传统道德的基本态度和根本出发点,社会主义新道德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历史感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新潮>不仅在反对封建伦理争封建文学方面,对<新青年>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对社会问题的批判也十分尖锐.<新潮>痛斥封建家庭是"万恶之原";深刻揭露了妇女在旧家庭中的痛苦地位,积极探求了女性解放之道;无情批判了封建主义道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道德进行了新解读;尖锐批判了封建主义人生观,认真探讨了自杀问题;对社会改造问题也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探讨,在反对封建主义思想:和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个体道德决策是一种极其常见的道德现象。因为,个体只要遇到有关认识、责任、利益、需要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就会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进行比较,作出符合一定价值取向的道德决策。对于这样一个很普遍的道德现象,理论界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事实上,对个体道德决策加以分析和研究,也能深化有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认识。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认为,对个体遭德决策进行探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张:是这样。对个体道德这个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好几年,但我仍然对它的兴趣未减。因此,我十分高兴有今天这个讨论机会。我们可以先从概念入手,一般来说,个  相似文献   

13.
葛晨虹 《求贤》2013,(2):37-38
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十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道德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从目前道德热点引发的社会讨论看,公众对道德问题的基本判断和价值诉求主流是健康的,但社会中的确存在不少不讲道德的现象。如何看待社会道德现状,“道德社会病”的症结何在,又该如何治理?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网络文化中存在着一些道德问题,如:传统道德受到新的挑战;一些人沉溺其中,玩物丧志;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和网络污染问题严重。要构建网络道德秩序,必须发挥道德的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和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5.
黎里 《前线》1993,(24)
吴晗同志在《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中,写了《谈道德》和《再谈道德》两篇杂文,提出了对传统的道德不可一笔抹杀,而要批判地继承,他首先明确肯定道德的阶级性,指出过去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为封建的统治阶级服务的。“问题是封建  相似文献   

16.
1986年以来,理论界对道德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道德的涵义在语言中,“道德”一词的涵义有二:其一,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其二,指道德评价的肯定性结果,如,“某某人的行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这两种涵义显然不同,前一个涵义是道德的基本涵义,而后者则与“好”、“坏”、“高尚”、“低下”这类褒贬道德概念相同。但事实上,无论在日常语言还是  相似文献   

17.
韩国是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儒家道德的国家,在韩国儒家道德最重要的内容是"八德"中的忠孝礼.韩国儒家道德的特点是具有多种价值体系的支撑以及注重实际问题.对中国来说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可能而且必须弘扬儒家道德,在弘扬的过程中也要清除传统儒家道德中的封建毒素,坚持在批判中继承.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1996,(2)
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文化──著名历史学家苏双碧访谈录本刊记者前不久,本刊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苏双碧教授。苏教授就如何认识传统道德文化及传统道德文化的几个重要内容发表了深刻的见解。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就人性、异化、人道主义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这场讨论是从批判“四人帮”惨无人道、灭绝人性开始的。不少文章揭露和批判了“四人帮”打着批判人道主义的旗帜,大搞法西斯专政,迫害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罪行。不少文章还涉及和指责过某些干部对人民的疾苦不关心的官僚主义。这场讨论还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了人性、异化及有  相似文献   

20.
晔子 《前线》2012,(Z1):107-109
最近,关于我国社会道德状况的讨论很多。目前社会的道德状况究竟如何,是不是遭遇了"道德寒冬"?记者就如何理性地看待我国道德现状,在普通市民层面有哪些伦理道德是需要规范的,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平台等问题,专访了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