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方云 《党建文汇》2006,(3):40-40
人类历史上首个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新地平线”号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19日下午(北京时间20日凌晨)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冥王星是至今人类唯一一颗没有用空间探测器进行“专访”的行星。这个耗资7亿美元的探测器将行驶50亿千米,最早于2015年飞抵冥王星。  相似文献   

2.
尹怀勤 《党课》2006,(12):69-72
2006年8月24日,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二十六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表决。明确定义了行星的新标准,冥王星因不符合规定而遭到降级。同时,大会还首次对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做出明文界定,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2):123-125
太阳系,我们生存的地方,包括了8颗行星、至少164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那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有另外一个相同的太阳系?下面就为大家盘点太阳系六大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4.
《湘潮》2020,(4)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千米、最远点2384千米,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需114分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欧洲天文学家当地时间4月24日表示,他们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这颗行星温度同地球相似,大小也跟地球差不多,可能还有液态水。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2011,(6):64-64
据中新网报道,法国巴黎拉普拉斯学院的一组科学家日前在太阳系外部发现了适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该星球名为葛利斯581d(Gliese 581d),是太阳系外距离地球20光年的一颗行星。它是科学家首度发现并经官方承认的适合生命居住的行星。据专家称,葛利斯581d行星目前所具备的条件可以支持一些类似地球生命的生存,其上可能有淡水资源和降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后,加入航天俱乐部的国家超出了美、苏、中、日及欧洲的传统格局,涌入航天领域的商业投资,也第一次超过了来自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往冷清、罕有人至的太空,于是开始变得拥挤。而将这种拥挤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便是在地球赤道上方3.6万公里处与赤道处在一个平面上的对地静止轨道上各国卫星对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的争夺。  相似文献   

8.
尹怀勤 《党课》2013,(7):88-90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有力托举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呼啸升空并进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随着它在地球静止轨道上预设位置的最后落定,北斗,  相似文献   

9.
个体和群体     
一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对立统一而存在的,没有独立存在的个体。你看那星空,从银河系到河外星系,无穷的星系,无穷的恒星、行星,都是以个体和群体对立统一而存在的。太阳系里的每一个星球,都以一定的轨道不息地运转,没有一个孤零零存在的绝对独立的星球。地球虽然适于生物的生存发展,而且开出了最美的智慧之花,但也不能自夸说,我是独立存在的星球,我是最能够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星球。如果没有太阳和太阳系,地球也将丧失它现有的个性,它的自我表现就要吹台。  相似文献   

10.
《支部生活》2004,(12):45-45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10月19日9时2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在西昌发射升空。这次发射的C星达到国际新一代同类气象卫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赤道是垂直于地球自转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而成的大圆,也是一条特殊的纬线圈,与其他纬线相比较,具有以下十个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4):84-84
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后来,哥白尼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成功测试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这款红外传感器可探测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美国宇航局希望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部署在地球和太阳的轨道之间,大约为4倍地球到月亮之间的距离上,可发现4500万公里外可能撞击地  相似文献   

14.
“世界末日”这个词近来似乎很时髦。天文学家预言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今年3月,美国航空航天局举办了“行星防御大会”;电影导演们则争拍“末日电影”。与此相对,现实社会中确实有不少人在为应对“世界末日”做准备.他们将动植物的“种子”或藏于北极或藏于城市,并把相关设施比喻为《圣经》故事中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夏时节,华北、西北旱魃肆虐,水资源短缺再度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热门的话题。我们都知道,地球是水资源极为丰富的行星,被称为“水的行星”,但实际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河湖淡水及地下水不及地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一,这意味着全球可利用水资源的匮乏,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如何根据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办法,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本文拟作以下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6.
王若山 《唯实》2004,(9):191
职颖法第一个预测出太阳系第十颗行星的存在,并且准确地计算出它的轨道半径,现在成了大报小报非常热闹的新闻.为了颂扬他的杰出成就,有的报纸称其为“农民天文学家“,有的报纸干脆就说“农民推断出太阳系第十大行星“.……  相似文献   

17.
距离     
距离是时空概念。世界上万物之间都存在一种距离关系,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渗透到万事万物之间,确定着事与事、物与物、人与人或人与事、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但其基本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旦人为地要改变其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会引发矛盾冲突甚至导致严重后果。自然界中时空关系是不可违背的。比如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此时的河流已绝非彼时的河流;再如宇宙中恒星与行星的关系,行星始终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如果行星严重偏离轨道(即大幅度改变与恒星的距离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科学家倾向于认为,地球上的水来源于地球自身演化过程中的岩浆水等,天文学家更倾向于是彗星等撞击地球带来的水。目前两种观点谁都没有说服谁。行星科学家、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表示:"可能两方面的来源都有,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谁是主要来源,还很难下结论,需要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声音     
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任务总指挥常万全宣布:根据北京飞控中心报告,神舟九号飞船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九号发射圆满成功12012年的浩淼星空,再次迎来了地球客。  相似文献   

20.
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百万年里,能将物件抛掷到大气层外的地球轨道上去,还是最近这几十年内的事。1957年,当时的“老大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让同在这个星球的几十亿人翘首相望、惊叹不已。其实,中国人对飞出地球、遨游宇宙的热情,早在几千年前便已激发起来了。“嫦娥奔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