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东 《学理论》2010,(17):145-146
无产阶级国家是一种"半国家"形态,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准备阶段,拟就无产阶级国家的本质、形式、任务以及消亡的问题做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内部构成形式以及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形式,除了取决于这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外,还取决于该国的具体历史发展条件、民族特点和历  相似文献   

3.
国家形式中的相互制约关系,在历史上各类经济形态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影响着国家统治系统功能的发挥和国家统治秩序的稳定。特别是实行“分权制衡”原则的资产阶级国家,其影响更明显,凡实行这一原则的其政权大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这种“分权制衡”原则和国家相对稳定性,是建筑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从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的。而由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使劳动人民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它改变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领导权是革命的根本问题。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大革命的失败,是我党历史上一次沉重的教训。本文试图就党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的失误及其经验教训,作一点探讨。一党的“三大”宣称国民党“立于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首次提出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三大”确认国民党的领袖地位,大致有下列三点原因:第一,与共产国际过高估计国民党有很大关系。共产国际声称国民党是“中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  相似文献   

5.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当今世界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产生了“新小资产阶级”“新中间阶级”、“专业——管理阶级”等一系列“中产阶级”理论。它们把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体力劳动的职员、工人都划归中产阶级,称作“白领工人”。由于战后这一阶层的迅速扩大,他们便得出结论:整个社会“中产阶级化”,无产阶级将逐渐消失,其社会作用日下。显然,这个结论与  相似文献   

6.
一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有不少同志不习惯提"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片面接受过去在"左"的错误路线下党内过火斗争的教训,把必要的党内思想斗争同"左"的错误的党内斗争混为一谈.二是对新时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情况估计不足.只看到还存在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认为只要依靠法律手段就可解决问题,忽视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尖锐复杂斗争.三是前几年党的某些领导,在淡化党的领导,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消极对待党内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场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蓬勃发展,它的激流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其中特别引起人们关注并引起人们激烈争论的,则是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队伍及工人运动状况和前途的影响。因为,这场新技术革命不仅改变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而且引起了阶级结构、劳动结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阶级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对此,人们无不从各自的阶级地位和立场出发,评论或企望这场席卷世界的新技术革命激流对人们十分关注的上述诸方面所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影响。在这争论激烈、议论纷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后期欧洲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进行的,两位革命导师帮助它们制定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础的基本原则纲领,领导它们进行了反对党内极左路线和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斗争,同时指导他们建立了党内民主制。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垄断资本主义全球性经济战略条件下,出现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国际转移。如何认识这个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的分析。马克思曾经从工人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差别以及工人的工资水平与所需生活资料量的关系出发,揭露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现象。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会“以越来越大的规模进行生产的必要性,促使世界市场不断扩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72页),使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随着经济发展的本身而越出国界,形成资本主义的世界剥削体系,带来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国际转移。所以,“在谈到工资的降低或提高的时候,永远也不应该忽视整个世界市场和各个国家工人的状况”(同上,第6卷,第640页).这就启示我们,研究无产阶级贫困化,必须从世界范围着眼,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无产阶级状况。恩格斯对于这个问题作了较为完备的论述。他依据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现实,首先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所以,19世纪50年代的“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肯定(否定的否定)的矛盾运动过程,即事物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形成一个“仿佛回到出发点的周期”,从而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完成自己,实现和完成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显然,在事物发展的这个完整周期中,两度出现的否定,就构成了事物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过程中的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和特征.因此,深入地研究和讨论事物发展的否定形式,对于进一步加深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仅就事物否定的内外形式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一词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具有哲学和社会学两重含义。如果说,基于辩证否定的逻辑框架和人本主义的价值信念,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意在寻求人类解放的主体力量,那么,通过社会学的实证分析,马克思的目标是使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命题成为"革命的科学"。哲学的"无产阶级"与社会学的"无产阶级"构成了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内在张力,但是,无论哲学还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概念,都与卷入社会变革的普通民众之间发生复杂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致力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分析,并坚信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勾画了令人憧憬的共产主义图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理论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不乏反对者和攻击者,本文列举了其中的四个问题并且阐述了个人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学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的历程可以用"商品-货币-资本-公有资本"来概括,其中前三个概念借用的是<资本论>中描述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概念,第四个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要建塑的特殊概念.其中每一个后者都是前者的派生,同时又是对前者的提升和优化.本文对此的论证是从资本的善恶二重性谈起;进而从方法论上辨析对资本应是扬弃而非抛弃,特别是系统论意义上的扬弃;最后推出总论:中国改革是对资本的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领导权至关重要。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强调为了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政党要牢牢掌握领导权。党不仅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还要实现对国家政权和不同阶级、群体的全面领导。只有坚持集体领导,注重发挥政策和监督检查的作用,并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党的领导才能落到实处并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2)
死缓两年执行期满,若无故意犯罪,即改为无期徒刑。这本是给死缓犯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然而事实上从历史发展角度、刑法角度、人道主义关怀角度来看,死缓执行期满不应变更执行,仍应处决。而死缓的价值是从死刑的立法、禁止将死缓作为保留性条款、规范立功的标准体现出来的。只有对死缓期满变更执行的否定,才能体现出法制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一、辩证的否定:必须重新界定的范畴从目前流行的哲学教科书中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说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这一否定不是事物外在的否定,而是其内在的否定,这一否定不是他物对此物的否定,而是从此物自身中发展出来的否定”;(肖前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  相似文献   

17.
杨俊 《学理论》2009,(32):55-58
库萨的尼古拉的思想的中心问题是上帝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他把上帝称作无限,但作为无限的上帝我们该怎样去把握和理解它呢?为此,他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否定神学的思想。他认为,上帝是无法把握的,无论以哪一种方式去把握。接触上帝的所有可能来自上帝的自我显示。本文试图对这一思想做一系统的阐述,并略加评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的技术革命正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兴起。世界上很多学者和政界人士,都在谈论新技术革命的问题,一些西方学者提出未来学中许多具有启迪性的见解,值得人们思考。但是他们得出社会学方面的结论,则是一种唯意志论的宣传。他们认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来自生活的贫困化。物质上的贫困化和劳动条件的恶劣是无产阶级的本质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条件的改善,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将会自然消失,无产阶级已逐步和资本主义制度一体化,即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性正在逐步消失。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五年初,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如此明确地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问题,在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但是应该指出:党的“四大”,并没有真正形成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思想,而是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二五年冬至一九二  相似文献   

2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使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既不同于中国的古代治理,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治理,而是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国家治理中,高度重视和运用了独创性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成胜于西方民主形式的独特优势。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浩大的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擘画了治国理政的宏图大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