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国平 《新湘评论》2014,(19):26-26
文化是软实力,不仅关乎一域民众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而且关乎一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推动县域文化发展,关键是传承好、对接好、服务好,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精彩。传承好。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不竭动力。湘潭县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由于先贤们不断传承、不断发扬,晚清以降,湖湘文化终于以其深厚的底蕴、  相似文献   

2.
青梅 《实践》2011,(11):54-55
现代社会经济和信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把原本封闭的草原与外部连成一片,外面的世界在给人们带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正在改变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从而直接影响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这种情形下,蒙古族文化单靠民间的自然传承已经不能得以很好地实现,必须依靠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达成更有效的实现。蒙古族地区的学校应采取相应的对...  相似文献   

3.
董晓莉 《前线》2013,(4):45-47
京味文化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在北京形成的一种文化,是宫廷文化、缙绅文化和庶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精彩纷呈的京味文化,极具北京地方特色,在民间音乐、文学、舞蹈、美术、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中都有所体现。它融合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文化精粹,体现了多元、包容、发展的文化特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重大的历史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视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丽娟 《实践》2006,(2):40-4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各民族的文化众多,保护和发展各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使命重大。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不论是地上还是地下的,甚至那些口头传承的文化,不仅是我国的宝贵财富,而且是世界性的文化财富。但从目前的境况来看,这类文化有些已面临损毁、消失的危险。因此,存在于民间的原生态文化急需抢救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四川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前提 ,发展旅游业对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巨大的作用。必须用发展旅游业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 (包括经营性文化和非经营性文化 )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用保护、传承、合理开发民族文化来支撑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省旅游业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发掘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 ,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新思路 ,并提出了发展旅游业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对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在艺术图形设计领域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民间图形艺术,是历史的判断、时代的选择,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要求。 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图形文化,使之走向当代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民间图形文化,它属于优秀民间艺术的范畴,是中华民族文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在民间,办书院、学国学的人也越来越多。2012年9月,以规模宏大的贵阳孔学堂(一期)建成为标志,传统文化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重返"人们的生活。大成殿、杏坛、讲堂群、六艺学宫、乡贤祠、阳明祠、奎文阁等建  相似文献   

8.
吴海广 《学习月刊》2010,(14):22-23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和实用两大基本价值。说它有文化艺术价值.主要指艺术欣赏和文化传承而言;说它有实用价值,是因为涵盖了经济、市场、产业,乃至就业和旅游的价值内容。相对于汉民族而言,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美术属于民族民间美术或少数民族民间美术。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7,(7)
<正>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现有人口8000多人。鄂伦春民族文化主要由故事说唱、表演艺术、雕刻刺绣和绘画编织等组成,其中优美的民间口头文学和歌舞表演艺术,是鄂伦春族文化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族人们以"活态传承"为主体,主要依赖口传身授的方式延续和传承,没有文字,通用汉文,信奉萨满教和各种神灵。这些文化特质,在当今鄂伦春族群众生产生活中也多有体  相似文献   

10.
刘欣 《奋斗》2004,(1):43-44
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传承。一个没有文化积淀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活力的民族。泱泱中华五千年,形成一套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封建文化体系,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也传承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到今天,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同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科右中旗以"建设科尔沁文化旅游强旗、富裕文明科右中旗"为目标,以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全旗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日益凸显了文化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崇尚文明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形成。民族文化阵地强文明创建基础牢  相似文献   

12.
尹辉 《当代贵州》2013,(14):10-11
黔南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做好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壮大旅游产业等意义重大。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的品味;旅游是文化之体,旅游是承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必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黔南州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本刊专访了黔南州委副书记、州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是云南省德宏州景颇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丰富多样、开放兼容、跨国跨境、和谐共存是景颇民族文化的特点。景颇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方能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浩淼 《实践》2014,(11):41
<正>她从如花似玉的少女时代开始,就痴心民族文化传承,而今虽已年逾古稀,却依然钟爱不减。"可以不吃饭,可以不睡觉,在生命的印记中,蒙古刺绣、贴绣和绘画始终如影随形,无法割舍,难以放弃"。在扎旗鲁北街道威林社区举办的"包七月蒙古刺绣个人作品展"现场,挤过摩肩接踵的参观人群,记者见到了这位身材虽然清瘦,但精神矍铄的民间民族文化传承守望者——包七月老额吉。1940年7月出生在扎鲁特旗原毛都苏木的包七月,自幼就独具绘画和刺绣的天资。那时候,由于物质匮乏,用  相似文献   

15.
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对高校文化建设而言,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有利于培育高校文化精神、彰显高校文化特色、强化高校文化功能。高校应通过加强民族艺术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民族艺术研究、创新民族艺术载体,推动民族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宇文利 《前线》2017,(3):43-48
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和表征,增强文化自信与激扬民族精神同频共振、互促共生。中国的历史表明,大凡文化繁荣昌盛、文化自信张扬之时,民族精神必然也是高昂的。在当代中国,重建国人的文化自信需要在传承和提振中华民族精神中明确目标、把握特质和促进以文化人,积蓄并转化民族精神为文化自信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承与发展,首先要推动中华文明在网络中的传播。按照文化的构成要素,分三个层次探析传统文化网络传承发展的内容,即民族文化遗产层面的传承与发展、汉语言文化和知识系统层面的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和伦理价值观层面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在网络中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是建,一方面是传。国家应发挥主导作用,全社会应有传承与发展意识,更要遵循传播规律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0,(2):56-56
广袤的地域,5000年的漫长文明史,形成了中国在大一统空间下风同俗异、地易俗变的地域文化特征。在不可遏制的全球化浪潮下,这些以饮食起居、衣冠服饰和各种仪轨代代相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观念文明,正在成为我们民族乃至全体人类弥足珍贵的共同遗产。第二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中的"民族文化系列",摄影师们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付诸于一幅幅意趣迥然的照片,给我们呈现了独具魅力的视觉视野。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08,(7):20-20
虽然贵州欠发达、欠开发,但也使我们的原生态文化得以很好地保留下来,在开发中就是一笔资源、一种财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部分。近几年贵州省颁布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贵州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发掘,如何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仍然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0.
王诚宏 《世纪桥》2008,(3):147-148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传承、创新当代中国的文化?如何推动、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笔者以为,一是必须传承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积极吸收整合人类文化长处,不断强壮自身活力;二是必须弘扬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大胆进行文化价值观念更新,不断实现自我优化;三是必须把握民族文化前进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断抵御西化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