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微信红包这两年非常流行,因为微信抢红包发生争执的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发出微信红包后究竟能否要求抢红包者返还呢?转账红包发错对象,有权要求返还微信红包有支付、转账的功能,实践中,常有人通过微信红包进行钱款支付,如果发红包是用于向特定人进行支付、转账,在这个过程中,若发生支付错误的情况,可以要求收到红包者予以返还。例如,甲借给乙50元,乙欲通过微信红包向甲还款50元,但因为乙操作  相似文献   

2.
宛诗平 《先锋队》2014,(3):54-54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微腐败”虽然微小,却事关大节。马年春节“微信红包”一夜走红。小到几块钱、大到几十、几百的“红包”在微信群里来回穿梭。有人说,“微信红包”虽然在春节期间方便了亲友间礼尚往来,但也可能引起行贿受贿。因为给官员送上几个微信红包,这比拎着大包小包礼物登门拜访要方便多了。这种红包一次最多两百元,这个限额能够极大地放松官员收礼的戒备心理,也大大减轻了送礼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据微信发布的《2017年微信春节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收发总量达到460亿个。而在全民发红包拜年的热闹景象中,人们一不小心就会看走眼,结果红包没收到,钱包却瘪掉。最近记者发现,微信朋友圈里时常有人转发类似“顺丰集团上市,回馈社会发放百万元现金红包”“女神节,天猫红包大派送”之类抢红包的消息。点开链接后,通常会显示一系列用户名称,并滚动提示“全民疯抢中,用户×××抢到了××元,赶紧来”,具有强烈的诱惑性。  相似文献   

4.
正"叮叮叮……"除夕之夜,微信提示音响个不停。我打开手机一看,其中一条信息让我既惊讶又激动——刚刚学会使用微信的老父亲给我发来微信"红包":"今天过年了,发个红包给你‘压岁’。"年近半百,我终于补上了从小到大没收过压岁钱的缺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7,(4)
<正>2月6日,浙江省天台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查处了一起在换届选举中利用微信红包进行拉票贿选违反换届纪律的案件。据了解,天台县洪畴镇福丁村戴某在福丁村微信群"快乐创业下丁之家"(群内共有123人)中发放红包,为自己竞选村委会主任进行拉票。后被福丁村网络舆情监督员发现并上报。洪畴镇党委在获悉戴某拉票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镇纪委、派出所等部门迅速联动、严厉打击。经查实,福丁村村委会主任自荐人戴某通过微信  相似文献   

6.
温暖红包     
《廉政瞭望》2018,(13):56-56
6月26日下午,四川广元的恭娜给只见过一面的房东发了条微信,表达歉意。她前段时间生了场大病,近日病情又复发了,不能如约租房。本以为房东会“斥责”她,还可能要赔偿违约金,但没想打开微信收到的是红包和安慰的话。  相似文献   

7.
<正>在村一级选举中要严厉制止贿选,但也不要搞扩大化。贿选和拉票要有所区分。一个公共职位,如果能通过公开选举获得的话,自然会在其后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受到选举人的监督。源头不正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选举环节风清气正,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是关键。董倩:浙江省有个"村官"候选人,在一个100多人的微信群里发了一个微信红包(总金额100元,红包个数60个)。然而,正是因为这么一个瘪瘪的红包,他不仅被取消参选资格,还被处以行政拘留7天、罚款500元。在我们已经看惯、听惯成百万元、上千万元贿赂案件的当下,不少  相似文献   

8.
违规送礼出现“新神器” 【互联网+】一些违规送礼行为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利用微信红包、物流快递、支付宝转账、电子充值券等方式收送礼金、礼品等。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7,(6)
正案例小故事:顾某被朋友拉进苏某建立的"红包接龙"微信聊天群,群内的游戏规则由群主苏某发"启动包"以示开始,抢到金额最少的人接着发红包,每次红包总价50元至100元不等,苏某每次抽取5%的"辛苦费"。抢到特殊数额的成员,如"11.11""1.23""20.17"等,群主将发出100元到1000元不等的奖励。顾某加入该群玩了几天后,损失了  相似文献   

10.
爱心在延续     
7月26日,八师天业集团天辰机械厂的雒军用手机给喀什两个维吾尔族小姑娘——苏麦耶、布阿提坎穆分别发去了 100元红包.通过微信视频,提醒她们暑假里不要贪玩,要写好暑假作业,注意安全,在家里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11.
<正>城口县人大原主任于少东或许没有想到,本想留住幸福浪漫时刻的视频资料,却成了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证据这是一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婚礼。视频资料中,多辆豪车组成迎亲车队,五星级酒店偌大的宴会厅里人流熙攘、座无虚席,动用大型摇臂拍摄设备和多台摄像机拍摄……但,这也是一场明显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大操大办并借机敛财的婚礼。婚礼现场摄像镜头拍摄了签到台的景象:主办方准备了空红包,送礼者领取空红包装入礼金,在红包上写上名字,交给接待人员。事后查明,于少东为其子于某某操办的婚礼  相似文献   

12.
郝旭光 《廉政瞭望》2017,(21):35-35
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人们对路边的l元硬币看都不会看,而对抢微信红包的1元钱却乐此不疲?男人不舍得买一件千元左右的衣服,妻子用家中存款买下了这件羊毛衫作为生目礼物,他却非常开心。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提出的“心理账户”。  相似文献   

13.
<正>谈观点,领红包喽!用手机识别左侧“共产党员微平台”二维码,参与沙龙互动,就可看到我们每期的热点话题。加入我们,畅谈200字左右观点,一经采用,会有50元微信红包发给您。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国家兴。——李世海(本溪)我的父母生活勤俭,受其影响,我也习惯于简朴的生活。其实,家风就像一个家庭的遗传密码,会代代相传。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家的家风重新审视,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为下一代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相似文献   

14.
社会脉动     
热词·新知过年感现在人们生活里遇到值得庆祝的事都会大呼:"过年了!"比如,在奥运赛场上看到奥运健儿夺冠,人们都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感觉像过年"!而每次网络购物"买买买"时,也给人一种"过年"的感觉。在过去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听到的好消息、收到的红包,已成了如今平常生活的"标配",这也从侧面说明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红包是我国社会人情往来中常见的现象,但透过诸多官员贪腐的案例,人们总能从中窥测到"红包"的影子。还有官员专门设定红包金额限制:每次收受红包数额控制在5000元以内,超过数额的要退回一些。作为人情世故表达载体的"红包",缘何会成为诱发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堕落的"脓包"?"限额红包"或可折射出官员群体中某些普遍性认知误区。  相似文献   

16.
任炳 《前线》2011,(11):57-57
“快”,指很有速度。 环顾当世,“快”无处不在。曲艺中有“快”板、“快”书;摄影机中有“快”门;爽快的人说话叫“快”人“快”语,好传闲话的人叫“快”嘴;紧急传递的文书叫“快”报、实物叫“快”递;简便省时的饭食叫“快”餐;跑得“快”的车叫“快”车;落笔成文的作者称“快”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有的企业领导人主张发“红包”并付诸实施的情况,时有所闻;对发“红包”的不同意见,已有报道。但是,前不久得知这股发“红包”或变象发“红包”之风,已从少数企业单位刮向事业单位,这就很值得重视了。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推进反"四风"取得明显效果。但"四风"问题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反复性。日前,浙江省杭州市纪委结合该市查处"四风"问题典型案例和数据,点破千奇百怪的"四风"障眼法。违规送礼出现"新神器"【互联网+】一些违规送礼行为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利用微信红包、物流快递、支付宝转账、电子充值券等方式收送礼金、礼品等。  相似文献   

19.
"医疗红包"行为中"纯感谢型红包"不属于法律规制范畴,只能在道德范围内进行调整,而"目的型红包"则可以从民法的角度将其定性为赠与、附负担的赠与、不当得利或由侵权法调整。同时,"目的型红包"根据数额的不同兼具行政法、刑法等多部门法调整属性。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01,(3)
深圳市纪委发出新世纪第一号文件,首次对红包的处理办法作出具体规定: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和对外交往中,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红包,无论金额大小,必须在接受红包的一个月内登记上交。市纪委表示,纪检监察部门将对违规送、收“红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   对于必须登记上交的红包,市纪委首先作出严格规定,只有因故不能拒绝才能收红包,才是登记上交的对象,其他情况下收受红包将被视为违纪。市纪委要求,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和对外交往中,一律不准接受“任何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红包;对于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