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建设是关系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总结历史,展望世界,成功地探索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把握指导思想,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学界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课题,学界对文化建设的含义、内容以及基本路径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认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多种社会思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城市社区等基层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必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即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各种思想文化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要有本土关怀,也要有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综合体系,在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新的更为全面的解释,认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不断丰富四大特色:一要以人民为主体,坚持实践特色;二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特色;三要以中国实际为基础,坚持民族特色;四要以时代发展为依据,坚持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6.
《前线》2021,(5):35-38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共生共荣、互相成就、相得益彰。中国共产党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新中国;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指导精神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社会思想观念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指导,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建议。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期,在这一重大的历史紧要关头,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指导,准确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内涵、本质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简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既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根本问题.只有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过程,本质上就是我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之一。经过百余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成功走出了一条通往现代化强国的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始终坚持理论创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2.
张丹君 《党史文苑》2007,3(3):54-5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别表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不同方面,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握二者的相互关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继承与丰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统一、相互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民主现代化潮流不可阻挡.在此形势下,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是什么?这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充分借鉴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7,(11):19-2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发展都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空前复杂,面临各种严重挑战。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下的多元文化并存,大力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工程建设,打好舆论工作的主动仗,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  相似文献   

16.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符合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要求,而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不断向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命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指引,坚定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为依托,完善和创新社会主义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为载体,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武装,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举,是我党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灵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长效机制建设要求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与实践相结合、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保持统一和用"八荣八耻"荣辱观指导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1,(30):21-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形态,已经融入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既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崭新的渠道和宽阔的视野,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问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就是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占领校园网络文化新阵地;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提升校园网络文化新境界;坚持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灵魂,凸显校园网络文化主旋律;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判断标准,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新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