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战略上解决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以充分就业为宗旨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性就在于通过调整达到国民经济主要矛盾、主要方面根本性转化的目的.这个转化的核心就是在城市吸收农民就业,化农民为市民,使农民减少到农村耕地可以企业化经营的程度.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调整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服务于充分就业这个发展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发展是硬道理。增加就业是为了发展。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化农民为市民都是要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实现。我们认为, “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民技能培养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建立一个机制,完善两个基地,提高三个层面农民的劳动技能,即建立政府统筹、市场调节、企业和培训机构自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培养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强 《人民论坛》2012,(26):46-47
农民转市民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在商丘市农民转市民过程中也产生了与其他地方相同或类似的问题。例如,就业、户籍、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问题等。农民转市民不能急于求成,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要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要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办事,杜绝与民争利。  相似文献   

4.
解决好农民工的“身份”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涉及几亿农村人口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的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涉及几亿农村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农民进城就业和农民变市民将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过程,贯穿于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整个阶段。农民工问题具有普遍性、全局性、长期性。最近制定的《国务院…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市民化:城乡和谐的着力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乡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市民变得越来越不和谐,无时无刻不潜伏着群体矛盾和冲突的危机.农民工是构建城乡和谐的先锋者,但是他们在户口、身份、权益、就业、价值观念等方面和市民很不和谐,这成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现实困境.要实现城乡和谐关键就要使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城乡互动: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体制因素尤其是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真正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需要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要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思路,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深化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青年中 ,以暴力为特征的凶杀、抢劫、强奸案件日渐增多 ,且施暴程度越来越激烈。除犯罪性质暴力化外 ,农村青年犯罪还具有犯罪成员群体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区域异地化及低龄化、智能化等特点。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的矛盾 ,农村青年素质低下与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矛盾 ,农民渴望快速致富与现实贫富差距拉大的矛盾 ,农民强烈的自治愿望与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不当的矛盾 ,诱发犯罪因素增多与精神文明建设相滞后的矛盾等 ,是引发农村青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减少和预防农村青年犯罪 ,要遵循“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 ,既要长期坚持“严打” ,又要注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还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构筑起农村长治久安的新的“长城”。  相似文献   

8.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准确把握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关系。宣传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宣传当前这一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宣传这一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宣传做好当前和今后…  相似文献   

9.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3,(11):24-25
【核心提示】 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撑,而城镇化建设又为产业发展聚集要素,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城市产业发挥集聚作用,吸引农民进城就业创业,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融入城市变为市民;二是城市生产要素流向农村,让农民在当地转移就业,通过产业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民就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期,国民经济增长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难以满足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需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尖锐;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中,城镇失业人员将不断增加,农村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也在增多。未来几年城乡就业面临巨大压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逐步展开,诸如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农民社会地位不高等,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这都给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深远影响。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加重,而其就业心理有待调整,就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田晓丽  尹航 《人民论坛》2010,(8):178-179
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破产倒闭,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对后危机时期复杂经济环境,河北省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应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充分挖掘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潜力,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过程中广州近郊女农民就业问题曾新要徐泽红农村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必经的历史进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集中表现。广州近郊农村在工业化进程中有近百万农民实现了从农民向城市市民的转变,女农民接近半数。农村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最为引人...  相似文献   

14.
杨建新 《今日浙江》2004,(13):32-3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新要求,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全国百强县,我县在认真分析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体制创新,以“五化”(农业企业化、资产股份化、社会保障化、就业非农化、居住社区化)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努力探索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道路。推进“五化”就是要不断转移农民、减少农民、保障农民、富裕农民近几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德清县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农村,71%的农村劳动力已从事二、三产业、农民…  相似文献   

15.
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就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养体系,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内生力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充分就业为主题进行调研。调研报告认为, “十一五”期间应全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养体系,把大批农村现有的劳动力和新生劳动力培养成新型的农民和现代工业的技术工人,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培养大量的第一线技能型人才。建议“十一五”期间要逐步解  相似文献   

16.
罗启东 《群众》2024,(3):30-3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更大力度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解决好就业结构性矛盾,既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要之举。目前,因人口结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
种粮不交税了,上学不交费了,看病能报销了,老了可以领养老金了,户口没有城乡之分了……近年来,青岛市数百万农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像城市人了.民革青岛市委3年前的美好愿望--让全市农民享受市民待遇,正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数十年来,我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化管理,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农民和市民,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民革青岛市委较早关注到这一问题,在2004年召开的青岛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全面落实我市农民市民待遇>的提案,建议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尽快取消农民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保障农民工同等的劳动权益和就业机会;尽快取消农业税,逐步统一城乡税制;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产品;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构造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而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形成多一个人就业,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个人就多一分收入,市场就多一分购买力理念,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及农村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开发空间,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不仅带来了岗位和收入的不稳定,增加花费,而且减少实际收入,导致转移成功率不高、加大了转移风险。为此,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我们要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9.
《时事报告》2010,(8):84-86
如何使欠发达地区农民实现充分就业,获得新的收入增长空间,是当前“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难题。我区是山东省的传统农区,非农产业相对薄弱,区辖5镇1街211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农村人口23万。在新形势下我区农村进一步发展面临许多制约:一是人均耕地有限,农民务农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全区14万农村劳动力,已有6万多以男性为主的中青年外出就业,已经达到了较高比例,外出就业人数不可能继续快速增长;三是区内原有企业数量少,吸纳就业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08,(1):58-58
白书祥、刘立宏在《理论前沿》2007年第19期撰文认为,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主要表现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农民就业权益的缺失、农民就业竞争力弱、对农村“留守儿童”疏于管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弱化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一是开拓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二是维护和保障农民就业的合法权益;三是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增强农民就业竞争力;四是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责任编辑吴一青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