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美对警察执法行为的法律规制模式存在差异。美国宪法和司法判例对规制美国警察执法行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官在判例中通过对宪法条文的解释,积累并抽象出规制执法行为的规则,摆脱了法律文本表述对司法的制约,实现了较好的执法规制效果;我国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发布司法解释对警察执法进行规制,强调立法过程的逻辑严谨和文字表述精湛,但忽视司法过程的能动性,法律适用受制于文本表述的局限,因而有时缺乏可操作性,难以实现实效。我国法律对警察执法规制应更注重实用主义,从"立法规制"向"司法规制"的思维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追缉堵截是防止犯罪嫌疑人或罪犯逃避抓捕的一项警察勤务方式。实施追缉堵截应具备时间、空间、人身特征等条件。堵截勤务的实施策略包括在车站、码头、机场设卡堵截,嫌疑车辆的堵截勤务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警察对犯罪嫌疑人运用盘查的措施澄清其身份的活动是在追缉、堵截、监控、调查、清查、搜索等查缉中进行的。因此盘查的策略与技巧的运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拔枪是警察使用枪支的起点行为,具有防范措施、控制措施、开枪前警告方式、鸣枪警告或开枪射击必经环节等多重性质。立法对警察拔枪行为予以细密的规范是健全警察枪支使用法律制度、更好地实现警察用枪目的、遏制违法不当拔枪行为、抑制拔枪风险的需要。目前我国立法对警察拔枪行为的规范比较薄弱,应当根据拔枪行为的不同性质分别规定其适用条件,同时设置说明情况、报告、记录和调查等程序,以更好地保障与规制警察的枪支使用权。  相似文献   

5.
临战武力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临战警察实施武力和违法犯罪嫌疑人武力反抗作出了低度、中度、中高度、高度、极高度五个级别层次的界定,并认为新形势下要合法、合理、公正、有效地实施武力,必须根据违法犯罪嫌疑人向警察武力反抗的级别程度上加高一级,才能有效压制和打击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反抗行为。  相似文献   

6.
警察对犯罪嫌疑人运用盘查的措施澄清其身份的活动是在追缉、堵截、监控、调查、清查、搜索等查缉中进行的。因此,查缉的战术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发现疑点又是盘查活动的前提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立法对于警察使用徒手武力进行立法规制,既是完善警察使用武力法律制度、完备警察武力体系的要求,也是保障警察充分有效使用徒手武力、防范警察违法不当使用徒手武力的需要。我国宜由最高立法机关制定法律对其加以规制,既要规定适用于徒手武力在内的各种武力手段的共同规则,也要重点规定单独适用于徒手武力的特殊规则,主要是使用徒手武力的情形和禁则,从而将徒手武力的使用纳入法治轨道,给予充分的保障和严格的约束,使其在执法中发挥最佳作用。  相似文献   

8.
警察讯问作为侦查行为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极易侵犯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所以各国都对讯问程序设置了一系列规则,包括讯问时间、地点、方式和讯问权的适当限制等等.然而司法实践中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没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基于此,拟从法律语言中的警察讯问话语角度出发,以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为视角,深入探讨警察讯问权的合理限制对保障人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民围观拍摄警察执法有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础,同时存在着高位阶警察执法规范的缺失,涉密、涉隐私视频的不规范处理,网络对涉警舆情的不正当评价等法律问题。借鉴美国和德国关于公民拍摄警察执法行为的法律规制,明晰警察执法规范化标准,严格涉密、涉隐私的法律程序,完善网络涉警舆情的危机应对机制,促进警察队伍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特里案明确,尽管盘查并不等同于完整意义上的搜查和扣押,其侵犯性更弱一些,但仍然受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规制。特里案明确"合理怀疑"的盘查启动标准,为规范和保障警察行政行为提供了实践范例;对违法盘查行为进行救济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在司法程序中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警察的行为进行规范。从本质上讲,警察行使盘查权与人权保障并不冲突,甚至可以说警察机关依法行使警察职权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1.
行为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属性之一,那么,行为的违法性的本质,是对法益的侵害还是对社会伦理规范的违反,在没有法益实质侵害的场合是否以违反规范伦理性、违反义务性为理由主张刑事处罚,对此问题的回答涉及到刑法理论定位和刑事司法裁量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伦道夫案为契机,美国最高法院宣示了其在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方面的最新立场,自由主义大法官完成了"第三人同意无证搜查住宅"法律体系的建构,认为如果犯罪嫌疑人当场拒绝警方进入其私人住宅,即使合法的第三人同意无证搜查,警方的侦查行为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仍然是无效的、不合理的。但保守主义大法官提出了强有力的反对意见,认为犯罪嫌疑人与他人分享住宅的事实意味着该特定空间内的所有权益均可由任意一方处分,第三人同意警方搜查有罪证据是犯罪嫌疑人必须承担的风险。其刑事诉讼法律思想的合理内核可兹中国修改刑事诉讼法借鉴。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规定,只要对住宅享有共同权利的第三人同意警方搜查犯罪嫌疑人的住宅,警方所获得的证据就能够对犯罪嫌疑人产生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3.
隐性超期羁押是形式上合法但实质不合法的超期羁押,由于相对的隐蔽性,危害性更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应借鉴国外的保释制度,对法律中的模糊规定加以明确,并完善取保候审、司法救济及责任追究,进而从根本上预防和纠正隐性超期羁押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发生的“杨佳案”震惊全国,再次将警察权益保护问题推上风口浪尖。由于当前执法环境日趋复杂、法律规范不够健全、执法行为较为混乱等原因,警察在执行盘查过程中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等切身利益时常受到侵害,如违法犯罪分子反抗、被盘查对象拒绝配合、对警察侮辱谩骂、恶意投诉。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警察进行技能培训、保障装备,并完善相关法律,优化执法环境.以切实保障警察在盘查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当前偷渡案件中犯罪手段呈现出隐蔽化、组织化、智能化的特点,偷渡组织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犯罪集团,一般的侦查对策难以充分收集到深层次犯罪情报、证据及线索。偷渡案件侦查工作中存在案件经营时间长、成本高、偷渡组织者定罪有法律争议、取证难、缺乏国际警务合作等问题。针对这些偷渡案件侦查中的问题,在偷渡案件中侦查机关应树立情报意识,开展内线侦查,以有效遏制、打击偷渡犯罪。  相似文献   

16.
侦查讯问中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是我国法制建设和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有一些相应的具体规定,但是与当前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要在侦查讯问中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除了侦查人员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权意识以外,对现行刑事诉讼立法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非法集资行为侵害了群众利益,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按照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非法集资行为构成犯罪,需要追究集资者刑事责任的,由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18.
诱惑侦查与警察圈套之适法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侦查隐蔽性犯罪和重大、复杂犯罪很有效的手段,已经被许多国家的立法所认可。基于侦查权的法定性、主动性和职责性,诱惑侦查是一种适法的侦查手段,但这一手段一旦被滥用,即构成警察圈套。而警察圈套与刑法、刑罚的根本目的以及人性相悖,不具有适法性.  相似文献   

19.
卧底警察通过“同囚”与伪装犯罪嫌疑人之朋友的方式获取的犯罪嫌疑人陈述具有证据能力,而通过伪装成与犯罪嫌疑人具有特殊关系的人员荻取的犯罪嫌疑人陈述则不具有证据能力;在卧底中通过监听的方式获取的犯罪嫌疑人陈述是否具有证据能力,视不同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0.
侦查刑嫌调控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嫌调控对象的确定依据是刑嫌人员的人身危险性,刑嫌调控的破案机理是犯罪前及犯罪后的痕迹物证,刑嫌调控的破案模式是从人到案模式,刑嫌调控的基本方法是调查和控制。当前刑嫌调控面临着专业警力不足、动态不清、体制不顺等诸多困境。侦查刑嫌调控应当建立网络化、动态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