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新湘评论》2010,(4):64-64
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忧患是一种居安思危的精神状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从古至今,忧患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并存,它伴随着人类成长,激励着人类奋进。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打败了吴王夫差,演绎了在忧患之中报仇复国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2.
《江淮》2008,(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向全党同志提出了"四个一定要"的谆谆告诫。这"四个一定要"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8):7-8
整风精神凸显了我们党为民求是的优秀品格,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蕴含着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担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4.
李文辉 《党史文苑》2005,4(12):33-36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也是一篇具有深邃忧患思想的光辉文献,是对中华民族居安思危、常怀忧患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面对纷纭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更好地学习研究和借鉴运用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忧患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也是一篇具有深邃忧患思想的光辉文献,是对中华民族居安思危、常怀忧患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面对纷纭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更好地学习研究和借鉴运用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忧患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如果用“忧患”一词来解读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发展壮大于忧患的历程更为寓意深远。作为一种基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批判意识和探索意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忧党”意识与“兴党”责任紧密联系在~起,使忧患意识不仅体现为一种警示和告诫,更将其内化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并以忧党兴党的实际行动开辟着历史发展的道路,引领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3):32-33
忧患意识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因此在千百年生存发展进程中,它始终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它认识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它倡导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它将忧患与勤俭、勤政相联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宝贵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正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着眼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深入阐述了  相似文献   

9.
韩星 《前线》2013,(10):89-90
忧患就是“安不忘危”或“居安思危”。从周初忧位、忧君,到孔孟的忧道、忧民、忧天下,再到唐宋的治不忘乱、心忧天下,忧患意识充溢整个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科学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一生充满忧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忧国、忧民、忧党,并为兴国、兴民、兴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忧患与自信的统一、忧患与改革的统一、忧患与实干的统一,是其执政忧患意识的基本特征。邓小平的执政忧患意识对我们今天加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这是党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原因。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过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着一些突出的作风问题,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和共同理想,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是,社会主义概念阐释的多重挑战,和谐世界理念的多元化消解,后战略机遇期持续发展的不确定性等的风险与忧患,客观存在着.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之难与未来之困,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题,这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是第一次。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表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内国际局势的深刻把握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体现了我们党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展示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15.
居安思危 奋斗不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再次回顾和强调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重要论述。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强调全党同志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江泽民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他多次强调过这一思想。纵观…  相似文献   

16.
《支部生活》2009,(5):8-8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到2020年,举全省之力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每年改造200万亩,力争用10到12年时间完成200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全省农民人均有1亩高稳产农田。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省情、着眼未来,居安思危、忧患在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苑》2005,(1):F0002-F000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与此俱进、锐意创新的支件,体现了我们党居安思危、总揽全局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8.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认真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指出了党的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具体任务。这是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9.
曹华  袁鹏  张永周 《世纪桥》2013,(14):35-36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乎党的性质本色,关乎党的执政使命和事业兴衰成败。我们党的历史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赢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历史,也是不断实现、保持、发展自己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新形势下,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我们党居安思危,继续抓紧抓实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面对新形势,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