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每年清明节快要来临的前—个月,父亲就来电话,问问工作,问问生活,末了就一句:清明将至,别忘了回来给先人们上一炷香。在父亲很小的时候,爷爷就战死沙场,尸骨无存,靠奶奶在兵荒马乱中拉扯着三个孩子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2.
求职所需要的“通行证”,最重要的其实就两个,一个是过人的专长和实际工作能力,那是职场一路顺风的通行证;一个是高尚的人品,那是人生永远的通行证。当你就要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时,不妨问问自己,你现在拥有这两个“通行证”吗?  相似文献   

3.
思念与遗憾     
张文真 《乡音》2012,(5):49-49
2008年8月是我悲痛欲绝的日子。我的父亲,乐观、勤劳、善良、正直的父亲,对我们精心培育、疼爱有加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倾注了全部心血、苦心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家,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与遗憾。父亲一生对全家倾注了无限的爱。还在上世纪60年代初,当我上小学时,家里买不起收音机,父亲就买了些  相似文献   

4.
坚冰 高文是长女,下面有3个弟弟。母亲性情暴躁,父亲因为她是女孩而溺爱她,从来不要求她干家务。高文指挥3个弟弟干家务,稍不听从,就像母亲那样打骂他们。父亲从来不责骂高文,倒是经常责骂几个儿子,高文认为父亲忽视了她。为了引起父亲注意,她告诉父亲她偷了同学的笔,父亲却只说了一句“以后别这样了”。高文非常失落,她由此得出结论:父亲不在乎她。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诺言     
西流 《人民公安》2010,(14):64-64
<正>父亲对母亲说,晚饭后你到电影院门口等我,我请你看电影。父亲是偷偷对母亲说的,母亲闪了父亲一眼,脸一下子就红了。她装作没有听到跑开了。这是十几年后母亲告诉我的,母亲当时还是个姑娘。那天晚上母亲早早地就吃过了饭,她一反常态地在镜子前多停留了几分钟,然后就趁着夜色出了门。  相似文献   

6.
31年前的9月,是我父亲被害的日子,每当我思念父亲时,就不由地想起我敬爱的罗瑞卿伯伯。我父亲11年的冤案是在罗瑞卿伯伯的直接关怀下于1978年4月5日得到平反昭雪的,而就在四个月后,罗伯伯就不幸逝世了。1958年底,中央为加强地方医学院的党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7.
父亲19岁的那年冬天,一个冷风呼啸的晚上。夜已经很深了,父亲一个人蜷缩在被窝里,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光,正在看《三侠五义》。这时候,听到有人啪啪啪地敲门。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眼泪     
怎么也没想到,一向性格倔强、脾气暴躁的父亲竟然也有柔情的一面,在爷爷有病住院之际,他也会流泪,哭得像个小男孩一般,这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我的父亲. 父亲一向性格暴躁,脾气急躁.打从我记事时,父亲就像座冷峻的山,让人不敢亲近,不可冒犯.谁都不敢招惹他,因为只要父亲一不高兴,他就会向身边的人乱发一通脾气,不管是谁,都逃不过他的那张刀子般的嘴狠切一痛.  相似文献   

9.
麻海师 《台声》2013,(9):84-84
很多年了,父亲一直要我这个总是为别家写稿子的人,也为自己家中的两代长辈写写东西,留个见证。从小父亲就告诉过我,故乡在福建龙岩白上下麻厝。曾祖父是贫苦农民,  相似文献   

10.
云鹤 《中国保安》2008,(4):62-63
案例:"这辆车是你的吧,那钱就得你出!""这车真的已经不是我的了,你去问问,很早我就不开了。"谢言曾经有一辆小面包车,但很早就已经转手卖给了别人,但当时由于嫌过户手续麻烦,因此未曾办理。车已经卖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9,(12)
正产后忧郁,不只是发生在妈妈身上,新手爸爸也可能陷入这样的负面情绪当中。英国剑桥大学去年12月底的一项研究表明,每20个父亲中就有一个患有产后抑郁症(Paternal depression)。这项针对3000多个家庭的研究还发现,父亲若患有抑郁症,他们的女儿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  相似文献   

12.
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苏北乡村,有一个少年理发师,那就是我。我父亲是个兼职理发师,主业是磨粮(开碾米机等)、种田。我有事没事总爱鼓捣父亲做手艺的工具,三弄两弄就有了点基础和模样。先说个趣事。我弟弟小的时候特别调皮,家里只要来了理发的客人,他一定抢先坐上理发椅,要父亲先给他"理"一下。往往父亲给他围上  相似文献   

13.
追忆     
<正>1937年冬,父亲彭泽民赴武汉联系冯玉祥等逼蒋抗日,同时把我的两个姐姐从海外召回送到淞沪抗日战争前线的救护队服务,历时三个月。照片背面父亲附诗:马革裹尸尤常事,读书当日欲何如。正宜趁此风云会,一掬丹忧报父师。正值国家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父亲彭泽民就在当年抗日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都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我们的父亲邓宝珊先生诞辰120周年。父亲留下的字画、手札犹在。睹物思人,缅怀过往,他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眼前,他的谆谆教诲依然响在耳畔。尽管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独具的人格魅力,依然鼓励着我们前行。值此父亲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追述了他的几个精彩的人生片段,作为我们对他的追思和怀念,也为资政育人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奉献一些点滴素材。  相似文献   

15.
朱景海 《人民公安》2012,(21):56-56
2012年11月10日是我父亲逝世30周年的日子,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我最亲爱的父亲——朱庆鹤同志。2008年7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公安部广渠门住宅区游泳时,遇到公安部老干部李朝勇叔叔,他见到我就主动说:"你是朱庆鹤的儿子吧!"然后感慨道:"你父亲真是个大好人啊!"在和李叔叔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李叔叔原来在"文革"前由组织派到中南海有  相似文献   

16.
我父亲韦秉琚与韦拔群本是堂兄弟,后来韦拔群的父亲将我父亲收为养子,我父亲就在韦拔群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回忆父亲     
父亲在一天天衰老,以前每天能吃三个花卷伴些水米饭和菜;后来是每天两个花卷伴少许水米饭和菜;再后来只吃一点水米饭和菜,饭量越来越少……我每两个星期为父亲剃一次头,每天最少一次去探望他,偶尔因事或身体欠佳不去,父亲总会亲切地询问。父亲为每日能见到我,曾在我的面前流泪说:爸爸老了,身边就你一个女儿,一天看不到,我想啊!以后的日子,不管怎么忙、怎么累,身体怎么不适,我都尽力抽出时间多陪陪他。如果丈夫能在家做饭和照顾孩子,我会坐在父亲身边,听他唠叨陈年往事,但我的眼不时会溜向电视,而无闻父亲的絮语,父亲也…  相似文献   

18.
游子心声     
1988年4月,父亲以探亲名义回到山东老家,圆了做了40年的梦。遗憾的是,他朝思暮想的父母皆已过世。父亲出身胶东莱阳贫农家庭,1947年,国共在胶东不时冲突,父亲被国民党抓壮丁当了兵。父亲离家当天,奶奶送至村口,不舍地问他何时返家?父亲说待石榴成熟时就会回来。没想到那次分手竟成了永别。后来国共内战日炽,父亲在战火中结识了同乡的母亲——一个地主之女,两人成亲后于1949年辗转去了台湾。到了台湾,父亲即脱下军服,受了一年的警察训练,从此担任起人民的“保姆”。由于生活不再颠沛,母亲于1950年生下姊姊,后一年生下了我,随后9年又生下了3个…  相似文献   

19.
父亲叫刘本祥,在部队时叫刘炳祥.在国民党的军官档案里,应该可以查到我父亲的名字.父亲生于1909年,如果活到现在应是106岁.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他有可能会领到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我写过一篇《母亲的奖章》,记述的是母亲当县里劳动模范的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该写一写父亲的纪念章了.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的子女不提起他,恐怕没人会记得我们的父亲了. 以前,我从没想过要写父亲.父亲1960年去世时,我还不满9周岁.父亲生前,我跟他没什么交流,父亲留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我们父子年龄差距较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头儿.  相似文献   

20.
演绎父爱     
马凯 《中国保安》2006,(14):49-50
几年来,自己尝试着写了些东西,远在故乡的父亲为此甚是自豪,他常常在喝了酒的时候,喜欢拿出我那些文章夸耀于乡邻朋友,希望从他们的眼神里获得一种慰藉。父亲年轻的时候连生活都成问题,自然也就没读过什么书,更不懂得什么文章了。如今,父亲常感叹说,大山里出了个会写文章的儿子,其实,我那些贫瘠的文字,在巍峨如山的父亲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有时,静下心想一想,自己写了那么多东西,为什么偏偏就没有想到写一写父亲呢?他老人家一生中的故事,苦涩而温馨地演绎在我的心灵深处。我的家在西南山区的一个农村里。八十年代初,家乡正闹自然灾害,当时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