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读了《兽医科技杂志》1984年第7期刊登的杨怀保的“读《新生骡驹溶血病输血方法的改进》一文后”(以下简称杨文),对其中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与作者商榷。 杨文认为同刊1983年登载的“新生骡驹溶血病输血方法改进”(以下简称原文)的作者在临床中治疗3例新生驹溶血病均获成功是“侥幸输了同型血或不凝集血型,不作配血凝集试验就进行输血,这种冒险的办法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输血疗法是治疗新生骡驹溶血病的有效方法。缺点是必须选择同种相合血型的给血畜,因而常常影响及时输血抢救。笔者参照苏联学者扎哈洛夫关于“在用10~15%的氯化钙作抗凝剂给马进行不相合血液的输血是完全可能的”论点,改进了新生骡驹溶血病输血疗法,即在输血时加入氯化钙溶液而不考虑是何种血型。方法是:选择成年健康畜(马、驴、骡均可)一头,用5~10%氯化钙40~60毫升和10~15%葡萄糖  相似文献   

3.
《兽医科技杂志》1983年第1期第48页发表了我的《新生骡驹溶血病输血方法的改进》一文后,杨怀保同志提出了不同看法(见本刊1984年第7期第59页,下称杨文),故特作如下答复。 由于新生骡驹溶血病在输血方法上要求非常严格,常因在寻找相同血型的给血马过程中延误治疗时机而致死,加之化验血型费时或条件限制而难能实施,致使输血疗法未能在溶血病治疗中得以开展。于是,我参照有关资料介绍的输血方法,模用到骡驹溶血病治疗中,虽只收治3例,但作为试治目的,确实对所产生的输血效果可认为是一可喜苗头。因此,在文章中写道:“我用上述方法……这一结果说明……”。我认为通过3例输血获得成功,并说明了该种方法“安全可靠、简便易行”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一结论的前提是由3例证  相似文献   

4.
读了《兽医科技杂志》1983年第1期登载的“新生骡驹溶血病输血方法的改进”一文后,感到该文中有欠妥之处,谨将个人的不同看法提出,供该文作者(以下称作者)和广大读者研究指正。 输血疗法国内外人医上早已广泛应用,而国内兽医技术人员却很少采用,原因是化验设备不普及。作者在输血疗法上的大胆革新和创新路的作法是值得赞扬的。但我对这种输血方法有不同的看法。 (一)作者选用 5~10%氯化钙40~60毫升和10~15%葡萄糖150~200毫升混合作抗凝剂采全血300~  相似文献   

5.
新生骡驹溶血病是军用马骡生产上遇到的严重问题,新生骡驹发病率高达7.5%,死亡率100%,对军骡生产危害很大。发病原因系由于马、驴杂交后,部分妊马初乳中存在一种“抗驴抗体”,新生骡驹吸吮初乳而产生溶血病,以至发病、死亡。 我所同志们,以敢于革命、大胆创新的精神,深入马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此病的早期  相似文献   

6.
新生骡驹溶血性黄疸病(以下简称新生骡驹溶血病)的病因,目前国内认为是怀骡母马受骡胎儿抗原物质的刺激,产生抗驴抗体,新生骡驹吮食了含有发病抗体效价范围的初乳而发病。国外则认为是血型问题,系由Rh因子所致。但就骡胎儿的抗原物质是通过胎盘损伤进入母体而使母体致敏这一点上国内外的看法是一致的。可是这仅是推测,“胎盘损伤”的病理变化、成因及与新生骡驹溶血病的关系,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7.
新生骡驹溶血病,又名新生骡驹溶血性黄疽病,中兽医称“血滚毒”或称“奶毒”。是新生骡驹常见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是以贫血、黄疽、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溶血性疾病,发病快,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近年来,对本病主要采取换血输液方法进行治疗,共收治5例,除1例因病期拖长,病情严重而未来得及治疗外,其它4例均获治愈。  相似文献   

8.
新生骡驹溶血病是马骡疾病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宣称它为“不治之症”。这种病发病快,病情急,发病率高,骡驹得病后百分之百地死亡,对军骡生产威胁很大。几年来,从战备需要出发,我们联系这个实际问题,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摸索,  相似文献   

9.
我场自1964年发生新生骡驹溶血病以来,直到1971年止,未曾发生过马驹溶血病。1972年2月发生了第一匹马驹溶血病,以后相继共发生了四匹。在过去虽然听到在其它马场有发生马驹溶血病的报导,由于在我场未遇到过,因而在技术上、思想上缺乏准备,当第一匹马驹发病后,抢救不力而致死亡。对以后继续发生的三匹,经抢救,均免于死亡。现将有关四例马驹溶血病的情况,初步综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骡驹溶血症对小骡驹的成活率影响很大,生后吸吮母马奶,一旦发生尿血,很快即死亡,过去叫“奶毒”。随着科学的发展,认识到这是由于驴和马远缘杂交的结果,使马在怀孕期间产生的抗骡抗体造成的。当前对此病无特效疗法,只是在母马生下小骡驹后不让其立即吸吮母马奶,应先测定母马奶的凝集效价,凝集效价低者,可直接喂给,凝集效价高者就禁用,须行人工哺乳。人工哺乳既麻烦又危险,骡驹体弱,人工哺乳时常因不等到“奶毒”消失而先死亡,这与喂奶的多少、温度的高低、间隔时间的长短和代乳的质量等有关。 1983年春开始,我们试用把有“奶毒”的母马奶加热煮沸后再喂骡驹,使其中抗骡抗体失去作用而营养  相似文献   

11.
新生骡驹溶血病是军马生产上遇到的新问题,骡驹发病率最高达18.4%,死亡率100%。关于本病的资料,国内外只有过片断报导,没有具体的防治办法。我们和××军马场的同志,遵照毛主席“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的教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走出实验室,深入养马队,过细地做工作,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终于初步查明了病因,摸清了发病规律,改进了诊断技术,摸索出了一套防治方法。防止了本病发生和死亡,保障了军马生产。  相似文献   

12.
新生驹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Foal),又名新生驹溶血性黄疸(lcterus Haemolyticus Neonatorum),是马(骡)驹的一种常见的急性致死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衰弱、贫血和黄疸。起病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马骡的繁殖。据文献记载:从50年代末期,学者们才对该病的起因及发病学进行了有成效的研究。我国于60年代初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现将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输血疗法治愈5例骡驹溶血病,效果显著。 (一)症状 幼骡在哺食初乳数小时或数十小时后表现精神萎顿,两眼无神或半闭,低头站立或卧伏一旁。畏寒震颤,站立不稳,哺乳减少或不食,皮肤及粘膜黄染,口腔粘膜明显,排尿颜色渐渐加深(由红色到酱油色)的血红蛋白尿,心跳加快,脉搏疾速,呼吸迫促,粪便稀薄,后躯无力,重者  相似文献   

14.
读《兽医科技杂志》1983年第10期56~57页程有才同志撰写的“骡药物去势引起肠粘连”一文,有几点不同意见。 程在文中第4~5行写到“呈持续性剧烈疝痛,所有药物难以止痛”,但在57页第9~10行却说“经上述处理后很快能收到止疼效果”,不难看出前后是自相矛盾的。如程有才同志文中所指3头骡确系肠粘连患畜,我认为其所采用的药物疗法是不能凑效的,要想达到治愈的目的,必须采取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第11期刊载的《兽医临床药物不合理配伍方例的分析》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处方:“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10,10%氯化钙注射液20×5;5%葡萄糖注射液500×2;安钠咖20×1,一次静注。治疗渗出性胸膜炎,结果易损伤肾脏。分析:氯化钙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时,氯化钙能增加磺胺类药物在肾小管的析出,损伤肾脏,故不宜配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科技》1987年第8期刊登署名赵汝仁、韩光达的《“拔毛法”诊断猪囊虫病》一文(以下简称赵文),报道了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处理拔自猪胸部的毛样,根据毛鞘的显色诊断猪囊虫病的方法。 猪囊虫病在西宁地区也较普遍,为推广应用这一诊断方法,我们事先进行了3次试验,结果完全一致,而与赵文所述检出率可达80~100%,相差甚远。现将我们的试验情况报告于后,以与原文作者共同探讨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科技》1987年第7期51~52页刊登郑春青同志的“与《兽医临床疾物不合理配伍方例分析》一文作者商榷”一文,读后在深受教益之余提出几点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郑文对盐酸四环素(下称溶质)用5%葡萄糖溶液(下称溶剂)稀释是按1000单位/毫升溶液的方法进行的。经换算1000单位/毫升的百分比浓度=0.001/1×D×100%=0.1/D×100=0.1%(D为每毫升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之和>1)。同理375万单位溶质溶于1000毫升或3750毫升溶剂中亦不是郑文的  相似文献   

18.
读《中国兽医科技》1989年第5期刊载的张嘉儒同志《左旋咪唑擦剂治疗牛混睛虫病》(下称张文)一文后,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与该文作者商讨以下几个问题:(一)混睛虫病是由带有丝状线虫之感染性幼虫的吸血昆虫刺吸丝状线虫非固有宿主血液时,感染性幼虫进入其体内,经淋巴或血液循环入眼前房,停留于童虫阶段而引起的疾病。牛混睛虫病的病原体为马丝状线虫的童虫,属旋尾目丝虫亚目丝状科丝状属(Setaria)。而牛吸吮线虫病俗称牛眼虫病,又称寄生性结膜角膜炎,是由多种吸吮线虫寄  相似文献   

19.
也谈“荷兰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谈“荷兰病”《拉丁美洲研究》1994年第2期刊载的《‘荷兰病’是拉美经济转轨的主要障碍》(以下简称《障碍》)一文,读后颇受启发和教益。但文章中的某些观点,尚有值得商榷之处。一、“荷兰病”的危害何在?《障碍》一文认为,“荷兰病”的危害性有以下3种:1...  相似文献   

20.
读了《中国兽医科技》1987年第2期吕新胜同志撰写的《长毛兔耳静脉注射法》一文后,仅就文中不足之处,提出一孔之见,与原文作者商榷。 (一)家兔的耳静脉以耳中间的一根为最粗,而这根静脉洽是活动性最大最难注射的,根据实践经验,以两兔耳最外则的较细的静脉最易注射。 (二)针头刺入静脉后一般没有血液回流现象,而是要轻轻回抽注射器后才可看到回流血液。因此,注射时一定要轻轻回抽注射器,如有回血则可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