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干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忧患意识为特点的中国文化和以超前意识为特点的西方文化是存在冲突的。本文认为,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应该采用中西文化对比的视角去审视中西文化的差异,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往开来,中西兼蓄。辩证地去看问题,批判地继承,从而建构起学生自己的跨文化交际图式,有效地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和了解,将跨文化的交际性作为教学的主导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以语言的应用及交际能力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最终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入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冲击的影响。文化冲击是由于离开熟悉的文化背景,产生的不适应和焦虑。文化冲击的原因主要有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和中西方行为礼仪的差异。为了克服文化冲击的障碍,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首先应敞开心扉,积极应对文化冲击;其次,提高语言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了解中西文化习俗差异;最后,建立广泛的社会人际交往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毛泽东的中西文化比较观的探讨,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阐述毛泽东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重在揭示古今之异,亦即把握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对立;其次通过对毛泽东早年有关论述的具体分析,以说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尤其关注中西文化在道德方面的差异,借以强调中国文化为伦理形态的文化,不重视知识论意义上的文化,只重视道德文化;再次阐述毛泽东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不是一种纯理论的探索,而是为了提倡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各国文化的精髓,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让英汉语学习者从习语角度了解两国间的文化差异,从而有效加强他们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习语在文化的三个层次上反映了中西文化差异,即风俗文化差异、制度文化的差异和心理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由于中西文化千差万别,因此,作为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的一种形式,翻译离不开文化差异对其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角度,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面子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而对面子的维护则需要礼貌言语的协同。中西文化对于面子的定义与涵盖内容上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影响着交际中礼貌言语对于面子的协同。了解不同文化在协同面子时所使用的礼貌原则可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浅谈"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是指民族间的交际 ,也是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中国人与外国人在问候用语 ,对年龄的看法 ,赞赏语言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为了缩短这些差异 ,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尽快改进方法。编一些合适的教材 ,注重学习语言 ,了解西方社会 ,加强课外阅读及欣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请外教走进英语课堂。采取了多种方法后 ,会尽快消除隔阂 ,增进文化交际 ,为四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文化理解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外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笔者从言语行为及不同语境的语义理解,阐述中西方的差异,使英语学习者了解讲英语的国家的文化的重要性,还从词汇内涵、文化背景、会话分析三方面阐释了外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相异的源头端在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 ,西方文化主张“主客相分”。本文对这两种理论本身 ,也即从哲学上对它们作比较。比较放在形而上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三元架构中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交际过程中由于各国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民族习惯和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不了解这些差异就会导致交际失败。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概括了文化的特征和中西方文化的内涵,最后对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言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实质上就是中西方在总的文化背景方面差异的具体体现。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为主线,从隐私语、称呼语、谦辞与客套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英语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全球化新形势给我国的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成为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创造英语学习的文化氛围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一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梁漱溟先生曾在科学和文化两个基点上对东西文化进行了比较,把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视为西方文化的结晶,认为具有普遍的绝对的价值。西方的学术思想与我们截然两样,即所谓"科学的精神",同时西方社会"个性伸展、社会性发达",中国社会则个性束缚、社会性不发达。这种比较突显了西方文化的某些先进性。因此,要复兴中国文化就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建设,是由中西文明大交流、大碰撞、大交汇向前推动的。中、西方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资源。认识中西文化形成的历史差异和现代交汇,是对其开发利用的必要前提。中、西方文化由于产生的历史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中西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开放、借鉴和吸纳,使得中西文化的现代交汇成为必然。文化交流和交汇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把中西方对人格结构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简要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我国目前在人格研究方面的缺点。对中国人人格结构进行了新的探索,认为人格结构可以分为:外部人格、内部人格、核心人格三个层次,并得出人格结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7.
因受各自文化及思维习惯的影响,中外新闻报道在语言表达及处理手法上存在着诸多不同.新闻报道的英译除借助一般汉英翻译的技巧方法之外,还要充分运用西方译学中注重交际、注重目的的功能翻译理论,对中文进行有效地编译并辅以必要的解释性翻译,这可促进新闻报道的翻译准确规范、简明易懂.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势必受一定政治、经济、历史因素的制约.中西体育文化因中西文化的不同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是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及哲学层面对世界认知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的西方文化观是在中国长达百年的中西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是周恩来针对如何解决中国面临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两大主要问题而提出的自己的一系列的理论观点。他的西方文化观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主要是针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推求比较,后一个时期是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境外游客的日益增多,旅游资料的翻译显得更加重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中西方人们之间出现了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旅游翻译人员熟悉中西两种文化,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旅游资料在翻译时进行全面阐释,准确地表达出旅游资料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让境外游客了解中国旅游景观的文化底蕴,同时尊重西方文化,促进中西方人们之间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从而创立中国自己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